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的现实并不是现实中的样子,当然,也不是你想象中的模样。它很大,很空洞,它甚至比整个世界、整个宇宙还要大。它的确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现实”,它还包括我们一次又一次脑海中的起伏波浪,一场又一场各种情绪扮演角色的心灵电影。是的,它几乎包罗了关于我们的一切。爱因斯坦是他自己吗?或者说,爱因斯坦真的以为他就是他自己吗?他以为他是他自己,他当然有理由相信他就是他自己——爱因斯坦。但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已经不是他自己(这种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说曾有人问爱因斯坦"光速是什么",爱因斯坦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知道.对这种可从书本上查到的数据他从不去死记硬背.难道我们这位在相对论中反复提到光速的举世无双的科学大师真的忘记光速了吗?当然不是!爱因斯坦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他更重视在知识背后潜形匿迹的思想,而不是书本上可以查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陈兵松 《班主任》2020,(3):61-61
“怎么又要搞?上个月不是刚搞过吗?你以为我们每天都闲得慌吗?”邢老师来办公室时,我刚把周六下午进行本月月考班级协调会的事告诉他,他就莫名地涨红了脸,劈头盖脸地质问我一番。我愣住了,怔在椅上,不知所措。幸好同事们及时劝解,才避免了一场尴尬。  相似文献   

4.
超越空间与时间,我们都曾经单纯因为灵魂的相投为某个人动心。是因为他有一把仿若能拉开命运幕布的嗓音吗?还是因为他那一腔不为现实妥协的倔强?或者只是在他身上看到想变得更加努力、更加美好的自己?也许现实不能给你一场"八千鸟"的相遇,但追随作者一路的失落与欢喜,我们也在成长,原来只要对梦想有足够的诚意,谁敢说下一秒命运顺利摆渡的人,不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5.
<正>150年后,人类预计会在科学领域取得哪些里程碑式的成就呢?汽车能飞了吗?我们还在使用计算机吗?我们能操控自己的基因吗?我们能最终阻止气候变化吗?人类之外,动物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这不是科幻,也不是预言,而是一场宏大的"思想穿越"实验……  相似文献   

6.
妙语圆桌     
逻辑学的用处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当然是脏的那个。”学生说。“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相似文献   

7.
认识我自己     
天底下还会有人不认识自己吗?嗤……笑话!(可能你会说:有啊,那就是白痴!)不过,且慢——你是否在什么事情没做时听到过类似这样的评语:“知道自己是谁吗?” “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还是陈景润?凭所谓的什么智商就想打败天下无  相似文献   

8.
梁天琪 《辅导员》2012,(Z1):126
轻掩上书,闭上眼睛默默回想,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镇定的,是勇敢的,当然更是乐观的。鲁滨孙在岛上,要为自己的衣食去费力,这也许很困难吧!但他坚持用乐观的心态去改变生活,赢了这场与命运的较量。我很欣赏《老人与海》中的这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它,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不就是鲁滨孙一生的真实写照吗?命运将他带到荒岛,没有给  相似文献   

9.
追光实验“追光实验”是一场著名的思想实验,它源于爱因斯坦在16岁时间的一个简单问题:如果你能赶上一束光的话,它看起来会像什么样子呢?你会看见一条条静止不动的波纹吗?这个问题促使爱因斯坦用50年的生命历程来探索空间和时间的奥秘。我们知道,当一辆火车与一辆汽车同时向同一方向前进时,它们的相对速度就是它们自身速度的  相似文献   

10.
雪融化之后     
雪融化之后是什么?是水?是春天?是青草?是嫩芽?还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又有谁能在这些答案中只认可一个而否定其他呢?谁也不能。谁不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的答案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同样,选择自己的文化偶像,又有谁能独断专横、越俎代庖呢?我们的喜好各不相同,我们的生活各具特色,我们的工作大相径庭,我们的答案自会因人而异、丰富多彩了。我们喜欢周星驰,他那活泼、单纯而又夸张的喜剧形象,给我们紧张单调的生活带来了亮色。看一场周星驰的电影,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场开怀大笑,还是一次心理的解压,一次对郁闷的尽情宣泄…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新聊斋     
假的都是丑的 美学教授的孙子问他的祖父:“爷爷,为什么您说一切假的都是丑的?” “事实就是这样嘛!难道你还能举出什么相反的例子吗?” “当然能。”孙子爬的爷爷的膝盖上,得意地说:“看看您自己吧,您装上假牙的时候,显得那么年轻,那么精神;可是您一摘下假牙,您的嘴巴又空又瘪,可真难看,这不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吗?”  相似文献   

