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分析: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必须为化合物,而金属单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2.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电解质。分析: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均不导电,但某些液态的共价化合物(如酸等)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酸均为电解质。  相似文献   

2.
一、对概念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应注意:1·电解质、非电解质类属于化合物,要区别于单质、混合物.2·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其不一定是电解质.NH3SO2CO2SO3→(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3.
电解质溶液是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但在应用中常常容易出现多种错误 :如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 ,电解质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关系以及溶液 PH值的混合计算等。  相似文献   

4.
小议电解质     
谈起电解质 ,人们自然会想到 :电解质就是能导电的物质。那么金属是电的良导体 ,都能导电 ,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不是。中学化学教材对电解质是这样定义的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叫电解质。在这里明确指出了电解质 :(1 )必须是化合物 ;(2 )必须是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3)导电的前提条件是在水溶液里或在熔化状态下。金属是单质 ,不是化合物 ,所以金属不是电解质。有些物质如甲烷、乙烯、丙炔等大多数有机物 ,它们是化合物 ,但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它们都不导电 ,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还有些物质如CO2 、SO3 、NH…  相似文献   

5.
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主要考查内容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学课本中有关电解质的定义这样陈述:“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初中课本P169页)这个定义中包含两个必要条件:1.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本人通过几年来教学实践,认为此种说法漏洞很多,若按上述定义类推下去,有些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就会变成非电解质,而有些是非电解质的化合物反倒变成了电解质。结果造成了电解质概念的似是而非,混淆不清的局面。教师普遍反映不好教,学生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现仅举两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一、要注意一些金属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特殊表现,准确判断正负极例如,铝做原电池的电极时,如果电解质为非氧化性酸,需通过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来确定正负极;但若电解质为强碱,则铝为负极.比如以镁、铝为电极,用导线连接分别浸入稀H2SO4和Na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的反应方程式为:电解质为稀H2SO4:负极:Mg-2e-=Mg2+  相似文献   

8.
知识梳理文(理)基础电解质溶液的主要内容有:1.电解质的概念。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溶液pH的定义;测定pH的方法。4.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用类似于Bellcore方法制备了新型的Li2CO3基多组分塑化薄膜电解质。由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六氟丙烯(HFP)为基体,碳酸锂,纳米二氧化硅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组成。通过交流阻抗测量塑化薄膜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当Li2CO3:SiO2:DBP:2801(PVDF-12%HFP)质量之比等于30:5:30:35时,塑化薄膜电解质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30℃时是4.3×10-7S/cm,90℃时是4.7×10-6S/cm),且它的活化能仅为0.24eV,相对于碳酸锂晶体的离子电导率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加入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纳米二氧化硅可以降低碳酸锂颗粒之间的阻抗。另外,对于锂离子电池石墨/Li2CO3电解质/石墨而言,电荷转换电阻(即电解质与石墨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要明显地比电解质阻抗高一个数量级,且它的活化能仅为0.42eV。这种多组分塑化薄膜电解质为提高充电电池的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提供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0.
一、应试精要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解题时应注意:(1)弱电解质的浓度大小,对弱电解质在稀溶液中的电离有双重影响,一方面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下册第七节《电解和电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金属导电时,金属本身看不出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解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认为文中“电解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一说不妥。从CuCl_2溶液的导电情况看,的确是“电解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但这仅仅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一种情况。如 Na_2SO_4、KNO_3、NaOH 等电解质溶液导电时,  相似文献   

12.
刘晓明老师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正确的,再补充几点。一、电解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是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能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于的性质。由于这个性质直接反映了电解质的微观结构特征,因而这个性质是电解质的本质属性。只有掌握了这个本质属性,才能从正面解释下面的问题: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在溶解或熔化状态下非电解质为什么不能导电?  相似文献   

13.
电解质,课本中的定义是:在水溶液状态、熔化状态能导电 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正确判断电解质 及其强弱’是正确认识电解质的电离、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以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基础。但其涵义抽象,据定义 判断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给该知识点的应用带来较多的不 便。为此’对上述知识做如下的阐述,便于认识、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这种题型,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决定离子浓度大小的因素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物质溶解度、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盐的水解、化学反应、温度等。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依据为:1.应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知识比较离子浓度的大小。2.应用守恒观点建立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①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②质量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  相似文献   

15.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的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是中学化学里对电解质概念的描述,这一描述似乎已成为人们对电解质约定俗成的看法。然此描述却给人造成许多误解,如氨气、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也都成为电解质了,因为它们的水溶液是导电的。为此我们有必要给电解质以本质的描述,或者说给电解质下一个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这样,以上所述弊端便不会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命题者在考查电解质溶液理论时,常将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作为命题的落脚点。一、考查“强弱电解质电离的不同特点”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从而表现出强弱电解质的不同。例1.(90高考)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1摩/升甲酸溶液的 pH 值约为2(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C)10毫升1摩/升甲酸恰好与10毫升1摩/升NaOH 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导电性比强酸溶液  相似文献   

17.
强弱电解质的内容包括强、弱电解质、电离度、电离平衡等概念;水的离子积和溶液 pH 的概念和应用等。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是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而定。若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若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为离子,则应为弱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有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包括某些难溶性盐)等;属于弱电解质的有弱酸、弱碱、水等。在掌握强弱电解质时要注意:1.化学键与强弱电解质关系强电解质由离子键或极性共价键结合而成,但强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溶液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常与其他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在一起考查。主要考查内容有: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比较;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水的电离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H的概念及计算;盐类水解的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可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即"加谁谁大""减谁谁小"。加入参与平衡建立的某种微粒,其浓度一定增大;减少参与平衡建立的某种微粒,其浓度一定减小。加水稀释或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都使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加水稀释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而增大浓度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讲解电解质的电离时、初学者往往容易造成一种误解:认为电解质的电离是通电以后才发生的。为了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费了不少嘴舌,其结果是部份学生仍然出错。能不能设计一套装置,用实验加以证明,电解质的电离并不是通电以后才发生的,而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时就已经发生。我们采用了下列实验装置,利用饱和的NaI溶液实验收到一定的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六页写道:“温度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也有影响,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时,一般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温度升高,平衡一般就向电离方向移动,从而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增大”。事实上,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