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又到了清明节。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去踏青扫墓。有时,宝宝会对拜祭的对象不甚了解,会问他究竟是谁。其实,清明节是对宝宝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家长如何教宝宝去学习面对呢?生命是什么?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宝宝尊重生命呢?  相似文献   

2.
儿童是什么?儿童是如何发展的?这是每一个从事早期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自从卢梭在教育史上第一次确立儿童的特殊地位后,人们对儿童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20世纪以来,由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以及认知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儿童已经不仅仅是教育中的对象,儿童概念应该有更多的含义与解释。从不同学科视野背景下来考察儿童观,有助于我们在早期教育领域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儿童。一、人类学中的儿童研究对儿童的研究可以回归到对人的研究问题上。“人是什么?”康德把这个问题作为仅次于或确切地说高于其他三个问题的哲…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的价值是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教真育爱,教人成人,这不光是"三生教育"或是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其实这也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一、教育"教了什么"我们姑且从远到近的几个案例来找寻答案。案例1:2009年11月26日,上海某大学2009级法  相似文献   

4.
若结识一个心理学家,或那些从事心理学工作者,人们可能都会试探性地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但我们很少向儿童问这样的问题,那么,儿童是个心理学家吗?他们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吗?我们先从一个儿童喜欢玩的游戏“捉迷藏”说起。我们都熟知“捉迷藏”的游戏,这种游戏取胜的关键是“躲藏者”必须让他人不知道自己躲藏的地方,不好找寻到自己,这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找寻者”都必须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哪是安全的地方?他会藏哪?成人在与儿童玩这种游戏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成人作为“找寻…  相似文献   

5.
观点与语录     
《教育》2011,(24)
观点谢和平:教育是有生命的■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四川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中说道:教育是有生命的,老师上课不在于给学生讲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生命、情感的互动。我一直在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责任是什么?教育的生命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不是灌输,现在空间和平台很多,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知识,他随时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校要做的是要去启发他,点燃他的求知欲和激发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超级酷玩站     
推谁下去三个法国人乘一个热气球去探险,途中遇到了风暴,为了减轻重量,必须把一个人推下去。那么,该推谁呢?这三个人,一个是医学博士,一个是地质学家,还有一个是物理学家。把谁推下去都很可惜。就这个问题,法国一家报纸在全国征求答案。结果,一个12岁的少年获得了最大奖。请你猜一猜,他的答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动态报道     
美国新任教育部长威廉·本内特在上任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了美国教育必须解决以下十个重要问题: 1、孩子们应该学习什么?每个孩子所受的教育的内容是什么?他所受的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我们希望他掌握什么知识? 2、我们的好教师从哪儿来?我们应怎样尊重和奖励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8.
<正>1问题的提出"教学为了谁?教学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教学从哪里出发?"这三个问题是数学教师必须经常思考和回答的,具有不同教学立场的教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表明了不同的态度,这也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事实上,教学立场有教师立场和儿童立场之分.教师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以"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的感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体验和体验教育?体验教育是在何种背景下产生的?体验教育对学前儿童有何价值?体验教育强调什么样的理念?体验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前儿童主要应体验什么?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一、什么是体验和体验教育一般认为,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等并形成经验的过程。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入心智的存在。可以说,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是一…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貌似简单,实则寓意深远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生命不仅仅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价值更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儿童在世界上生存、生活,实际是延续和享受生命的过程,课程与儿童息息相关,新课程实施作为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儿童生命的独特性规定着其特殊性。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生命观的存在即对儿童生命独特性的关注,实为必需。一、赋予儿童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让其自我选择、主动发展人有自我意识,使人区别于他物而成为“万物之灵”。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  相似文献   

