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童年不能没有游戏和童谣,同样也不能没有音乐."可见,有童年就必有童谣.回忆我们的学生时代,当青年歌手成方圆弹着吉他唱响<童年>时,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的青少年都会哼唱.<童年>之所以流行这么快、这么广,就是因为歌曲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不仅如此,<童年>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孙:陈老师,您好!2001年1期—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刊登了一些来自学生口中的校园童谣,您看了以后,怎样评价这些童谣?陈:我看了你们杂志上登载的《新校园童谣》以后,感觉内容上参差不齐,有的较有意思,也有教育意义,但也有一些我认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可能有些还比较消极。孙:作为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您认为校园童谣在一个人的童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陈:童谣不是现在才有的,它自古就有。历史上的任何一代人,在小的时候都朗诵、传唱过各种童谣。可以说,孩子们都是伴随着童谣长大的。我们成年人回忆起童年的生活,谁不…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念背童谣 师谈话:同学们,有人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多少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念背童谣师谈话:同学们,有人说,童谣就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有多少童年,就有多少童谣。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多少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健康地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生:好!师:让老师先来念童谣: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你们看,老师小时候念的童谣现在还记得。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念一念。生:我会念《刷牙》这首童谣:小牙刷,手里拿,早晚都要刷刷牙。小牙刷,手里拿,满嘴小牙白花花。……师:真棒!同学们记住的童谣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童谣,…  相似文献   

6.
童谣《小白兔》,把我们带进兔年。 童谣《小白兔》,也把我们带进童年! 蹦蹦跳跳反映了小兔子的行动常态,也是发展中的孩子们兴奋、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周晓娥 《班主任》2009,(8):15-16
童谣是反映儿童生活情趣、适合儿童吟唱的歌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有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好的童谣不仅具有教育性,还充满美好的童趣;不仅滋养儿童的幸福生活,还能引发成年人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接到了中国唱片公司赠给我印制精美的“北京新童谣”精选光盘一套。我很高兴,迫不及待的聆听了,因为我参与了“新童谣”的评选活动。这一活动是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以目前北京市小学普及的“新童谣”一书做歌词,创作儿童歌曲,我看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院领导动员全院师生进行创作,像金湘这样的著名作曲家还谱写了《小老鼠打电话》。共送来稿件数百,可谓为儿童写歌搞得红红火火!“六·一”前出版专辑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份厚礼。美丽的童谣是童年的诗,童年的梦。童谣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稀奇”北京》这样写道:稀奇,稀奇,…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本书,书中没有魔法,没有历险,没有故事情节,没有一般畅销童书所具备的流行元素,但它一经问世,便轰动不已,曾经连续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创造了当时的排行新纪录,被喻为美国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童书之一。这本书便是谢尔·希尔弗斯坦在1981年创作的图文童谣集《阁楼上的光》。简单生动的插图,朗朗上口的童谣,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灵性的文字,不只吸引着儿童,更掳获了大人们的心。让我们来看其中的这首《作业  相似文献   

10.
邂逅那一季     
青春时态之遗失的美好:错过是青春的散场,散场是青春无奈的总结。少年也知愁滋味,虽非人生大悲大喜,但成长中错失的点点滴滴也令人遗憾、叹息。《邂逅那一季》中作者丢失了草莓圣代的滋味,与“雕刻时光“擦肩而过,回望之际却看到了她13岁的青春风景。《如果我们不能再被雨淋》像纪念一首远去的童谣,歌声中童年呼啸而过,那些遗失的美好永不再现,遗憾如爬山虎堆满心墙。  相似文献   

