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国柱 《收藏》2006,(8):64-67
“文革”时期的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2005年嘉德秋拍上,以1012万元的拍卖成交价,刷新了保持10年之久的另一幅“文革”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价格纪录,拉开了红色题材收藏热的序幕。由于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热点转换到“红色题材”,一些 重点反映领袖革命活动的美术作品,成了今天最为抢手的“红色经典”,海内外藏家纷纷看重这类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异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收藏的大潮影响下,兴起了“文革物品”收藏热。除“文革”期间的邮票、像章、毛主席语录、袖标等以外,“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明信片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品了。样板戏明信片最早出版是在1970年,主要有《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每套片在12枚至18枚不等,版别有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朝鲜文和阿拉伯文  相似文献   

3.
李长安 《收藏》2009,(10):83-85
2008年度,《收藏》曾经推出“文革”绘画专辑,受到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为什么人们会对“文革”时期的绘画如此关注?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画坛上出现了极不正常的现象,除了少数流行一时的极左作品外,我国建国以来的不少红色绘画也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4.
红色风暴盘点2005年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一场又一场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天价”迭出,场面热烈,人气旺盛,而另一场悄然升温火爆的现象更是引起了收藏界业内人士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就是今年爆发在“红色圣地”韶山、瓷城醴陵的“红色收藏”热现象。  相似文献   

5.
刘民主 《收藏》2009,(10):135-139
社会反响 2009年五一节期间,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艺术品收藏博览会上,展出的500多幅毛泽东各个时期的大型图片及“文革”时期经典历史图片成为最佳亮点,展出四天时间,不少人流连忘返,参观者达上万人次,有多位老年人每天都要来观看一次。  相似文献   

6.
陈飞武 《收藏》2008,(3):168-168
我从2007年第4期《收藏》杂志上看到一篇《〈收藏〉助我淘得“文革”年画原稿》的文章后,很替该文作者汪先生高兴。本人也有类似的收藏经历,不过我收藏到的是“文革”油画原作,而非“文革”年画原稿。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像章收藏是一种高雅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大民众所关注,所喜爱。如何收藏毛泽东像章?怎样提高收藏水平?特别是对新加入此类收藏的爱好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收藏毛泽东像章绝大部分属于徽章类,是红色收藏品的组成部分。现在一提到毛泽东像章收藏或红色收藏,有一部分人就认为是"文革"品收藏,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毛泽东像章可分为:1.早期章。1949年以前制作的,如1942年至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5):188
正中民鉴培字[2016]第1号各位艺术品收藏、投资爱好者:随着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持续火爆和艺术资本概念的兴起,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业态形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向这个领域。但是综观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赝品泛烂、迷局不穷已成为公害。很多收藏爱好者对艺术品本身的鉴别能力不足,收藏鉴赏  相似文献   

9.
时下流行“红色经典”风,电视荧屏、书店柜台,随处可见“红色经典”作品。“红色旅游”成为热门之选。集邮者不让别人专美,打开你的集邮册,看看自己是否也收藏有“红色经典”邮票?对票中描绘的风格各异的古建筑有多少认识?原来,它们除了革命的纪念意义外,还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值得探寻和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开春以来,随着邮市逐渐走出低谷,“文革”邮票及其实寄封片的价格也节节高升,“文革”邮票全套新票已从3.6万元涨到4.2万元以上,“编号”邮票也从原来的3000元上涨到4000元左右,而且继续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文革”实寄封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邮市上一天一个价,其投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那么,到底是收藏邮票还是收藏实寄封片,哪一种的投资收藏价值更高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便于读者了解、对比和分析,笔者分别制作了“文”字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和“编号”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藏汉画拓片之风兴起,汉画拓片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亮点。尤其在山东、河南、陕北等地,如何收藏与投资汉画拓片成为收藏者的热门话题。许多地区汉画研究组织不断出现,并成立了很多“汉画研究会”,探讨汉画艺术,使汉画这来自古代的艺术更充满生机。汉画拓片是以宣纸用墨或朱砂按中国传统手工技术在汉画原  相似文献   

