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教师对学生的不当惩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惩罚学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文章探讨了中小学校存在的不当惩罚现象,从历史根源、学生观、师德状况、法治、管理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天相接,复若千里的大海蕴藏了多少生机与秘密。沙滩上,当一个海龟冒险伸头而即将被老鹰叨走时,你善良的心性保护它爬进大海,但你的行为却导致了千万海龟的出动和被老鹰的叨食。你鞭长莫及,无能为力,愕然地看到这大自然弱肉强食的一幕。我想:这大自然的法规已教会了你,任何事物都要按照其行事法规去做,如果违背则必受到惩罚。那海龟一定在内心呼唤:爱我就别伤害我。  相似文献   

3.
谈“惩罚”     
(一) 顾名思义,惩罚就是严厉地处罚,是与正面教育相对的一种否定性手段。教科书、教育法规及教师规范对惩罚的否定态度使得大家在理论上对这两个字深感忌讳。而在现实的家庭和幼儿园中,却几乎每天都回避不了它。事实上,几乎每一个儿童的成长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受到过“惩罚”。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强调,一些教师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处罚幼儿,因指导思想不正确,严重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甚至造成恶性事故;一些家长也因惩罚中失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既然惩罚这一现象在实践中躲避不了,  相似文献   

4.
父母惩戒(以及学校教育惩戒)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惩罚虽然是一个微观的教育问题,但它又是一个教育生活的日常课题,有关惩罚的理解事关教育的健康发展。(檀传宝,2004)关于父母惩戒(或惩罚)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但在实际当中的运用却是普遍的。在教育现实中,对于惩罚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一味地宽容;一种是使用惩罚过重,甚至过滥。虽然因血缘关系的存在,这种体罚不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国家和社会对此也更为宽容。  相似文献   

5.
东方 《家长》2003,(Z1)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可以为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急功近利而走进家教的误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喜欢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惩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样的“效果”又强化了惩罚者的行为。遗憾的是,惩罚所引起的复杂的负面效应,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家长的惩罚大致会产生三方面的负面效应。惩罚的第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例如,恐惧、惊慌,严重或反复地惩罚是造成孩子精神障碍的根源之一。惩罚的第二个负面效…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教师的法冶意识和法律知识欠缺.是教育惩罚不能正确实施的重要原因之。许多教师或者把法律禁止的体罚当作正当的教育惩罚手段使用,或者把正当的教育惩罚与体罚混为一谈,谈“罚”色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在不少教师中存在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欠缺的状况。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以促进教育惩罚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7.
惩罚的效用     
惩罚是教育心理学中称为强化的一种手段,它与奖赏相对应,是一种负强化物。奖赏可以增强某种行为,使行为的频率增加,而惩罚则是降低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明确界定了违法者将受到的惩罚程度,其目的是减少违法行为,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持社会的安宁;大自然对于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也  相似文献   

8.
法律推理在法治运行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我国法学研究对法律推理问题的关注与法律推理应具有的地位极不相称。法律推理不仅是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实践活动。法律推理还是树立法律权威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对法治建设具有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怎样在教育中有效地使用“罚”而杜绝“体罚”和“心罚”呢?笔者认为,至少要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惩罚要及时果断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及时果断的惩罚,对“后进生”改正缺点很有好处。“后进生”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及时受到惩罚,受惩罚过程时间较短,对发生问题感知较清楚,对惩罚方法的认可程度也比较高;而延时受惩罚并且受惩罚过程时间较长的学生,则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立情绪。同时,接受不同时间惩罚的“后进生”,其矫正错误行为的程度也不同,及时受到惩罚的学生很少重犯类似错误,而延时受到惩罚的“后进生”则容易重犯。2.惩罚…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视角下,正确处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协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对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解读,就两者的协调建设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将苦难转型     
永波 《良师》2011,(6):31-31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齐弗的故事。 西齐弗因为在众神居住的天堂触犯了条律,被至高无上的大神惩罚,罚西齐弗到人世间来受苦受难。权威的大神对他作出的惩罚很严厉,惩罚是:要把一块巨大的圆石推上高高的山顶。  相似文献   

12.
建立我国教育法规监督机制的思考夏天阳教育立法的实质在于国家对教育的保障和监督。各种教育法规一经确立,必须坚决付诸实施并实行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体现以法治教。而随着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的相继颁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将是保障教育法规实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教育立法的实质在于国家对教育的保障和监督。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已颁布的法律实行有效的监督这是发达国家以法治教的重要一环。分析研究发达国家对教育法规的有效监督,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教育法规的监督机制,促进我国教育立法工作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发达国家对教育法规实施的监督,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育法律中明确规定“监督”。发达国家的法律对教育立法的监督惩罚有明文规定。日本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有近30条(款)明确规定了监督部门,还专门设“罚则”一章来论述监督和惩罚。前苏联  相似文献   

14.
自1983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革:①建立和健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法规,先后制订了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暂行条例、惩罚条例,关于招收委托代培生和自费生的规定,还有考试管理各种条例。加强了法治,维护了高考的权威。②改革招生计划体制。由过去的一统二包的单一国家指令性计划转变为在国家  相似文献   

15.
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惩罚具有教育意义可以从教育史和教育思想史、文化与法规、逻辑与伦理等多方面加以证明。惩罚的教育意义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合理地使用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利和义务。许多对于惩罚似是而非的否定,往往是因为缺乏对惩罚教育意义的理性分析,把惩罚与惩罚的特定形式以及惩罚实施中的问题混为一谈,把惩罚之教育意义落实中的问题与惩罚之教育意义本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经历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称的专利法治体系,而地方性专利法规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尚在不断发展进程中。目前,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制定地方性专利法规,其中,立法体例、主要制度等内容与地方法治实践在不断互动、博弈和融合中日趋完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性专利法规在比较视野下出现基本原则部分缺位、立法内容缺乏特色、立法监督体系缺乏设计等诸多问题,地方性专利法规在增进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时效性上仍有待于提高。本文从地方专利法规之立法现状与省域比较出发,分析论证目前困境的成因并尝试凝练针对性解决方案,推动地方性专利立法更好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治功效,加快提高地方专利事业发展效能。  相似文献   

17.
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偏向惩罚,而法治本身则属于一种较为理性的办事原则,它与强调法律的执行不同.如果想从法律制度中追寻社会法治,就需要搞清楚两者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于此点,本文首先对法律制度与法治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从法律制度中追寻社会法治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制定了教师法和教育法,严禁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个别老师对教育法规熟视无睹,仍然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是把学生打伤,就是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限度使学生走上绝路,这种全然不管学生的尊严和心理、体力承受能力的惩罚,使其偏离了原有的目标,结果是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自己又受到法律惩罚。另一个方面因体罚出现师生冲突而被家长投诉的现象,给老师的触动很大,管理问题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9.
面对网络色情等有害信息,韩国政府采取法治与教育并重、“隔离”与“过滤”并举的方法,力争为青少年打造一个没有色情信息污染的网络世界。 法治与教育并重。韩国的网络管理以制定法规为先导,在世界上较早建立了互联网审查机构。颁布了《电气通信事业法》、《不当互联网站点鉴定标准》和《互联网内容过滤法令》等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0.
《云南教育》2014,(16):36-36
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法治意识,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升其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应当对宣传贯彻教育法制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为此,我们开设《教育法制》专栏(含以案说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搭建一个探讨的平台,方便大家交流学法用法普法的经验与心得,提升自我,启示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