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使用塞音声学格局分析的方法对3名德国学生的德语塞音格局及汉语塞音格局进行了考察,并与汉语母语者的塞音格局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看到,德国学习者能够区分汉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个音位范畴;德国学生的汉语送气塞音发音好于不送气塞音。德国学生的错误发音方式是用母语中的浊音特征替代汉语中的不送气特征;用母语中的较紧、较弱的送气特征替代汉语中的较松、较强的送气特征。文章的结果也基本验证了Best的PAM理论和Flege的SLM理论。通过这些分析也看到,塞音声学格局的分析方法对于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对母语为无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而言,声调是汉语语音习得的一个难点。近几年,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开始采用实验室训练的方法提高二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语音感知能力,这种训练方法也被称为知觉训练。其中高变异语音训练法是运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主要的知觉训练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高变异语音训练法对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感知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考察发音人变量对声调感知训练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范畴感知实验研究雏吾尔族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塞音音位的感知模式。实验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学习者能够在感知中区分普通话的不送气和送气塞音两种音位范畴,但是区分能力较低。尽管[送气]不是维吾尔语音系中的区别性特征,但是由于维语中的清塞音具有送气变体,因此学习者能够很好地在感知中分辨送气塞音,而对不送气塞音的分辨能力较差,同时他们对这两种范畴的感知受到了母语音系中的清/浊范畴的影响,将汉语普通话中的送气/不送气特征都感知为母语中的清音范畴。  相似文献   

4.
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实证研究方法,以阿拉伯语人为实验对象,进行知觉实验和发音实验,由此分析阿语人汉语重音感知范畴化的程度及其原因,分析其汉语重音发音标准化的程度及其原因,旨在探索具有多音节重音型语言特点的阿语人习得单音节声调型语言汉语的认知特点。并以汉语重音为观察点,探讨知觉、发音和声学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丰富、验证知觉与发音关系学说。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普通话学习者是否具有自身声调范畴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对3名初级和3名中级普通话学习者进行发音实验及听辨实验,以被试听辨自己普通话声调的判定与实际声调是否一致作为标准。结果显示声调范畴感知没有阶段性差异。但有相对固定声调感知范畴者,一部分是因为本身发音和辨别音高变化的能力佳,其声调感知范畴与普通话声调范畴相似,另一部分采取了特定的感知策略,如通过音长、音强等声学特征辅助等。  相似文献   

6.
福建方言式声调的特征与普通话声调正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声调作为汉语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普通话学习中经常被忽视。通过福建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比 ,分析了福建人方言式声调的发音特征 ,强调方言式声调是构成普通话方言语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出纠正福建方言式声调发音的方法 ,以免方言式声调影响福建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考察了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声调知觉,发现:零起点的韩国和日本留学生的知觉是连续性的,泰国留学生则表现出一定的范畴化特征,但和汉语母语者的知觉模式并不一致;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表现出和汉语母语者一致的知觉模式,但在范畴化程度上和母语者存在差别;初级水平的韩国、日本和泰国留学生在知觉的范畴化程度上不存在差别。结果表明零起点学习者汉语声调的范畴化知觉受到母语经验的影响,但音高重音和声调语言的母语经验对声调范畴化知觉能力的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内部结构入手,探索了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本身是一个由声母、韵母、声调所组成的有层次的完整嵌套结构.音节绝大多数以元音结尾,且声调贯穿整个音调的变化,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声调.这些特点使汉语普通话的单个音节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和凝聚性,从而制约了普通话音节之间的连读现象.这种结构内部的制约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汉语普通话发音对英语连读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声调语言,汉语的声调也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难点,尤其是上声。本文从末点音高、拐点位置以及发音信息三个方面考察汉语学习者和母语者感知上声的线索,从而为汉语上声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无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和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为参照,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纵向考察了被试的汉语双字组声调的动态发展。研究发现,无声调语言母语者和声调语言母语者五项声调特征和四类声调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类型存在着种种差异。同时,非汉语母语者由于受到普遍认知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类似的发展特点。另外,声调所处的前后字位置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文章还提出造成双字组声调发展非线性和复杂性最重要的原因是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学习方式,即非汉语母语者通过调节不同声调特征的权重来学习汉语双字组声调。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1×2的混合实验设计,研究负载句和单字对维汉学习者汉语辅音音素的认知加工速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句和单字的差异对汉语辅音的听辨结果有显著影响;维族学习者和汉族本族人的听辨结果有显著差异,母语背景的主效应显著。实验结果倾向于支持音段听辨的模糊逻辑模型。  相似文献   

12.
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阳方言声母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一样,也是21个辅音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襄阳方言与普通话对应存在"八大特点"。本文主要阐述襄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3.
青海蒙古族在习得汉语普通话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语音偏误。本文根据调查,分析了蒙古族学习汉语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的偏误。  相似文献   

14.
常熟话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本文分析了常熟话基础音系,并找出了常熟话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关系和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5.
紫阳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既有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语音学的角度出发,以声母、韵母、声调为研究点,对紫阳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两者语音系统的联系与区别,试图对拓展汉语方言研究领域,探索紫阳方言规律,促进该地区的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居于官话音系发展的最后阶段,反映的也是清代江淮官话语音系统。《音呼声韵总谱》音系中见、精系声母的腭化,照系声母的独立性,仍母与日母合并等现象,充分表现了清代末期江淮官话声母系统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7.
潮汕方言一直保留着"无轻唇音"的特色,准确发出带有"f"声母的字音过去一直是潮汕人学普通话的一大难点.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推普工作的不断深入,潮汕地区中学生和成年人在"f、h"的发音上已呈现明显差异.经调查,中学生的"f、h"发音情况良好,准确率和成年人相比已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浙北吴语是吴方言的次方言。德清话是浙北吴语的重要一种。德清话的声韵调系统中:声母有28个,其中浊声母13个,没有普通话中的翘舌音;韵母有32个,没有撮口呼,复合元音多为后响复合元音,没有浙北吴语其它各县所有的韵母[ο];声调有8类,不计声调的基本音节392个。对德情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分析,并与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作对比研究,有助于方言研究和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9.
1888年伦敦大英国圣书会印的罗马字《官话新约全书》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分析清代后期官话音系的资料。在建立该书声韵调音节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其声母进行分类归纳,考查描写其声母系统的基本状况;并将该书所记录的声母系统与《语言自迩集》所记录的清末北京音作了细致比较,揭示了官话音与北京音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以两名汉语普通话水平为初、中级的泰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声学实验为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泰国学生普通话三组塞擦音、擦音与中国发音人之间的差异,寻找泰国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语音方面的偏误和障碍,最后针对这些偏误和障碍提出教学对策。经过实验分析发现,泰国留学生在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时长、声母时长方面与中国发音人存在差异;另外,泰国学生在发这三组音时,舌位均较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