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科技》2013,(4):36-36
我上下学经常需要乘坐上海地铁8号线,每次人都挤得满满的。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车厢能拥有更多空间,让乘客能够舒服一点。我把主意打到了地铁车厢的座位上——如果让座位高度增加,坐在座椅上的人就会自动紧贴椅背,收拢腿脚,使其所占的空间大大减小.从而为其他乘客腾出更多的空间(如右图)。  相似文献   

2.
上期讲到高中生摩克和科尔在坐地铁时,突然发现椅子下有个神秘的帆布包,然后地铁又突然停了下来。因为停电,车厢里也变得一片漆黑。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协助稳定现场局面,并提醒乘客不要贸然下车。这时,有个矮胖的中年人不听劝阻,执意要下车。  相似文献   

3.
据《读书周报》报道。上海首个“地铁流动图书馆”在地铁9号线各站点候车厅亮相,首批书籍开始在乘客之间“手手相传”。“流动图书馆”的书籍以杂志类为主,按照刊物的出版频率,管理部门会定期更新这些书籍。乘客对这些书籍可免费取阅,帮助缓解候车、乘车时无事可做的焦虑情绪,可以不用花钱买报、不用自带厚重读物,  相似文献   

4.
据《读书周报》报道,上海首个地铁流动图书馆在地铁9号线各站点候车厅亮相,首批书籍开始在乘客之间手手相传。流动图书馆的书籍以杂志类为主,按照刊物的出版频率,管理部门会定期更新这些书籍。乘客对这些书籍可免费取阅,帮助缓解候车、乘车时无事可做的焦虑情绪,可以不用花钱买报、不用自带厚重读物,也能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5.
秦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9,(29):125-126
文章结合石家庄市地铁建设的实际,分析石家庄市地铁图书馆系统在各因素影响下的适应性,提出地铁图书馆系统在石家庄市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地铁开通了     
西安的地铁开通了,我好高兴啊!周六,我和爸爸、妈妈冒(mao)雨去了离我们家最近的地铁站——会展中心站。因为地铁在地底下,所以我们下了很多级台阶(jie)才来到站台。地铁站里的人特别多。我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心想:他们一定也和我们一样,是来体验(yan)西安最新的交通工具吧。  相似文献   

7.
引子:百年纽约地铁1904年10月27日,纽约市第一条地铁南北干线正式通车,起自位于百老汇的市政府站,北至大中央车站,再沿42街西至时代广场,之后又往北至百老汇大道及145街的终点站,此后纽约地铁的路线便沿着这条干线扩建、延伸,直至今日的规模。1904年10月27日,纽约第一班地铁吸引了15万人乘坐。费用是每人5美分。这个价钱,在当时可以买到一个热狗或一瓶啤酒。5美分的票价一直维持到1948年。整整100年过去后,如今虽说5美分一张票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现在一张地铁票售价为2.25美元),但地铁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影响永远不会磨灭。一站连着一站的地铁将一个个街区勾连成  相似文献   

8.
一个座位     
《中华家教》2011,(12):45
一天,曾教授在英国乘坐地铁时发现,乘客很少,车厢里有不少空座位。但令人费解的是,一名英国母亲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合坐在一个座位上。母亲对于身旁的空座位毫不理会,像是没看见一样。小男孩很胖,挤坐在母亲的腿上,母亲的脸上沁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是孩子生病了?曾教授怎么看也不像,孩子脸蛋红红的,很有精神。地铁停了一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甚至强行约束的行为,在这里变得理所当然。初到巴黎做访问学者,空闲时间比较多,我在业余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四处游玩,亲身感受这个以前只是  相似文献   

10.
陶杰 《高中生之友》2012,(Z2):32-33
德国摄影记者在东京旅行,拍下一辑东京地铁拥挤的照片。许多日本人默默承受拥挤,不论西装笔挺,脸孔压在车厢门的玻璃上,面容扭曲,就是一副死忍样子,绝不吭声。这个照片系列,成为日本国民性格的代表作。日本人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不论地铁还是飞机,其恬静是一大景观。手机不会响,为他人着想,固不必说,车厢里鲜有交谈,即使有,声音也自觉低下来,令西方记者称奇。日本火车与瑞士和欧洲各国的火车类似,就  相似文献   

11.
《中学科技》2011,(11):14-15
谁的包丢在那里 到比特港只呆了一周,摩克和科尔的暑假海生物研究报告就完成了,当然这都归功于比特大学图书馆的史塔克馆长的大力协助。第二天早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摩克和科尔晚上专门在波塞冬大街上的一家法国人开的西餐厅,请史塔克夫妇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四个人又聊了很久才分手。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论地铁还是飞机,其安静是一大景观。手机不会响,为他人着想,自不必说;车厢里也鲜有人交谈,即使有,声音也自觉低下来,这场景令西方记者称奇。日本的火车与瑞士及欧洲各国的火车类似,就是乘客自觉地保持安静,读书看报,或者上网工作。这方面,难怪日本早跻身西方文明国家之列。公共交通,首重一个"公"字,国民无公德,国家再强,GDP再高,也没有人真正看得起你。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是一个男女比率严重失调的国家,不用做调查,站在街上随便目测一下,就知道女人比男人多很多.但这并不影响女性在社会上处处优先的地位.地铁车厢里座位很有限,一般的年轻人是不坐的,因为这里肥胖的老太太太多了,几乎每一站都会摇摇摆摆地挤上来几位.她们总是四处张望,寻找位置,让她们站着,实在太辛苦.  相似文献   

14.
《家长》2012,(11):4
日前,有乘客反映,南京新街口地铁站有一个5年来自乘地铁的"独立弟"小强(化名)。他从幼儿园开始就一个人乘地铁上下学,现在已快5年了,如今在雨花台区一所小学念书。小强每天从学校门口走到地铁站坐一号线到新街口站,再转一站到妈妈的单位。周围的乘客问他:"你一个人坐地铁不怕遇到坏人啊?"小强回答:"地铁里这么多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怎样生活得更好始终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城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它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作为城市的主体——人,因而有了进一步的诉求:如何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我生活的这座城市,被冠以国际大都市东方夜巴黎之美称。在近日的一项全国十大适宜居住城市的调查中,排名第五。即便如此,上海快节奏的生活仍让许多人叫苦不迭,而亚健康过劳死等字眼也频现媒体之上。除此之外,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也是困扰上海人的因素。城市需要人文关怀作为底色,因为不论何时,人的精神素质决定一座城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 《考试周刊》2008,(53):125-127
埃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意象诗歌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比较赏析,从诗句通过不同意象的叠加所表达的情感、色彩与绘画的应用、动静景结合、音律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来理解意象诗歌的特点,体会意象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英美意象派与中国意象诗这一背景观照下,从多层次深刻主题、意象的营造、意象的组合等三方面阐述庞德《地铁车站》与卞之琳《断章》的艺术成就,分析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的历史原因,并力图对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彼此交融互汇过程中的一些得失做出评判,从而为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心领神会,故其《地铁车站》能突破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而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的玄奥,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故其《断章》能成为中国意象诗的翘楚之作。揭示二者成功的来龙去脉以及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中国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窥见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以及意象派在中国未能形成流派的原因,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