12.
薛晔 《收藏》2011,(12):72-77
王薇,上海龙美术馆馆长,一个美丽优雅的知识女性,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艺术品,藏品包括瓷器、家具、玉器、绘画等。其丈夫是中国著名商人、收藏家刘益谦。2009年开始,刘益谦与王薇从“玩票”走向大规模收藏,迄今已斥资数十亿元购藏艺术佳品,刘益谦主攻书画和古董珍玩;王薇则侧重红色经典题材和当代艺术作品。自2003年王薇拍下吴冠中的作品《爱晚亭秋意》和张洪祥的《艰苦岁月》起,每年的拍卖会上若有令她心仪的红色经典题材作品,她都会尽量到场,志在必得。2010年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召开前夕,大会组委会对王薇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王志会 《收藏》2008,(3):96-96
“文革”瓷是当今的热门藏品。然而,在交易行情一直看好的同时,市场上“文革”瓷的赝品也在日渐增多,令许多收藏爱好者甚至此中高手也难免遭遇李鬼之劫。原因之一是缺乏“文革”瓷的背景资料。不久前,笔者在整理“文革”画收藏品中,偶然发现一幅反映当时陶瓷厂艺人制作“文革”瓷的年画,这幅年画可称得上是“文革”瓷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前收藏者对待“文革”物品,已经少了神秘感、猎奇心,正以理性的思考和学者的心态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交流。其显著特点:一是对“文革”藏品的范围不断有新的认识,使许多以往被忽视的“文革”物品得到挖掘;二是对“文革”藏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小报、文章、图书大量出现,预示着研究丰收时期即将到来;三是对“文革”藏品的收藏向专题化、规模化发展,不仅门类齐全,而且精品、珍品层出不穷;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藏馆也初显端倪。  相似文献   

15.
“空前绝后”的收藏品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历时十年,成为中华民族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目前,在全国各地热衷收藏“文革”物品的收藏者为数众多,收藏品的门类和规模正不断扩大。各种宣传交流“文革”收藏品的民间小刊物也很多,在各地收藏品市场上,“文革”藏品几乎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收藏爱好  相似文献   

16.
张桂林 《钓鱼》2009,(5):38-39
提起“捡漏”,很多钓友知道这是艺术品收藏改办是里使用最多的专业词语,其意思是有些具备丰富知识修养和独特敏锐眼光的艺术品收藏家,在近些年来艺术品收藏越来越处于“僧多粥少”的形势下,以低廉适宜的价格买到不久就会超值数倍的“宝儿”。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0,(12):21-27
10月23日,主题为“人文北京.典藏世界”的高峰论坛与北京文物博览会同期进行。论坛以“北京在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定位”“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如何引导成熟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理念”诠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在北京迈向世界艺术品交易之都的进程中,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4个板块展开。  相似文献   

18.
"红色经典"油画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从最初的少人问津到如今的趋之若鹜,作为一种特殊题材的艺术品,"红色经典"油画  相似文献   

19.
周炜 《收藏》2008,(3):92-95
“红色经典”油画的称谓最先是自油画拍卖市场启动之后,各大拍卖行为方便商业运作,对其革命性历史性题材的拍品进行的一种内容描述和板块划分,随后,这一名称在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评论中频频出现,逐渐成为通用词语。拍卖市场上,“红色经典”板块的拍品多为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作品,反映重大的革命、历史、政治事件,具有中国某特定时期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有着先民远古图腾的遗风,也寄寓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有关生肖的习俗文化发展至今,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部分。收藏生肖书画为我国旧时的民俗传统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就很流行。近年来,由于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兴起,收藏十二生肖书画更显得意义深远,其艺术价值也非同一般,一些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有的在艺术品拍卖会上创下了天价,也有的被运用到纪念币上,其价值更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本刊特别编发了画家秘修斌先生的《十二生肖和生肖动物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