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义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复义主要包括诗歌题目的复义、一个诗行的复义、诗歌结尾的复义、整首诗的复义等。象征、双关、意象、引喻、隐秘性、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等使弗罗斯特的诗歌呈现出复义性。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复义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复义使弗罗斯特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迸发出朦胧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论复义结构     
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出发,探讨了目前一般语法学家尚未注意和研究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复义结构。全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何谓复义结构,(二)等值原则,(三)投影转换规则。  相似文献   

3.
燕卜荪的《复义七型》是第一部将语义学中的“复义”问题专门提出来进行研究的著作。它以二百多段诗歌为例,通过详尽而细致的分析来说明“复义”是诗歌里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法。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也运用新批评的语义分析法,他在注释中对二百多首诗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评点。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位学者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分析方法的对比,说明英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对中国文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发生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中,ambiguity一词是这样被界定的:the quality of 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an idea,statement or expression capable of being understood in more than one sense。可见,复义是一种语言现象,是指语言中对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有两种或多种解释。在外交辞令中,人们采用复义构成的双关,巧妙地为日后推卸责任而留有余地。在文学作品中,复义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作者常常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段去改变和增加词语意义,使语言诙谐幽默而富有感染力,从而使文章含蓄丰富,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感情上的共鸣,为读者留下思索和回味的余地。正因为复义的运用使语言含而不露,才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注意含蓄深隐余味曲包的艺术效果 ,对它们的解读要求我们注意采用一种贴近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征的细读法。本文以李商隐的《锦瑟》诗为例 ,解读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复义品质 ,提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要突破旧式本质主义诉求 ,注意本文的复义性和解读的多元性 ,并要注意诗义的数解不仅可以共存 ,而且互相丰富补益成为一个意义的整体 ,形成对诗歌意蕴全面而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狄金森氏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无华,但在内容上却含有丰富的哲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特色:悼论性,即狄金森善于从寻常的事物发现不同寻常的意义,从矛盾中揭示真理;哲理性,即她的诗歌蕴含深邃的哲理。折射出普遍真理的光辉;复义性,即她的诗歌内涵丰富,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首诗可以得出不同的解释;比喻性,即她诗歌中的比喻往往使其诗歌语言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可读性强;象征性,指狄金森擅长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被称为象征性意象。  相似文献   

7.
复义作为新批评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蕴含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两个层面的意思。其虽多见于诗歌语言,但在小说中也是不容忽视的。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带家具出租的房间》在细节、意象、结局上都成功运用了复义,这为我们将新批评术语运用于小说分析中提供了新的启发,也为新批评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充满了未定性和朦胧美,而这些意象的多义体现出了诗歌的美学复义效果,正是这美学复义让原诗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分析屠岸和梁宗岱两位译者的复义翻译效果,旨在期待更多的译者在理解原诗美学复义的基础上,再现原诗的美学复义效果。  相似文献   

9.
试谈广告英语中的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义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在广告英语中,复义不仅大量存在,而且还是一种常见而有力的表现手段。本文探讨了广告英语中复义产生的理据、主要形式、修辞功能及其广告效果。作者指出广告英语中的复义只要运用得当,不仅具有一定的修辞功能,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瑞芳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1):22-24,33
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体之一,其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远不是其它文体可以相比的,它往往利用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跳跃和省略等来实现诗歌艺术的主体特征。本文主要从内在形式上来分析一下诗歌语言的智性建构,诗歌语言偏离常规语言模式,在它的文本构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语词的多义或复义、语词的跳跃性组合、语词的色调调整等。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可分为“指称语言”(科学语言)和“情感语言”(文学语言),后者有朦胧模糊性和延展生发性,具有语义的深层次结构,它使诗歌产生灵动超脱,蕴藉含蓄,情味隽永的审美效果,因此了解情感语言的特点,对诗歌的鉴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它艺术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除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亦反映社会文化,富于想象,语言具有节奏韵律,传统的诗歌亦常常对结构格式有一定要求。诗歌的特点在于除了可以阅读,亦宜吟诵,又或者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表演。诗歌常透过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让字词除了表面意义之外,蕴含另一层意义,或唤起情感共鸣。通过对比中国诗歌来分析越南古体诗歌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两国民族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对于学习越语的中国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燕卜荪的《复义七型》中的复义理论及其诗歌分析方法和朱自清的《诗多义举例》中的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分析方法的比较和分析,用以说明新批评的复义理论对朱自清诗歌理论的影响以及他在运用该理论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时所生发的一种变异现象。还指出朱自清的这种适合中国特点的中西结合式的诗歌分析范式对于形成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当代文学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燕卜荪的复义理论,揭示了文学语言内涵的丰富性,而中国文论上一向提倡韵籍含蓄,认为语言可以包含多重歧义,因而从燕卜荪的复义理论来看中国诗歌,亦有许多可解之处。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诗人和评论家们普遍都受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把诗歌看成是语言的一个美学意义上的组合体,而把语言看成是一个由比喻、词汇及音符相互作用着的融合体,是一个节奏的内部构成。本文以为,诗歌作为诗人生命形式,它本身既是一种生命形式,同时它的语言也是一种生命形式,并且是诗歌唯一的生命。因此说,诗歌即语言,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在引导学生感受品读诗歌之美的过程中,要注意品读诗歌的画面美、立体美、动态美、色彩美、复义美等方面,培养学生揣摩体会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韵味独特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17.
诗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它是由诗歌意象组构成并再组构成整个诗歌文本结构的。诗歌语言是中介,更是“本体”。在由诗歌意象组构成诗歌语言,由诗歌语言组构成诗歌文本的过程中,贯穿其中的是整体性原则和意向性归趋原理,正是这两个原则,使得一首诗歌完整和自成系统。诗歌文本结构,可以从浅层到深层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语音一语义层”、“形象层”、“形而上的超验与感悟层”。对应于这三个层次,相应的阅读态度则应是:“阅读”、“理解”、“倾听”。要想真正读懂一首具备以上三个结构层次的诗歌(有的诗歌不一定具备)必须透过前两个浅层结构,而探入似乎指向神秘和超验,但决不虚幻的第三层,方能达至体“道”和悟“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追求简洁,突出意象,时空自由;会意性强,分析性弱,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而意象派诗歌基本属于变异性语言范畴。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在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诗歌体式的多样化、诗歌结构的规范化和诗歌技巧的纯粹化等方面所作的创造性努力,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替代的。徐志摩的诗是中国新诗由粗劣的语言到艺术的语言的转折性标志。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在当时就具有形式美建构上的现代性意义。徐志摩对新诗发展理论的探索、对新格律诗创作的尝试以及对新诗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徐志摩的诗创作是对"五四"新诗和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发展,并使之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的高度,在感知与存在的关系上强调诗歌语言的作用,是杨炼和于坚诗歌语言观的共同特征,但二人诗歌语言的具体操作,却是大相径庭的。本文分析了二人诗歌语言上的具体差异,进而揭示这种差异背后折射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不同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