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 镇海在宁波之东,东濒东海。自秦至隋,均属句章县辖。唐武德年间属鄮县,代宗时设望海镇。后梁时置望海县,是为镇海建县之始。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78年)又易名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因昌国(今舟山)改称定海,遂改原定海为镇海,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从明万历十三年至清康熙十九年,长达204年的郧阳抚治历史,促进了明清时期十堰诗歌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与朱之瑜均生活于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大动乱的时代,同为浙江余姚人。朱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长黄十岁,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早于黄十三年。1644年明朝覆亡以后,黄、朱均以遗民孤臣的气节,奔波于东南沿海,从事抗清斗争。自1647年(南明鲁监国二年)至1651年(鲁监国六年)的五年中,朱之瑜曾多次来往于日本、安南及我国厦门、舟山之间。黄宗羲也在1649年从剡中赴海上,以左副都御史的身分襄赞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青铜时代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包括文献上记载的夏、商、西周、春秋几个历史时期。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商和西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至高峰,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繁荣期;从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国青铜文化走向衰落;战国时期虽已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但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仍然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镞、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戚等武器,在二里头遗址的一些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爵、斝、盉等酒器和鼎等炊器。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6,(2):104-108
文山地区的土司制度发展到明清已经腐朽不堪,清康熙六年(1667年)开始在文山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领主制,加强中央王朝对云南边疆地区的统治,改变了文山地区封闭落后的状态,对文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蒸蒸日上,不同时期的菜肴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把握菜肴的发展方向,了解菜肴的发展趋势,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研究南宋失传菜在现代菜肴市场"复活"为主题,深入了解了现代餐饮对南宋菜肴文化的市场需求,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消费理念,不单单是解决营养需求、生理问题,还要在饮食文化和心理精神上享受,述说了南宋失传菜"复活"阶段性成果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四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科书内容分为“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基本涉及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成就。从大的时间段来说,这节课主要分成两大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8.
刊行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的《兴化府莆田县志》为后人研究古代莆田县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该志修纂背景、版本及内容、文献价值的考述,揭示其文献价值,以提高对方志文献的保护和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自原始绳纹文化时期(约公元前九千至一千年间)的陶器,到古坟文化时期(公元三至六世纪)的埴轮土偶,都为后世留下了众多质朴生动的艺术品。早在公元三世纪左右时(相当于中国的汉、魏时期),日本文化就与中国文化有所接触。至六世纪时,在中国已经盛行的佛教,也随中国文化一起,经朝鲜传入日本。日本当时  相似文献   

10.
清康熙58年(公元1719年)至60年(公元1721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境内的14座火山相继喷发,岩浆夹火冲天而起,山洪奔泻连绵百里,昼夜不停。老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看见了“老君炼丹”。  相似文献   

11.
苏州光福圣恩寺是一座与明代皇家有着特殊关系且沐浴着明代皇家"圣恩"的寺院。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召见该寺寺僧,亲自书写条幅送之,并赐予丰厚的赏赐;同时,朱元璋还为该寺写下数首诗作。明正统八年(1443),该寺又得到皇上明英宗朱祁镇所赐的"天寿圣恩禅寺"的匾额。"土木堡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又于天顺三年(1459)再次赐该寺"圣恩禅寺"匾额。入清后,康熙帝多次南巡,在处理北边与沙俄战事及外交事务的同时,康熙于二十八年(1689)第二次南巡时,至苏州光福邓尉山,并驻跸圣恩寺,且为该寺"面赐御书‘松风水月’和帑金二百两",还为该寺写下了诗作。康熙此举,不乏与前朝有作为、有威望的开国皇帝对话以一较高低的心理,但更多的却是希望这座沐浴着前朝皇家"圣恩"光辉的寺庙,也抹上大清皇家的"圣恩"光芒,并希望能借之化解江南僧俗对满清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人孔贞瑄之诗文,在后世有一定影响。然学界对其生卒年却语焉不详。特别是卒年,一直付之阙如。文章通过查考大量清代方志和其它文献资料,认为孔贞瑄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享年八十三岁。对孔氏生平事迹亦有所考订。  相似文献   

