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的一天,我买回了许多皱纹纸对女儿赞赞说:来,咱们做个实验。我把各种颜色的皱纸放入清水中,清水渐渐变了颜色,我又把一块块洁白的棉毛布放入有颜色的水中,女儿瞪大了眼睛:咦?这是怎么回事? 洁白的棉毛布分别被染成了玫红色、蓝色、橘黄色和绿色。“啊,真神奇!”赞赞由衷地赞叹。突然,我把红色和蓝色倒在一起。赞赞惊呆了:“紫色!紫色!新的颜色。妈妈是魔术师!妈妈是魔术师!”稚嫩的童音久久地回荡,我的心一阵感动。  相似文献   

2.
凡事先试试     
早晨刷完牙,赞赞看见我端来一杯牛奶,就嚷嚷:“我不喝!我喝不下。”我问:“你没试试,怎么知道?”赞赞“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赞赞把空杯子递给我的时候表示:明天还要喝这么多。上午,我带赞赞来到公园里。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我让女儿去排队,跟他们一起玩。赞赞马上说:“我怕,我要妈妈抱。”我鼓励她:“你先试试看。”赞赞“达达达”走上去。要向下滑的时候,她又不敢了。我双手摊开,做个接的姿势。“嗖——”女儿平稳地滑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家长的威信     
陆晓红 《山东教育》2002,(27):47-47
在一次家长活动中,偶然听到两位家长的交谈:“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觉得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叫人生气……”这使我想起一个问题:现代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怎样的威信?怎样树立威信?以下是我的几个观点。一、说到做到是树立威信的基础威信首先应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打骂的方式所能建立的,家长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女儿虽然只有四岁,但我还是信守“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说好只要…  相似文献   

4.
那天,我们带着女儿赞赞在公园里玩了半天,已经中午11点多了,我打算回去,突然,正在滑滑梯的赞赞由于一脚踏空摔了一跤。“不玩了,回家。”小赞奔过来。抱住妈妈说。我的确想走了,可是由于出了这么点小插曲,我又不准备马上离开了。原因很简单:不愿意让失败的印象在女儿心中定格。如果这样,小赞会记住这个镜头,并且长时间地不敢碰滑梯——这太不美妙了。我鼓励她再试试,并且保证有妈妈保护。赞赞又玩了起来。不是一次而  相似文献   

5.
童心     
<正>走出公园不远,遇见一个乞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正在街边向人行乞。那乞丐面黄肌瘦、老态龙钟、腿瘸手残、衣衫褴褛,嘴里叼着个破瓷碗,碗里已有些许人民币。我感到十分恶心,正欲绕道而行,女儿却拖住我,大声问:"爸,那老爷爷在干啥呀?""讨钱!"我告诉女儿。"那我们给他一点钱吧?"女儿恳求道。"不行!"我摇头回答。"干吗?"女儿圆睁着眼。我赶紧凑近女儿,冲那乞丐没好脸地说:"有人好逸恶劳,想靠行乞致富,所以伪装残疾,伪装穷困,伪装可怜,以此  相似文献   

6.
"张老师,我想替女儿咨询一下,可以吗?"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中年男人。看着他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为他倒了一杯水,安慰他说:"你不要着急,想好了再说。"他坐在沙发上想了想说:"事情是这样的。我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很少回家,孩子她妈妈也忙,但是女儿的问题似乎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只好抓紧时间,在离家之前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了。"  相似文献   

7.
放飞     
课间活动十分钟的时候,我趴在讲台上休息,孩子们有的看书,有的聊天,窗外还能听见几声昆虫的叫声。“老师!老师!”一群孩子拥着那个平时最调皮的学生来到我面前。张老师,我送你一件礼物!”一只握着的小拳头伸到我的眼前,稚嫩的嗓音与小脸蛋都充满了掩饰不住的笑意。“是嘛!什么呀?”我也乐了!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边上的孩子神秘地笑着。“你看!”他的小手一张,一个什么东西从他的手心里飞出!我还没来得及看清,那会飞的小东西已经在我的眼前消失了。“这是?”“是一只蚊子!”旁边其他的孩子大声告诉我。我笑了,为那只刚刚从孩子手心飞走的蚊子,…  相似文献   

8.
孩子在长大,亲子关系交往方式也要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变化。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的心就会筑起一道生硬的闸门。一、变"正式交往"为"非正式交往"一位知识型父亲说,他跟女儿沟通有困难。我问他女儿多大了?他说读初二;我又问他,和女儿关系如何?他说很好,女儿从小就和他亲。  相似文献   

