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政府是开发区建设中的创新主体。为了适应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新形势,面对区域间竞争加剧、外商投资下降的趋势以及开发区发展瓶颈等问题,欠发达地区政府需在以下方面实施创新: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转变发展战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加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结合太湖流域的跨区域性,认为该区域的生态补偿在理论和现实方面均存在需要突破的难点问题,如缺乏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理论,区域间存在利益冲突、补偿责任、补偿标准、模式的界定等。从当前现状出发,提出应先界定好跨区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解决一些跨区域流域内的科技难题,为科学建立生态补偿方法打下基础,最后提出了一些生态补偿政策方面的建议如:建立一个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管理平台;加快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土地管理主要采用国家行政强制或法律管制来限制土地利用的传统方式。而域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则采用激励性机制,主要表现为生态补偿标准市场化、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公众实质性参与、补偿资金来源政府与市场双重驱动。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对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设计具有重要启示。应建立生态补偿专门机构、实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加强社区实质性参与、健全财政金融法律,构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激励性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上下游水资源利用和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外部性理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生态资产理论和公共物品等。作为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的分析框架包括:补偿范围的确定性和系统诊断、补偿主体、客体及其责任的界定、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标准与环境补偿协议、补偿方式及资金筹集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政策框架和补偿体系的构建、补偿政策的实践和试点经验。目前中国流域生态补偿以政府主导的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包括国家生态补偿项目、地方政府主导的补偿模式。同时,以自发组织的市场交易模式、开放的贸易体系为补充。基于中国生态补偿的问题,提出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构建全国层次的生态补偿框架,分层次实施生态补偿;增加生态资本投资的收益,构建多渠道融资机制;理顺体制机制,建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并分初期补偿、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补偿等3个阶段进行资金使用、区域发展规划和管理;构建基于直接损失、机会成本、发展权限制的损失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5.
主体功能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各主体功能区之间的财政能力差异较大,财政能力的差异又会造成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只能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得到解决,但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制约.所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既要考虑主体功能区建设,也要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旨在通过法律制度的途径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来落实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金的筹集以及补偿金的管理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态补偿制度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在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战略推动、战略落实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地方层面推进的困难主要在于以功能区而不是行政区为政策载体、利益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开发秩序落实困难三个方面。需要从行政区政策差别化、地方政府政策创新与规范、利益补偿机制、过渡性政策等方面进一步调适。  相似文献   

8.
面对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对煤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以低的资源消耗,在维持生态平衡前提下获取较快经济发展的途径.建立并完善煤矿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能够很好地保证煤区生态修复高效顺利进行的方式.文章对目前我国煤矿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思考,提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和补偿内容,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康位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园地区腹地,同时也是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区域,因而安康的脱贫必须依靠生态脱贫,建立完善的生态脱贫机制.在总结回顾“十二五”安康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康脱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创建生态脱贫创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创新片区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中央政府解决区域发展失衡、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举措.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因为它是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政策手段和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从现实看,关键在于财政政策改革,建立起符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政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转移支付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厘清新型城镇化与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立足于安康新型城镇化和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安康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促进安康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外经济学者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中国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补偿定义、机制、制度、补偿额以及区域生态补偿方面,需要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上的,结合传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理论上的既具有广泛适用性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虽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其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及补偿对象等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最终影响了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生态补偿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以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作为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导下,建立和完善保护区利益协调机制,促进保护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新疆地方层面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指出现有法律制度缺乏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价值补偿相关内容的规定。分析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标准难确定、补偿资金来源较单一、补偿监管主体多重化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制定地方法规,以完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化对社会全体公众的思想行为具有引导、推动、规范和约束作用,但实际上,我国在生态文化的制度设置以及具体操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生态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制度形式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不明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不全面。因此,我们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生态文化综合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文化发展的法制法规,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的环保考核制度,建立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建设的培育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制度环境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先决性条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补偿实践发展,探讨实施生态补偿所需的制度环境是否完善,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基于威廉姆森的制度层级理论构建制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国内耕地生态补偿相关的政策文件与地方实践,从实施耕地生态补偿的基本制度及治理结构两个层次进行评价研究可知,耕地生态补偿在正式制度层面已经初步具备部分制度条件,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资源产权界定以及生态税费等制度建设比较滞后;而在治理机制层面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但规制规则和沟通规则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分立的二元化住宅用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住宅用地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可供借鉴的理念、原则和思路。在正确认识住宅用地的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全面认识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型、区域协调型、集约型住宅用地制度,并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推动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国家和地方两层面的立法实践,分析立法中的现状和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指出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在主体、标准、方式等方面需要改进的问题。总结我国现有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以此为基础借鉴域外补偿制度的成功经验,在明确补偿主体、落实补偿标准、健全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是生态补偿问题。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和恢复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从法的价值和法的核心出发研究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的阐述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通过协调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关系、权利与权利之间关系来实现环境正义这一价值目标;并且以法学方法来校正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出现的正外部性,使之有效内部化。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内涵、机制、标准及实施途径四方面,但也存在关注原理、缺乏践行性研究,补偿模式研究缺乏创新,法制研究不足等问题;在生态补偿实践方面,存在着补偿方式无法实现利益最优,激励作用不明显,合法程度低等问题,导致生态补偿实践陷入困境.为此,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完善相关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生态补偿行为进行约束和支持;实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付费模式;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