13.
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内府舆图》是清代采用西方制图方法绘制的两幅巨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乾隆图因其后出,在绘制中大量参考、继承了康熙图的既有成果。一般认为。乾隆图的价值在于西北部分的增绘,研究与利用也多集中于此;而对两图在其他地区的细微变化则鲜有考察。文章通过比较两图相同区域内的水系、城镇绘制情况,发现乾隆图在内容上更丰富,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康熙朝至乾隆朝东北地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今所存见的明刊本"李贽批评本"《西游记》,为无锡文人叶昼托名作伪的产物。卷首所附《西游记题辞》的作者"幔亭过客",为吴县人袁于令,生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卒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词曲家与小说家。叶昼托李贽之名所批评的《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其所用底本,为唐光禄刻印于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批评主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游记》宗旨的揭示,二即借批评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三为对《西游记》艺术的称道,四是对佛道思想的宣扬。其中,又以一、二为其批评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5.
徽商势力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演变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徽商随着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嘉靖、万历年间,徽商随着东南城镇经济的繁荣而壮大;明清之际,东南城镇惨遭破坏,徽商势力也因之而受挫;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超过了明代的水平,徽商势力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秦道然为清初著名词人秦松龄之子,著有词集《微云馀响》。《全清词·顺康卷》未收其词,《补鳊》仅从《国朝词综》转收其词1首,其词集漏收。今整理其词集,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17.
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察哈尔部定牧于宣府、大同边外,其中察哈尔右翼主要在大同边外,今乌兰察布市的大部地区。这里从康熙末年特别是雍正三年开始出现农耕景象以来,基本上在乾隆年间变成了农业社会,以后各朝少有开垦,光绪年间又出现了三次(基本可算两次)较大规模的农垦,最终完全变成了农区。  相似文献   

18.
地处东海之滨的温州,依托于天然的海洋优势,港口经济发展甚早。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温州造船业随着温州港的盛衰而曲折前进。清前中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海洋政策复杂多变,康熙解除"海禁"以后温州港重新走向繁盛,温州造船业也得到恢复发展,并在造船规模、船只种类、船只质量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工业特色。温州造船业的发展对现代造船业及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亚古称崖州,由于建市时间短,长期讹传着“三亚市的历史不过才十五、六年”及三亚是由“三丫”转来的说法。针对这些说法和三亚的历史与名称尚属空白的状况,文章通过对历朝历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三亚历史沿革与名称演变的考证,说明三亚的名称早在明嘉靖年代就已经出现,在清康熙年代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清晰地描绘出三亚塘和三亚港的具体位置。而且,从古“崖州”与现代“三亚市”隶属及演化的清晰脉路,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来看,其名称变化,不过是历史的演化延续而已。由此,我们发现三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20.
宋荦乃康熙之宠臣,康熙三年筮仕黄州府通判,此后仕途通坦。康熙三十一年,调任江宁巡抚,驻节苏州0直到康熙四十四年迁任吏部尚书。在吴十四年,宋荦依托苏州刻书之地利,刊刻了大量精品图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承刻的“御籍图书”,成为内府刻书的有益补充,开创了清代臣子替内府刻书的先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版书”风格的形成。而宋荦之所以能承刻御书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康熙皇帝平定天下后,致力于文化建设,冀营造一种稽古右文之盛景,并以弘扬文治来收买人心。但当时天下初定,内府刊刻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康熙皇帝之文治需求。而宋荦刊刻图书之能力及其风格甚合康熙帝之需求,同时宋荦自祖辈起即得康熙皇帝之恩宠,宋荦为官及学识为世人称道。鉴于此,康熙皇帝敕宋荦刊刻御书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