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某种行为的主观原因。这种主观原因有来自个体内部自身的需要,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力被个体所意识到而成为内部的动因。因此动机也就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因。有了动机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就能唤起人们的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达到预期的目的。任何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他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林刚 《文教资料》2005,(3):157-159
人的需要是人的意识活动的重要心理基础,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认识人的需要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王晶 《考试周刊》2009,(27):138-139
人的需要是人的意识活动的重要心理基础,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认识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作为受教育者的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的主体,作为接受主体,其个人的接受心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认识把握个体的接受心理机制,遵循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规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意向和看法,它是产生体育行为的思想基础。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在学校体育的教育过程和学生的自我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它受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学生的体育意识又作用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价值观以及体育行为的形式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理既有普遍的一方面,也有特殊的一方面。研究个体心理可以揭示人的心理规律。然而,个体心理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心理特征和个体心理倾向两方面。个体心理差异的存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重视个体心理差异,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准确把握个体心理特点,掌握受教育者的个性,从而塑造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教师信念及其对教师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一、教师信念及其有关研究在心理学意义上 ,信念 ( belief)可理解为个体对于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信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 ,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 ,都是由信念所组成的一定的体系。信念一旦确立后 ,就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 ,决定着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 ;同时 ,某种信念一旦动摇或瓦解 ,便是人们精神崩溃和行为退化的开始。可见 ,信念对于人类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神圣事业 ,教师是完成这项事业…  相似文献   

8.
丛飞 《华章》2014,(2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立场和行为问题,而需要是人心理和行为的动力与源泉。因此,要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阐述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人的需要的一般规律。因此,可以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当前形势下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如哭闹、摔扔玩具物品、攻击他人、自虐等;另一方面,它能磨炼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儿童挫折教育则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活动,其教与学的行为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人际交往和人际互助的过程。任何人都有一种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需要,促进个体与周围的人发生关系,结成特定的群体。根据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人具有生存、活动、交往、发展和成就的基本需求,交往和归属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学生在学校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需要相互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心理学意义上,信念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定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个体的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都是信念所组成的一定的体系。信念一旦确立后,就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决定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1]。教师信念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其中包括本学科的亚文化,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教学经历、专业教育经历、教学法知识水平及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一定社会、阶级依据其价值目标和标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影响,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可能性源于人的未完成性和创造性,以及社会对人的先在性和人与社会的不可分性,其现实可能性则在于价值观教育既是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力量,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极大的德育价值。它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师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  相似文献   

14.
在心理学上,信念可理解为个体对有关自然和社会的某种理论观点、思想见解坚信不移的看法。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励力量。信念一旦确立后,社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以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效果。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信念与教师观念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它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应位于更高的层次,处于更高的水平,对教师素质中的其它成分有更大的影响力。教师的信念影响着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需要”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愿望和欲求,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这种需求反映一旦被人意识到,就变成活动的动机,这种动机激励人们去行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人们行为的最终归宿。当一个人有某一需要而又渴求获得满足时,就会引起内心的紧张状态,这种内心的紧张导致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促使人们去寻求满足这种需要的相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该从自己做起 ,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 ,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 ,影响学生。学生耳濡目染 ,自然也就喜欢创造 ,勇于创新。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激发兴趣  教育史上最早给兴趣下定义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认为 :“兴趣 ,一般是表明教育应该引起的某种活动的特点。”“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兴趣是引发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 ,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是引发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主观条件。这种兴趣是把思想、情感和意志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并能…  相似文献   

17.
网络媒介情结是指人们基于网络媒介的认识和使用,在其意识中所形成的关于网络需求、网络情感的一种复杂而顽固的心理集合体。它对人的思想、意志、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青少年网络媒介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网络媒介特征引起的个性心理需求是最根本的原因。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情结具有两面性,学校教育需要关注和引导。为此,要开展目标理想教育,加强科技教育,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树立网络工具意识,做自我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发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有满足这一需要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体育锻炼动机是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也是体育锻炼行为的动力。教师的体育锻炼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其体育行为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体育动机对激发教师体育行为起着内在的动力作用。本文重点关注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动机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准确揭示教师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 ,已经深入到了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 ,逐渐衍化成师生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说话 ,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那么 ,如何在说话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驱动个体进行创造的心理动机 ,没有这种动机就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因此 ,培养学生说话的创新能力 ,首先得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它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思考--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价值范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与作用,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的新课题,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试图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再思考。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统一,尊重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既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社会价值;同时,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