9.
孩子迟早要走入社会。要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以后少走弯路,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逐渐学会适应环境。我是这样做的。 让孩子适应家庭环境 我不让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亲面前你是女儿,在奶奶面前你是孙女。要尊重长辈。在我们家,家长与孩子之间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孩子需尊老爱幼,不能自视特殊,与其他家庭成员融为一体,成为幸福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我儿子8岁,他和他的数学老师的女儿在同一个班读书。有一天我儿子在和同学们玩闹的时候撞到了他数学老师的小孩。本来是一群小孩子闹着玩,没想到把老师孩子的脸撞破了,还有可能会留疤。从那以后,数学老师就不理我家孩子了,连作业也不给他批。孩子很沮丧,我很怕这件事会对他的心理有影响。我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1.
“哇——”产房中传出了我早已盼望的声音。啊,我是父亲了! 在一阵兴奋、喜悦过后,一个严肃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立刻摆在了我的面前:该怎么做这个父亲? 许多父母希望子女能出类拔萃,甚至孩子还未出世,便已为孩子选择了专业道路,以便今后有意识“定向培养”。可我无法预料女儿的未来,无法想象女儿喜爱的职业。我为女儿起的名:小蘅。这是一棵平凡的小草,但这是一棵对社会有用的小草。该做的我都应该做,为女儿,更为社会,我必须尽父亲的义务。我开始做父亲。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我来说,现在一种非常重要的享受,是与孩子说话。”我的一位忘年交跟我这样说。他说他现在每天坚持看书看报,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做到不落后于时代,不使孩子跟自己说话时“说不通”。他现在跟女儿住在一起,只要女儿在家,他就会不断地跟她说话。昨天他给我发来一个电子邮件,说  相似文献   

13.
自从女儿上了一年级,我就给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女儿每次作业总是磨磨蹭蹭,懒于动笔,每天晚上都要我再三催促,陪在身边才能做完。一个月下来,奔忙于孩子和工作之间,我身心交瘁,脾气越来越差,女儿则是一脸茫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时,邻居的一次造访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周六的一天,邻居领着他刚上初一的孩子到我家,要我帮他找一位家庭老师。我很疑惑,因为邻居家里经济很困难。邻居苦笑着说:“孩子从上学起,我一直辅导他。现在他上了初一,我的文化低,不能辅导他了,孩子成绩下降了……”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  相似文献   

14.
大声地生活     
那天,我领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伸到兜里掏钱,突然碰到一只陌生的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一下转身离开了。女儿在旁边连忙问:"妈妈,  相似文献   

15.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 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她可是很聪明的孩子,这么简单的加法不可能做错,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寻思着,悄悄地走进女…  相似文献   

16.
高鹏是一位初二的男生,高高的个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他是在一个下雨天顶着雨走进咨询室的,脸上的表情也像窗外的天空一样阴沉沉的.我问他有什么烦恼,他不说话,将一直攥着的手伸到我的面前,我看到他的手肿得老高,尤其是四个关节处紫红紫红的,一看就是被什么硬东西撞击了.  相似文献   

17.
大声地生活     
<正>那天,我领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伸到兜里掏钱,却突然碰到另外一只陌生的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一下转身离开了。女儿在旁边紧张地  相似文献   

18.
女儿洋洋小的时候见到陌生人就哭,看到许多孩子面对陌生人那种欢乐的神态,作为父亲的我,深感不安。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女儿对外界陌生事物所表现出的羞怯感,好像在预示着什么,我很为此焦虑。老人说,这是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我坚信,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的影响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可以改变人。我认为,消除孩子羞怯心理的最好办法是增强磨砺。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锻炼女儿的机会。朋友请客,我们尽可能带上孩子;家里来了客人,总要郑重地把女儿介绍给他们。当女儿慢慢长大时,就教她给客人泡茶。每次在客人面前总是赞扬孩子,而…  相似文献   

19.
牵着小手     
一次值早班,远远地看见一位父亲送孩子上学。他们手拉着手,迎着绚丽的朝霞而来,小女孩蹦蹦跳跳、天真可爱。一直到校门口,小女孩才依依不舍地松开手。父亲微笑着目送女儿走进校园。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能够体会得出,当牵着女儿柔软的小手时,那位父亲心里是多么的温暖和自豪!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贫民区,一位女教师要求学生每人画一幅画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一个小男孩画的是一只大手。女教师奇怪地问,这是谁的手?小男孩小声说:“这是您的手,老师。”原来,这个孩子的父亲是个酒鬼,喝醉了酒就打他。他的母亲又体弱多病…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极怕冷的人,冬天穿得再厚还是两手冰凉,课间被孩子们包围时常常会问:“哪个孩子的手热?给老师暖暖。”这时就会有一双双小手争着伸到我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