11.
记一次游戏     
<正>文君: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阿呆:文君,你怎么这么高兴啊,竟唱起了《童年》?文君:学习了第六单元的课文,让我想起了童年趣事。这次的习作“记一次游戏”更是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玩耍的场景。我可喜欢玩游戏啦!游戏除了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和运动能力呢!朱老师:文君说得对。提起童年生活,最有意思的就是玩游戏了。游戏有很多种类型:有集体游戏,也有单人游戏;有传统游戏,也有新编游戏;有室内游戏,也有室外游戏。丰富的游戏伴随我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阿呆:但如果要把游戏写出来,我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文君,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2.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新奇,课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是,一到课堂上,那些滔滔不绝的学生一下子就变少了。如何让学生迈好阅读、说话的第一步,自信地表达呢?当我读到一首首轻快、有趣的童谣时,马上就有了回到童年的感觉,是童谣让我们一下子成了活泼、开心的儿童。这就是童谣的魔力呀!我惊喜万分,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找到了。那就让童谣引领这些初入学的孩子,步入真、善、美的文学殿堂吧。一、有趣的童谣,感受童年的快乐古人说":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喜爱,它不用人教,听几遍就能学  相似文献   

13.
正为孩子读童谣和童话,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既是爱与情感的滋养,也是为孩子打开一扇初识生活的大门,还是将孩子从声音世界带入文字世界的最好方式。现在的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阅读图画书,却很久没有听父母朗读童谣和童话了。童年里,童谣可能是孩子与真实生活"初相识"的最好媒介;而童话里,则有着更多丰富的内涵,在人一生的任何时刻都可能会发酵。没有童谣和童话的童年不完整,让我们跟着唐安兴一起,开始给孩子读童谣和童话吧!童谣,人生若只如初见说起对童谣的偏爱,唐安兴说那源于小时  相似文献   

14.
几乎所有的人在童年的回忆里,都会保留一些古老的、抑或是动人的故事和动听的童谣。讲述与倾听,这就是文学启蒙。有专家说:“童年是整个人生的缩影,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在童年就已经定型。没有故事的童年是单调的,没有文学浸润的童年是枯燥的,从启蒙故事中,可以让幼儿明白人生社会的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15.
孟峰印 《文教资料》2010,(31):17-18
本文通过对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和大卫·帕金翰的《童年之死》的异同分析,得出结论:电子媒体时代,给童年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对此不能太过悲观。中国目前也处在这种时代,要警惕新时代童年消逝的危险性.同时也要为我们已经作出的相应努力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在回忆中念童谣,从中了解编写童谣的技巧。2.让学生在回忆中想象,在想象中编写童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念、背童谣1.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有人说,童谣是童年的歌,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是啊,在妈妈的怀抱中,在外婆的摇篮里,在我们的校园中,美丽的童谣伴随着我们成长。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童谣多,怎么样?2.师先念童谣,而后学生念童谣。3.师谈话过渡:真棒!同学们记住的童谣可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童谣。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4.学生说自己喜欢童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童年的歌谣百唱不厌,童年的记忆闪亮难忘。 为了迎接亲膑 祖国诞生60周年和少先队建队60周年,《深圳青少年报》、《特区教育》杂志从本期开始,特隆重推出“我的童年我的歌——60年中华儿歌童谣经典珍藏”大型活动,  相似文献   

18.
播放歌曲:“人之初,性本善……”(音高而亮,几句之后渐弱,主持人上场)甲:小时候,我们在妈妈的催眠曲中入眠。乙:长大后,我们唱着新童谣快乐成长。甲:童谣记载着我们童年的梦。乙:童谣寄托着我们纯真的情。甲:但是最近,我们却发现一些“另类”的童谣在队员们中间传播、流行。乙:为此,我们中队开展了“传唱校园新童谣,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甲: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这样一些童谣,请看:(多媒体演示动画,配音)1.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一拉线,我传2.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枝烟,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  相似文献   

19.
冉梅 《宣武教育》2009,(6):22-23
每当追忆童年梦幻的生活时,无论是生长在哪个年代的人,都能清楚地回忆起儿时熟唱的那一首首童谣,童谣不仅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色彩而且在吟唱童谣的过程中,使我们认识到做人的道理,启迪心灵,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30年后再次吟唱,仍使我记忆犹新,这也体现了童谣的魅力。数学语言要求简练概括,这与童谣篇幅小,语言朗朗上口的特点具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楚辞《天问》到童谣童诗,从神话传说到探月212程,六年级学生诵读着童谣童诗,创编与阅读同堂同时展开……《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以下简称《童年的月亮》)异质纷呈,每一种异质都值得说道,本文试图谈论的是这堂课教学内容的合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