11.
“医教结合”作为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热门词汇,对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医学、教育与残疾人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医教结合”是否适合作为一项政策正式提出?是否适合所有特殊需要儿童?医学与教育,谁是手段,谁是目的?哪些学科对特殊教育有影响?这些问题是我们在面对“医教结合”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不能回避的.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理性面对“医教结合”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儿童是谁——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我们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任何教育行动都受着教师的儿童哲学的干预。当前,儿童哲学的斗争还在持续,"乖孩子"的民间儿童哲学正受到史无前例的冲击。从对"儿童是什么"的发问方式转向对"儿童是谁"的追问,重构我们的儿童哲学是教育事业的召唤。儿童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儿童属于童年,成年人读不懂他;儿童需要好教育,他需要在教育中实现自我。只有在儿童的世界、童年和教育活动中,我们才能完全搞懂"儿童是谁",才能重构一种崭新的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13.
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性教学是利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而当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我们的设计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要设计些什么 ?我们怎样进行设计 ?这样探究性教育设计就涉及了三个基本领域 :教学设计的基础或依据、教学设计的对象、教学设计的程序。一、探究教学设计的基础探究教学设计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 ,因此 ,我们必须考虑设计的依据。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坎普 (J·E·Kemp)教授通过大量分析后认为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四个关键…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性格?这一种或那一种性格是由什么决定的?教育对于性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许多教师和父母亲都很关心这些问题,但是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却不是常常正确的。在这方面最普遍的错误,往往是拿儿童“天性”作为藉口。有些父母说,甚至有时候有些教师们都说:“他是我们的一个生来就是这样的人”,以此来辩护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败,并援引儿童“带来了”祖母、祖父、姨母或叔父的个性,作为证明。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风景     
郑一舟 《师道》2014,(12):51-52
我不知道高更在完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时他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从我十六岁去面对这三个问题开始,我一直是没找到答案的儿童。生命该归向何方?作为教师,你在有限意义有限的路程上想带孩子走向何方,看什么样的风景?我并不想夸大教师的作用,但是作为教育与启蒙者,我们的确在影响他们,推卸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怯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也是犬儒主义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同一个问题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各种不同的回答。孩子们的丰富多彩的回答在让我们惊讶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知识是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协商建构起来的。如果儿童的知识是建构的结果,那么这种建构的过程是怎样的?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儿童对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同伴贡献了什么,教师贡献了什么,教育贡献了什么,环境又贡献了什么?一句话,儿童的知识建构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正>我认为,"美丽中国"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建设美丽校园。我们要用儿童的情怀、生命的良知、教育的智慧去为儿童营建"最美校园",为孩童的幸福人生奠基。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提出了"儿童成长支持计划"的构想,我们追问:教育为谁?儿童是谁?教师是谁?我们倡导儿童要做回儿童,教育要为了儿童、支持儿童、成就儿童,教师要成为儿童成长的支持者。学校明确提出要走进"文明、和谐、平等、友爱、轻松、快乐"的儿童世界;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崇尚真理、勇于创新、兼收并蓄、身心健康"的世界儿童。  相似文献   

18.
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理论是在教育学这门学科究竟主要是一门以哲学运思为主的精神科学,还是一门方法至上的实证科学这一历史性交锋中应运而生的。文化存在论教育学的提出是对实证主义范式在教育学领域过度宣扬的匡正。教育学是一门有着浓郁的强烈的丰富的人文性、艺术性、审美性、价值性和伦理性的学科。从学科嬗变史、学科本质、学科研究方法借鉴路线图等来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学作为一门“成人”的学科所具有的境遇性、生命性、个殊性、复杂性等特质无法被完全数据化的定量研究所把握。文化存在论教育学分别从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及教育方法出发,聚焦三个根本性问题:儿童“是”什么?儿童会成“为”什么?儿童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与文化所期望的那个样子,需“要”什么?针对这三个根本问题,文化存在论教育学提出了理想的教育应确立的四项重要原则:首先,教育要关注儿童的“精神”或者“生命”成长,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生命世界;其次,教育是“相遇”的历程,是一场充满“境遇”的人生旅程,多元、丰富、奇幻的教育孕育着儿童各种生长的可能性,教育既关怀当下,又指向未来的生活;再次,教育要注重“关系”的营建,魅力在于生活世界中诸般“关系”的和谐与共融,儿童与教师在美好的教育“关系”中相濡以沫,砥砺前行;最后,儿童是“文化”的存在,教育要关注文化在陶冶滋养儿童的向善、求真、育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儿童来说,数学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组织儿童的数学学习?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将儿童的数学学习当作是认符号、记公式、背定义、练计算、做习题的一种过程,而并不关注儿童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来看,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基本任务应当是发展儿童的数学素养.好奇、好探究永远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数学就在儿童的生活之中.因此,对儿童来说,学数学就应该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显见,儿童亲历数学的发现、探究与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战略规划是目前高等院校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开展战略规划之前和规划过程中,必须对以下基本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保证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即为谁规划?谁开展规划?为什么开展规划?规划什么?如何进行规划?规划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