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随着气候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当地的环境的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切最终都在灾害所导致的灾荒中严重的危害到了当地百姓生命财产.本文对近代以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灾荒以及影响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连年的灾荒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关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学者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归纳总结的同时,结合现阶段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代绥远地区的灾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 184 0 - 1930年绥远地区的灾荒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 ,绥远地区共发生三次大的灾荒 ,即1877- 1878年、1892 - 1893年、192 8- 192 9年。灾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人口大量死亡、流离 ,耕地荒芜 ,农业生产破坏 ,社会动荡。灾荒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绥远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 ,不利于农业生产是灾荒形成的客观原因。社会原因包括水利设施不完善、社会动荡、政府救灾功能减弱等。我们认为 ,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整合能力的逐渐丧失是造成灾荒及其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840-1930年绥远地区的灾荒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绥远地区共发生三次大的灾荒,即1877-1878年、1892-1893年、1928-1929年。灾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人口大量死亡、流离,耕地荒芜,农业生产破坏,社会动荡。灾荒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绥远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农业生产是灾荒形成的客观原因。社会原因包括水利设施不完善、社会动荡、政府救灾功能减弱等。我们认为,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整合能力的逐渐丧失是赞成灾荒及其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清末新政时期,期间卓索图盟盟长贡桑诺尔布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成果显著。贡桑诺尔布对近代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创办了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在他的努力下,蒙古东部地区开始了它的教育近代化历程,包括建构了新的教育体系,促进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解放,社会风气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东部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由于历史原因,内蒙古东部区土地问题比较复杂,土地关系中交织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内蒙古党委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根据东部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于当地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土改政策,并且认真贯彻实施。同时采取积极措施纠正了许多地方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彻底胜利。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统治,各族农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加强了民族团结,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7.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灾荒与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以及荒政、灾因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成果和史学动态,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荒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交错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带。历史上长期的人为活动又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恶化,仅清代便发生自然灾害二百多次。清王朝的灾荒政策在赈济、蠲免、借贷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针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特殊条件,又建立了养赡制。尽管清王朝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荒政成功且有效,但其实质在于巩固其对边疆的统治,而且在荒政实施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吏治腐败与赈济失效,充分再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本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荒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造成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此次灾荒范围广,具有并发性、连续性、积累性等。  相似文献   

11.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我国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利用东北肥沃的土地进行粮食生产。内蒙古东部地区紧邻东三省,随着二十一条及有关条约的签订,日本侵略者的势力也进入该地区。侵占内蒙古东部的大片土地并建立水田农场,驱使朝鲜移民种植水稻,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朝鲜移民在异国他乡从事艰苦的水田生产,承受着中国封建地主、军阀以及日本殖民势力的欺压奴役。在艰苦的环境下开发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水田事业,客观上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发生于清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是山西近代历史上最大的灾荒之一,灾荒造成的人口大量死亡,为古所仅见.造成这次灾荒如此严重后果的原因除了自然气候方面的原因外,更深层的原因是山西近代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畸变.  相似文献   

13.
张薇  董金果 《考试周刊》2011,(55):142-143
作者以内蒙古东部地区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东部区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近代内蒙古赴日留学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喀喇沁早期留学生。对于后来的赴日留学生研究,关注到喇嘛留学生的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公开的史料。在此利用日本方面的有关留学生史料,着重讨论1938年5月11日抵达神户的18名来自内蒙古及毗邻东部地区的喇嘛留学生以及他们在日本的生活,从而揭示日本京都净土宗知恩院利用喇嘛教侵略内蒙古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毗邻多个省份,狭长而辽阔,因此汉语方言相当复杂。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以及锡林郭勒盟东部等地区的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中华北、东北次方言的东北官话系统;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西部、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区的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中西北次方言的晋语方言系统;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阿拉善盟的汉语方言属北方方言中西北次方言的兰银官话系统。就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语方言来说,这一方言系统内部也存在诸多差异,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给中小学的拼音教学带来许多不便。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普通话相比.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表现出以下主要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和地域条件特殊,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影响较大。笔者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实践,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该地区的公共体育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十年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为该院和内蒙古东部地区高校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人感应灾异观是中国传统灾荒观的一种。“丁戊奇荒”时期,它对救灾产生了一定影响。首先,它使灾荒中以皇帝为中心的祈祷活动盛行。其次,它使人们在灾荒中注重“修德”。作为传统的灾荒观,它在近代受到了基督教的冲击,但是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天人感应灾异观一方面可以促使皇帝重视救灾,并对安定民心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灾荒的原因在于人事以及救灾过程中祈祷和道德层面原因的重要性,最终会使人们丧失救灾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害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致使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造成此次灾荒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日寇的侵略、国民政府的腐败等几个方面,而日寇的破坏、掠夺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些民族地区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草原文化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调研发现,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在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当地蒙古族的语言、服饰、饮食风俗等文化认同方面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份额转移分析法对内蒙古东部盟市区域发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东部地区除锡林郭勒盟以外,其他4盟市的区域发展均是由全区经济发展推动的.区域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第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更有区位优势,赤峰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均具有优势,且二者优势相当.通辽市和锡林郭勒盟两地在第二产业具有相对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发展建议,为内蒙古东部区域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