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分析方法上,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定义分析及理论研究,提出了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能力、掌握运用工具能力、社会体育活动能力、职业行为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方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等.并结合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并与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对比,认为该模式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作为一线工作者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其进行继续教育非常必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继续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针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少年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这个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强大.目前,中国体育教育与日本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培养更多合格的体育教师,是中国发展体育教育的重点.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师职业标准,才能适应中国体育事业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章从体育教师职业标准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和日本两国进行比较,并对导致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推进提供有效支持,为中国体育教师标准的制定提供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主题之一.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同样也承担着创新教育的任务,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工作既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基础也是重点,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是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类院校,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最需要的工作能力具有明晰的把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教师。本文运用调查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必备工作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是"健康第一"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教师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近几年来,学校体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体育安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第一要求。本文旨在从体育教师六大安全教育能力和培养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对体育教师安全教育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以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学校体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8+20-18,2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体育教师价值观进行现状调查,对天津市体育教师价值观的选择与取向进行分析,探讨我市体育教师价值观的构成的基本特征。发现体育教师对四个类别的体育价值观评价得分最高的为教育价值,其次依次为娱乐价值、健身价值和竞技价值。本研究为我市体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和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师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一个中师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教改课题.加强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中师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本文又从"爱、专、博、新、讲、做、采、写"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修养方向,阐述了合格中师体育教师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搞好体育教育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体素质教育向前发展.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并根据其从事体育教育的实际.加以针对性的研究.乃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通过对信息素养含义和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内在构成的认识,阐述了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设性意见,为信息时代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本文通过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剖析,探讨了网络信息环境下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措施,为信息时代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人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时代的需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就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为更好地发展我省高校体育教育、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来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继续教育在教师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实施的主导者,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在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就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提升我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实现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析近十年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的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和趋势。本文采用知识图谱(Cite Space)的计量学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总库(CNKI)库中收录的24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中体育教师培养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2010-2019年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发文数量呈波浪式发展;作者和研究机构及合作方面,研究机构以师范类院校为主,尹志华、汪晓赞、季浏等为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的高产核心作者,各作者之间形成了小型合作研究网络,但是合作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和时区图谱得出体育教师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育课程改革、国内外体育教师培养研究对比等方面是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目前的热点,新时代下体育教师培养的认证程序、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等将是未来研究的前沿问题。概言之,近十年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趋势呈现由浅入深、由面到点、由整体到局部,从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朝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向“理论+实践”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的纵深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能提高我国体育教师培养研究的专业深度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们对体育教师的偏见的认识,提出了“学者型”体育教师的论题,并讨论了“学者型”体育教师的概念、“学者型”体育教师的形象特征以及“学者型”体育教师培养途径和措施,以期对我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所帮助,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新疆14所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各院校普遍存在体育专职教师人数少、职称和学历低,专项分布不均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落后等问题,并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青年体育师资建设为例,提出构建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总目标及分段培养目标,归纳、总结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落实“跨世纪园丁工程”,提高教师素质,做好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并为同类城市及类同学科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借鉴,课题组进行了《转变课程观念推动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其后,制定出以转变体育课程观念为切入点的继续教育思路,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课题目标,并通过继续教育内容的构建,在培训过程中的实施和实施后取得的成功,证实了本课题实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在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校体育的实施者,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文章针对高校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培养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推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体育教师培养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21世纪中国教育的基本走向,以及学校体育与未来人才的培养,体育教师需要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根据体育教师特定的社会地位,在新的世纪,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标准应注重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爱生尊师,以生为主;终身学习,提高素质,全面能力,创新为主;热爱事业,同行合作等。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是非专业基础知识的授课者,但也绝非仅仅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有基础的认知、示范动作等的教学者和指导者,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当前在新课改的实践状况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体育课教学目标多元化和教学任务灵活化,体育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便成为当务之急,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的全面、更好、更快的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对体育师资提出的高要求。从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为论点,着重论述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现状并提出有利于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我国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