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只有人类才有道德,才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须求真向善。一、道德教育要真这里的"真"是指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前者是指教师要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后者是指学生要学习做一个真诚的人。真是善的基础,是美的前提。把真知传给学生,把真相告诉学生,把真情传递给学生,才是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德育要用真知识、真事例培养学生的真情感。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社会建构理论是构建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理论的形成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对道德教育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社会建构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所维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作为评价标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以指导或控制人们的行为。道德作为一种概念,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范。我国现在的学校与社会的道德教育目标,是通过道德规范,通过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道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有滞后和超前两种情形:一般是旧的道德观念不可能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立即消亡,以至变为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成为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有完善人的德性品质,提升人的理性精神,从而使人过上“好生活”的责任。“好生活”需要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但它同时也是建立于社会、群体的和谐的基础上的,假如作为整体的社会不和谐,那么个人的“好生活”就很难得到实现。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和谐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它也能通过提升人的个性品格来使人达致“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一个互联网日益风磨的网络社会,它与现实社会既互相联系又有所区别,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行为需要新的规范来调整,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也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加以预防和消除。在诸多的网络行为规范中,网络道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是新时期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传统道德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  相似文献   

6.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权威社会到公民权利社会的转变,导致国家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结构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改变了国家意识形态与道德的关系,而且也改变了国家意识形态在道德教育中表达的方式,从而使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新的选择。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揭示政治权威社会向公民权利社会转变中国家意识形态与道德教育演变之规律,以期增进人们对社会转型中的国家意识形态与道德教育之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邱哲 《天津教育》2006,(6):35-36
生态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相应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调节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态道德教育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生态道德需要为己任,是使个体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采取一定的生态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本质,即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用知识成果滋养价值引领。基于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必须求真、向  相似文献   

11.
儒家“仁民爱物”、“万物一体”、“天地之心”的学说.其适用范围超越了人类社会,而且及于广大的万物,这是极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这些古老的思想对后人的启示在今天看来尤为深刻,把儒家的仁爱观引入生态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杜凌超 《小学生》2011,(2):43-43
有一个公式:优秀的教师=教学实践+反思。新课程改革以来,自己在教学之余不断地学习,也逐渐对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越来越喜欢在教学之后写教学反思。“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写教学反思正是在教学生命中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3.
对涂尔干来说,教育不是中立性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教育.否认这一点,无异于自欺欺人,而承认这一点,则要求我们对教育的目的做出规定.道德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主的社会人,并不是一个仅仅懂得生存技能、老于社会世故的庸人,也不是一个被掏空了一切情感和欲望的纯粹理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尊重和热爱社会生活,并能够在社会实在所给予的“客观理性”和自身的欲望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根据社会的理性来从事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人.达致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重视学校环境和教师的作用,而且要求我们借助社会科学来预先重建理性.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革命,分析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是中国社会现实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德育目标从社会本位走向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德,道德教育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实现其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和谐,达到自觉的道德境界。长期以来,我同基础教育中德育的目标过于政治化,学校德育过分凸现德育的社会功能,忽视个体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考察,总结了以培养“圣人”为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内容,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以否定人欲鄙弃功利为本质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当代我国社会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阐述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开设多种活动,使学生增强网络道德认识,培养网络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网络明行为规范,形成健康人格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青年的思想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青年极端主义倾向出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俄罗斯政府试图从道德教育领域重塑青年意识形态,提升青年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学术道德就是指从事学术性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造性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自北京大学王铭铭学术剽窃事件曝光,学术道德及由此引发的学术道德教育问题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我党应该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和总体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集55年执政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全新结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这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