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20年12月17日,来自科技情报研究一线的40余位读友来到中国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参加主题为"技术研判——事实与迷雾"的第53次情报科学读书会。电科集团战略委李晨委员热情致辞之后,情报与数据研究部刘凌旗副主任主持并介绍了五位主题阅读报告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吴晨生研究员分享的题目是《芯片、声表面波研判——事实与信息迷雾》。吴晨生指出情报的地位表现之一就是对重大问题发声,并结合芯片制造和表面波测农药残留的案例讲述了在实践中对"没有迷雾的迷雾"的情报研判,重申树立杜元清所提"好情报,靠惦记"意识的重要性,阐明情报工作思维的基本路径是"现象—原因—规律—预测—对策"。  相似文献   

3.
4.
<正>2023年5月9日,40余位读友相聚于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参加题为“卓智升华情报赋能”的第61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卢胜军读友主持了此次活动。曾文读友解读了《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该书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赵志耘的最新著述。曾文的发言分4个部分:(1)什么是复杂信息环境。(2)科技情报理论探索问题的提出。(3)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构建特点。(4)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正>2023年11月8日,第64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情报分析与贝叶斯的博弈”,40余位读友如期而至,品评《美国陆军·情报分析手册》,赏读《贝叶斯博弈: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闫慧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于伟  张乐  苏鹏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12):208-209
<正>2022年11月15日,以“鉴卓识远刻画事实”为主题的第59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在《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的悉心努力下成功举办。读友们从对“Anticipatory Intelligence”的术语解读开始进行了分享交流。真溱读友谈到了关注该术语的缘起:我们注意到,在2014版的《美国国家情报战略》里出现了一个新术语“Anticipatory Intelligence”;在2019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里不仅将“Anticipatory Intelligence”与战略情报(Strategic Intelligence)和当前行动情报(Current Operations Intelligence)并列为三大基础性使命目标,还对其“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做了初步的勾勒。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无论是战略性情报研究还是领域信息分析都需要解决由信息的量和质交织而成的"信息迷雾"问题。[方法/过程]文章对社交媒体和情报工作中常见的信息迷雾成因进行梳理,探索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感知意义,从迷雾源头感知、迷雾信息甄别和迷雾影响分析三个方面构建信息迷雾辨识所需的情报感知框架,并基于信息迷雾生命周期阶段特征提出以情报能力为核心的情报感知应对策略循环。[结果/结论]信息迷雾的产生与发展必将长期对情报能力的建设构成挑战,情报前瞻感知和情报刻画积累必会成为破解信息迷雾问题的主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数智环境下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产物和博弈环境下科技问题和信息迷雾相结合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加剧了信息迷雾对情报工作的困扰,如何有效应对信息迷雾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归纳信息迷雾的情报特征,构建情报刻画的工作模式,分析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意义,探索应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工具。[结果/结论]情报刻画以促进情报感知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情报事实和摹因的刻画实现对信息迷雾的抑制和甄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的误导。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7月21日,第62次情报科学读书会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呈‘先见’之能,履‘斥候’之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40余位读友齐聚读书会,热议先见情报工作,探讨情报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苏志远 《情报杂志》2024,(1):114-120
[研究目的]信息迷雾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真伪信息交织而成的不确定性氛围。推进信息迷雾场景中侦查情报感知偏差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启示进程,可以有效减少情报失误。[研究方法]借鉴经典力学理论的分析思路,以感知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压力、阻力和动力三个维度探究偏差原因和控制方案。[研究结论]侦查情报感知存在全面获取之偏差、资格准入之偏差和整体相容之偏差。侦查情报感知偏差是侦查人员在感知系统生物性所施压力和信息迷雾中相关性判断的综合影响下,感知受到阻力而产生的。为此,基于情报完整性理念探求改造逻辑,从单一情报的完整性、全案情报的完整性和保管链条的完整性三个方面设置动力基础,确保侦查情报所有信息的识别、解读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辨析信息迷雾相关概念,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线索,以期为信息迷雾特征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普通民众和情报部门识别信息迷雾提供有益的思考。[研究方法]从信息迷雾的概念辨析出发,讨论了信息迷雾的作用形式,并基于结构化分析方法的诊断推理思维,结合典型案例,从信息人、信息、环境和技术4个维度,探索社交媒体信息迷雾的潜在线索。[研究结论]“信息迷雾”作为信息障碍,既指干扰决策的信息氛围,也包含那些构成迷雾的信息;个体的主观“确定性”会影响对信息的信任程度,但只有可以影响或反映信息“准确性”的因素才是线索,例如利益动机、文本逻辑、权威痕迹、视图细节等;通过对真伪混杂的线索集合进行多角度的结构化分析与交叉验证,并采取“分布式信任”的策略,才能有效应对复杂信息迷雾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于伟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2):F0003-F0003,34
2020年1月9日,第51次情报科学读书活动在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举办,由《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承办。本次读书活动的主题为"解读不确定性",推荐书目为:兰德公司2003年的报告《Shaping the Next One Hundred Years:new methods for quantitative,long-term policy analysis》以及其他"不确定性"相关书籍。近30位读友参加了本次读书活动,尤其是有多位新读友加入,为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情报学科、进行情报分析、指导情报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林子婕读友、真溱读友、王馨读友分别做了报告,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Shapingthe Next One Hundred Years》一书的阅读心得。  相似文献   

16.
竞争情报收集中的"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 《情报科学》2005,23(7):1012-1015
本文从“信息固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的特点及它们在竞争情报收集中相互关系,并分析了我国竞争情报收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日本、美国的竞争情报收集方法,提出了我国竞争情报收集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17.
18.
2003年11月4~6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人类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认识”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216次学术讨论会。郭华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朱凤瀚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刘树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被聘请担任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会议设置了空间信息在探测历史文化遗产上的独特作用,空间信息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空间技术与古人类遗址和环境重建,历史文化遗产综合研究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等四个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9.
刘莉  王翠萍  刘雁 《现代情报》2015,35(2):28-31
针对情报学中数据、信息、情报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综述了目前已有的情报学转化论的理论研究,在情报学的学科发展和数据密集的时代发展环境下,构建数据、信息、情报的三角转化模式。在原有的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情报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到数据的逆向转化和数据到情报的直接转化,并对转化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支持下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年会” ,于 2 0 0 0年 10月 2 3- 2 5日在上海海运学院举行。国际著名情报科学家、《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博士和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副总裁A·克莱因先生特地为大会发来了贺信。出席会议并发表学术演讲的有 :美国长岛大学图书馆情报学院院长M·凯尼格教授、储荷婷教授 ,比利时林堡大学L·埃格赫教授 ,比利时工业技术学院R·鲁索教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H·克雷奇默教授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学研究中心普赖斯科学计量学奖获得者H·莫德教授及该中心的E·诺亚斯博士和丁颖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杜祖贻教授。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亚太市场开发部中国地区销售经理刘煜博士授权宣读了论文“引文的价值及应用 :科学计量学和中国科学的亮点及趋势分析”。国内出席代表百余人 ,他们是来自 19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和对科研评价分析感兴趣的理论工作者。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代表们交流了学术思想 ,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