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利用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悟或情感,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纳尔逊·曼德拉的自传《漫漫自由路》中,以“行路(walk)”意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本文结合概念隐喻相关理论,在意象与隐喻含义的关联中解读“行路(walk)”意象的含义,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选取《红楼梦》三个较好的英译本,就原文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异同的形成原因:译者的知识学养、译本出现时间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文中隐喻的大量使用使小说成为其艺术创作的经典。然而这些隐喻背后包含着大量的隐喻概念,概念隐喻理论为重新解读这篇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言语形式,并在概念隐喻理论的背景下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在对概念隐喻理论背景下温度隐喻研究的缘起、沿革、成果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为标准,对比分析了余光中著名诗歌《乡愁》的两个英译版本,指出了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英、汉语常用视觉动词词义演变中反映出来的概念隐喻。英、汉语在视觉域的概念隐喻基本一致,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子隐喻上。这反映出英、汉两个语言民族在以视觉体验为基础的对世界的概念化方式上既有比较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语言文化特点。英、汉语常用视觉动词词义演变既从视觉域(属身域)向心域隐喻投射,也从视觉域向外部物质世界域、社会关系域、以及生理知觉域内部隐喻投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对流行美剧《绝望的主妇1》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研究目标域、源域和映射的实现过程。多模态隐喻的应用体现的不仅是编者独具匠心的语言技巧,更是影片主题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多模态隐喻弥补了单模态隐喻中的缺陷不足,为语言研究和文本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是近二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它对掌握词汇的词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词汇的源域通过意象图式向目标域的映射使词义得以延伸,而目标域之间又通过意象图式的具象实现相互映射。目的语学习者通过自身的隐喻认知能力,利用意象图式的具象化与语境场景提供的意象图式,将众多的隐喻义连接成一个完整而牢固的词汇语义系统存储于大脑中。  相似文献   

9.
从概念隐喻看翻译中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对它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原文意义,从而在翻译实践中合理地作出调整和变通,使译文自然、流畅,避免翻译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我国长篇小说中采用网状结构方法的率先之作。《红楼梦》在结构艺术上借鉴了《金瓶梅》,呈网络状,但更复杂更艰巨,更浑成因而更精妙。我们可以说《金瓶梅》的网状结构是二维的平面的,而《红楼梦》则是三堆的立体的网。二者采用的方法都是时空交错,从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理清纲目,牵起方方面面、经经纬纬的细枝末节,从而推动人物性格的形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但是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以旅程式隐喻为主线,在旅程式隐喻每一个映射方面又对应了一个概念隐喻,进而又分析其对应的映射关系,这七个概念隐喻形成了一个网络。旅程式隐喻在全文中是启发式的框架作用,而这七个概念隐喻在演讲中是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在就职演讲中旅程式隐喻形成的网络就是一个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按照体育本质论的观点,对古典小说《金瓶梅》中描写的体育活动进行分析,揭示市民社会已基本成型的晚明时期我国传统体育活动的生存状态,对我国传统社会体育文化价值观中的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及职业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一书成功地塑造了薛公公、刘公公、何太监、花太监等几个宦官形象,剖析了他们与地方官僚西门庆之间的罪恶关系。揭示了明代社会宦官权势显赫,富有豪奢及其与地方官僚狼狈为奸的历史事实。这正是《金瓶梅》现实主义文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苏轼诗词进行分析,并探讨隐喻是如何运用到中国古代诗歌中体现意境美与形象美,以期使读者能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欣赏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同时能用一个全新的认知方式去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南巡谈话》对我国的发展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南巡讲话》英译本有利于向世界传播邓小平理论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本文研究《南巡讲话》两个英译本中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在词汇层面讨论垂悬修饰语和"搞"字的翻译策略;二是在句法层面分析无主句、无宾句的翻译策略;最后在篇章的替代和指代方面讨论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评点者深谙奇书的才子文心,打造一种开放、积极参与的批评模式,拓宽了《金瓶梅》的阅读空间,《金瓶梅》评点成为其生命存在的形式。他们传承《金瓶梅》的文化精神,构筑了斑斓璀璨的古典小说理论话语阐释世界,并促进了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视角,参以比较小说学理论,寻找文本阐释和理论言说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中国小说美学史的脉络上凸显《金瓶梅》评点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7.
现代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本文将试从概念隐喻角度对电影《空房间》进行解析,通过例证进一步阐明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特点和工作机制,帮助深刻理解和欣赏电影作品所要传递的信息,解读导演如何用"第三只眼"看世界,思考爱与暴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翻译技巧和精神情韵两个层次分析了杨宪益的《红楼梦》英译本,认为在异质文化语境下,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对语言转换、原作的文化思想内涵和译作接受者的文化观念等因素都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俚俗难词解》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以北方话为其基础方言,其中的某些俚俗词语仍留存于济宁方言中,有的虽有嬗变,但考察旧时风物,亦能见其端倪。这对书中俚俗难词的正确理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构成《金瓶梅》间架重要元素的"墙"共有三堵,分别位于王婆家与武大郎家、西门庆与花子虚家、李瓶儿与潘金莲居所之间。这三堵墙不仅促使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金瓶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