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学生体昧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各民族具有独特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各具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如蒙古族生活在一望  相似文献   

2.
我所在的学校是所非民族学校,如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华各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和智慧,从而激发民族团结之情,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走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路子,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小学音乐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于是,我把悠久而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贯穿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以民族舞蹈为载体,让学生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加深对民族音乐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情感。一、运用舞蹈韵律,体味民歌韵味,增进民族了解。少数民族歌舞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载歌载舞,民歌的节奏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歌的比例,为使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民歌教学,传播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丰富民歌的内容,进一步研究民歌的教法。只有当我们加强民歌教学,才能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真比较和分析传统民歌与原生态民歌的异同,从专业民族声乐教学的角度讲明了当代民族声乐继承传统民歌的必要性。又以东北民歌为例,说明传统民歌是如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被加以运用的。最后,从六个大的方面深入讲述了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和意义,得出当代民族声乐的"民族性、科学性、时代性"仍然能从传统民歌教学中得到体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韦赛欣 《广西教育》2022,(29):140-144
本文针对部分中职学校民族音乐与舞蹈专业教学观念较为落后、专业教学模式较单一、民族元素渗透不到位的现状,提出教师可从音乐与舞蹈两个课程入手,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民族音乐内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感受民歌的风格体裁和特征,提升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欣赏和了解民族器乐曲,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剖析不同民族舞蹈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把握民族舞蹈的要点,创新民族舞蹈表现形式、剖析民族文化、剖析重点动作、灵活应用音乐,提升民族舞蹈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民族的即全世界的”。这一观点已被许多“立足民族振兴,融合世界”的有识之士形成共识。尤其具有鲜明个性的民歌教学,更是担负起了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责任。由于我对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民歌教学部分有了如上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民歌的三个主要特点:地域性、方言性、非语意性(即衬词)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民歌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音乐学习部分。一、民歌多姿多彩的原因所在———地域性德国的蒂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民歌多姿…  相似文献   

7.
马奇 《河南教育》2004,(9):38-38
一、利用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1.从学唱民歌入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民歌风格各有不同。如内蒙民歌辽阔、豪放,新疆民歌活泼、欢快,江南民歌婉转、秀丽,陕北民歌高亢、奔放,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民歌教唱,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并为学生分析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以及民歌的不同题材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许多音乐爱好甚至音乐工作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唱法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歌、曲艺、戏曲的演唱艺术精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本文简要阐述民族唱法的内涵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若干误区并相应地提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以期能促进我国民族唱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音乐教学与对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民族音乐作为学生的欣赏教材,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及感情 1.听赏各地区的民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语言、生活、民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及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的题材内容也各不相同,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新疆民歌活泼欢快,东北民歌质朴豪放,内蒙民歌辽阔粗犷,陕北民歌高亢奔放,江南民歌抒情婉转。在教学中我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听赏,  相似文献   

11.
课型:欣赏课 年级: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汉族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民族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因专业及学生自身特点,对其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民族院校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从课程教学所具有的功能到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差异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结合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民族理论与政策教学实践,提出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加强自身教学科研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民族预科数学教学及学生特点,结合四川民族学院实际,研究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对民族预科教育的认识,总结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改重点项目——“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提炼民族预科数学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中学历史书也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民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民族精神、凝聚着集体智慧。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具有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中,教师在民歌教学通过比较学习,学生体会到作品的特点、演唱的风格、民歌的韵味,把握住民歌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树立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前,民歌教学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歌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歌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述总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技术模式、办学模式、教学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就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农村情况的农村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提出了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注寄宿制学生,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的特点决定了民族地区的中学是以寄宿制学生为主。寄宿制学生的特点--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信心相对不足,自尊心强。关注寄宿制学生的意义--寄宿制学生教育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寄宿制学生教育关系到“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事。关注寄宿学生的措施--生活上关心,品行上严格,树立远大的理想;着眼基础,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尊重学生,激励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歌演唱极富特色,如何树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科学的声乐教学观,从而指导少数民族学生的演唱,是目前声乐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和教学进行剖析,提出对少数民族学生声乐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