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学生能力、育人主体、路径载体、创新形式、长效机制等八个维度进行专业引导的探索,点面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专业间的优化配置,切实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高校应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学生能力、育人主体、路径载体、创新形式、长效机制等八个维度进行专业引导的探索,点面结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专业间的优化配置,切实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趋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复变函数》这门课程为切入点,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实施大类培养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从前继课程的学习成绩、学生学习兴趣、对大类培养模式认同感以及学生家庭状况等方面,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等统计方法,研究这几个方面与复变函数成绩的关系。提出完善大类培养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紧张度、对大类培养模式认同感等方面入手,对高校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后新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并且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应完善大类培养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学业指导和创造良好校园学习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考察了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人口学和社会学变量的关系。结果发现:(1)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前景、他人影响、个人特点和专业特点;(2)大学生对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关注度与其性别和父母职业类型有关,而与其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收入无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学生在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做出更合理的专业选择,以及高校制定大类招生政策和大类培养方案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专业划分过细,专业教育知识面太窄,工程实践较薄弱的问题。开展大类培养模式下材料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从面向大类材料专业,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研究,这些培养方案的施行,在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取得了一些实效,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大类材料专业培养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类培养模式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观、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途径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价值观、重构模式、拓宽途径、创新方式,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26):139-141
大类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2015年9月,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式推广大类培养改革。本文针对采用大类培养模式下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新生进行调研,以此摸清新生对大类培养改革措施的了解和认可情况,分析和筛选影响专业选择的客观因素,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通识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9.
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类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为更好地发挥大类培养的制度优势,提高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对大类培养模式下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按照"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通过对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改革,贯彻"大类培养、加强实践、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复合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马杰  刘璐 《教育探索》2020,(4):39-43
以东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分流工作中存在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学生身心健康受损、缺乏足够引导、统一培养时间过长等问题。在专业分流过程中,高校应"以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为主,以成绩排名为辅;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允许特殊条件变更专业;成立短期专业分流引导小组,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缩短大类培养的学习时间,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以逐步解决专业分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类培养下学生专业分流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专业分流标准、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分流引导和专业认识教育、专业分流后期学生心理辅导四个方面进行改进,解决专业分流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各行各业专业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科平台本科生小鑫的专业学习热情变化故事为切入点,结合情感社会学视角和16位大类平台本科生的访谈资料,探究大类培养背景下大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变化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受到其学习期望与体验一致性的直接驱动;自我核心认知与情感是影响学生期望和学习情境定义的内在动力;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期望和学习情境定义的外部因素;防御机制的激活状态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未来,可重点从重视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优化专业分流及配套方案、建立学生学习情绪台账等方面激发大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整合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结合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探讨了大类招生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专业调整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专业选择,大类培养模式下,由于基础课程平台的打通使专业调整更易于实施,在有效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诉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创精神是新时代人才的核心素养。高校作为科创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科创启蒙教育。近年来广泛被采用的大类培养模式为低年级学生的科创启蒙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科创启蒙教育“榕树模式”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在创新思政教育、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多元联动的实践中做好低年级学生的科创启蒙教育,培育具有科创精神和爱国热情的时代新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别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考招生、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物理大类培养模式下大一新生学习模拟电路(简称模电)难的现象,进行模电教学改革。通过明确学习要点、制作课件、学习Multisim软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模电实验室的功能、改进实验成绩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模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改革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别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考招生、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