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史料记载,对“大部落”与“大蕃”精神理念的成因,从文化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尤其对“大蕃”精神理念的成因进一步从地理位置,王权统治和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并得出“大蕃”一词是藏文“(?)”的汉文直译的结论,从而纠正了个别研究人员把“大蕃”一词误认为是“吐蕃”一词的引伸或“(?)”是“大蕃”一词的藏文直译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态与教育发展”论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备受青睐的领域之一。“文化”源于拉丁文“cultura”,“cultura”又由“cultus”演化而来,两个词都与耕作、培养、教育、敬神等活动有关。也就是说,从文化一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讲,含有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两方面的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化”与“自然”相对,是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三,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主要由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构成。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的立场出发,借助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保山作为小城市,但小城市亦有大文化。本文首次引入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场”、“圈”理论对保山的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山大文化建设已经具备文化“场”的初型特征与资源基础,可以形成文化“圈”效应,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线型发展的梯度线索,既统一,又辩证。并强调对保山大文化观的树立与培养,发挥保山大文化的标识功能、路径功能、理念功能的“软实力”作用,努力实现文化“场”“圈”的建设旨归,即实现保山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工程,树立起标徽式的保山小城大文化。  相似文献   

4.
“道”是融宇宙本体和人生之道为一体的形而上的抽象理念。老庄的“大美”是一种微妙玄通、虚形阴柔、静寂空灵、含蓄隽永的审美追求。老庄“大境”以自由心灵感受人生,以审美态度超越人生.以精神自由为审美旨归,是道家美学思想的最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8—9期刊发的刘兴桥老师《(胡同文化)的“文化”究竟作何解》(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文化”一词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刘老师能看到“众人未见之处”,敢于质疑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刘老师认为,《胡同文化》中的“文化”含义不同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在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民族文化里,藏羌文化是基础,外来文化是养分,这些充沛的养分,使得大树枝繁叶茂,反过来增强了藏羌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认真考察总结藏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到,藏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身绝非封闭自身、与外族隔绝所致,而应该归功于藏羌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再造力。“窥中原文脉,纳百川精华”无疑是对藏羌文化心态和文化传统的精辟概括。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高质量结合指明了方向,即讲好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强调通过加强与现实对话以达“育人”目的。高校地处特定的区域文化之中,必将长期深受地方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精神,这是极富开发价值的现实教育资源。遵循“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发挥一切育人功能,将地方历史文化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是“扎根中国大地”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中国书法,其发展必须从宏观文化角度进行考虑,需要一个宏观跨领域的战略规划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个建立于书法文化链基础上的发展战略构想。在总结了中国书法的书法文化链是书法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起到链接、枢纽、节点功能并形成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和底蕴深厚的文化体系和集群;在此基础上的“大书法文化”发展战略对书法文化的全面弘扬和可持续发展、乃至对促进带动我国视觉艺术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同时提出了基于“大书法文化”理念的书法文化发展纲要的研究内容构想,并探讨和展望了书法文化的价值体系、书法文化目前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书法文化在国民经济地位测算、未来学术研究等相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直译”,就是“以直译为主,字字有着落”。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等。愈是“难”的字、词,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  相似文献   

11.
“藏词”和“歇后语”经常联系在一起,学界对二者的关系说法不一。“歇后语”一词古今之义有别,“藏词”和“今歇后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其间不存在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许慎对“大”的释义、老子的哲学、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以及“大”的几个日常使用义项所包含的文化色彩等几个角度来揭示这个词语所具有的深厚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的“文化自觉”,应以西部人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为基础,通过反思加深对西部开发的理解,更好地从事西部大开发实践,展示西部文化风采,增强西部竞争力。“文化自觉”给西部人们指出了解决开发带来的问题的方向;西部开发也应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进行西部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翻译离不开文化的传递,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在的文(target text)中再现原文(source text)的思想内容,促进文化交流。文章从分析东西方文化意义完全不同的两组对应词“龙”和“dragon”与“东风”和“west wind”入手,阐明了翻译中的直译是值得推崇的文化传递途径,其能保留原语文化,使读者感到新鲜生动;能丰富译语文化,扩大读者的知识视野:能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精神的指引下。“大西柏坡”红色旅游文化精品的开发与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内化、活化。从传播学视野分析。应抓准定位。以“做点、连线、扩面”入手,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形成较为合理的文化效度,开发建设大西柏坡,创建一流红色文化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将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概念”与“大主题”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大概念”与“大主题”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建设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文化。“和谐”一词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发展。文化的价值则体现在社会理想、政治结构和经济体制中,通过人们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和谐文化的提出表明文化问题工具化的新趋势,它预示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和谐文化的价值,即经济、社会、政治、道德和精神利益的共享及合理的分配的方式;换言之,追求共同幸福的目的,是人类解放的主要条件。没有一次同进步有关的人类活动会脱离和谐文化而实现。那么,应该采用新的广义的定义,即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然或自然物进行转化的人类全部活动的总和。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界说。说到底,“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必须担当的政治任务。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融入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为例,“大思政课”引领下的高中政治主题教学依托大主题、大主线和大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水田稻作技术是从中国大陆传入的,其源头在长江以南的稻作民族中,古老的天皇制和天皇文化归根到底还得追溯到中国大陆的古层文化,“大尝”意为“大的新尝”,即“体现天皇权力的新尝”,新尝与大尝原来都是村落层次的谷物收获礼仪,但神祗令把它明确规定为国家祭祀。  相似文献   

20.
先秦武侠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春秋战国那一特殊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它的存在形态和精神理念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特征与文化现象,以及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士人的一种特殊的心态。同时侠以其独特的姿态出现,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特殊的力量,影响着几千年来士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