12.
以己为镜     
①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像个十足的少年嬉皮士。②爱因斯坦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A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相似文献   

13.
“以为”和“认为”都是表示判断的动词,粗看似无差别,但仔细推敲一下,情况却并非如此,试看下例: (1) 听他这么一说,我以为自己又错了。 (2) 听他这么一说,我认为自己又错了。 (3) 我以为没他地球就不转了呢,我们不是都干得很好吗!通过这件事,大伙都认为,只要齐心协力,什么困难都能战胜。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有一个令人抓狂的配角,它就是三趾树懒"闪电"。它的慢性子让观众忍俊不禁,它说话、做事永远都比其他动物慢好多拍,这是编剧在蓄意拖延剧情吗?当然不是,现实中的三趾树懒就是这么慢悠悠的,完全不在乎周围动物的速度。作为世界上行动最慢的哺乳动物,三趾树懒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中生存的呢?它的懒究竟是利还是弊?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他总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还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小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父亲说:“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内部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大叔在前面,我跟着他。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干完活,钻出烟囱,我看见杰克大叔的脸又黑又脏,就以为自己肯定和他一样,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洗。而杰克大  相似文献   

16.
我们每次踢足球,球都是杜家严带来的,因为他爸爸总是给他买新的足球,所以不是他带谁带?他如果遇上不高兴的事情了,就会说,我明天球不带来了!这时,我们就肯定傻眼,因为如果明天球不带来,那么我们踢什么?明天如果踢不成足球,那么明天来上学还有什么意思?不过,他说话从来不算数,今天说,我明天不带来了,可是到了明天,又带来了,所以他现在再这样说,我们已经不再傻眼了。但是今天,他真的没有带球来。我们说,你真的没有带球来吗?他说:“那当然,你们以为我会说话不算数吗?”他没有带球来,好像比他带球来还要神气,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林晓琪说,他有…  相似文献   

17.
余华 《语文新圃》2007,(2):33-34
什么是文学中的现实?我要说的不是一列火车从窗前经过,不是某一个人在河边散步,不是秋天来了树叶就掉了,当然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文学的叙述里,问题是我们是否记住了这些情景?当火车经过以后不再回到我们的阅读里,当河边散步的人走远后立刻被遗忘,当树叶掉下来读者无动于衷,这样的现实虽然出现在文学的叙述中,它仍然只是现实中的现实,仍然不是文学中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李美锟 《父母必读》2022,(Z1):75-76
<正>汉字的产生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汉字里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结晶,中华文明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书法,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一个人写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一些特征。书法虽然是在写字,但又不仅仅是写字。其实,汉字中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奥义等待我们去发现。书法,就是写字吗?当然不是。很多人对书法有误解,一听学习书法,首先想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然后就是在一张张纸上练习了成千上万次的横竖撇捺,枯燥,无趣。但事实并非如此,书法可以是轻松快乐的。  相似文献   

19.
混合空屁球     
我们每次踢足球,球都是杜家严带来的,因为他爸爸总是给他买新的足球,所以不是他带那还有谁带?他如果遇上不高兴的事情了,就会说,我明天球不带来了!这时,我们就肯定傻眼,因为如果明天球不带来,那么我们踢什么?明天如果踢不成足球,那么明天来上学还有什么意思?不过,他说话从来不算数,今天说,我明天不带来了,可是到了明天,又带来了,所以他现在再这样说,我们已经不再傻眼了。但是今天,他真的没有带球来。我们说,你真的没有带球来吗?他说:“那当然,你们以为我会说话不算数吗?”他没有带球来,好像比他带球来还要神气,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林晓琪说…  相似文献   

20.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的审视”中的一段话。语文是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老师就有一千种答案;或许昨天、今天、明天的语文会有着不同的答案。这不是永恒不变,但却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谈谈我理想中的语文课。一、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我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