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网络社区问答(CQA)自2002年出现起,一直是用户获取、生产信息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引入人际关系帮助信息分享,逐步完成从内容平台到用户社区的演变.本文提出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问答平台、基于用户关系的网络问答社区和基于"意见领袖"的网络问答服务三种网络社区问答形式,并阐释了网络社区问答的服务模式,最后总结网络社区问答当下的发展困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意见领袖是网络社区中积极的信息传播者,是社区思想和观点的提供者,为社区讨论设置议程、提供视角,并影响社区成员的舆论导向和态度行为。意见领袖通常拥有某个或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处于社交网络的中心,能够最大限度的连接社区的关系网络。知乎作为中国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先锋,鼓励用户分享知识、经验和观点。不同于微博与传统意见领袖,社会身份并非是知乎社区意见领袖的决定因素。知乎特有的投票机制和关注模式催生了大批草根意见领袖,使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以及专业优质的答案成为了判定知乎社区意见领袖的关键。本文对知乎社区及其意见领袖的影响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网络意见领袖及网络社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以知乎为例,探讨在线问答社区用户之间的协作发起和响应、协作内容的类型以及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过程] 对知乎“健康”话题精华下观点探讨、个人建议、事实陈述3类问题20个答案及2, 287条评论中的220例协作进行内容分析,比较不同协作的差异。[结果/结论] (1)在协作发起动作中,提问与质疑两类动作占据70%-80%,观点探讨类“提出质疑”的发起动作比例更高,且交互性较强的发起动作更能获得回应;(2)协作多发生于作者与评论者之间;(3)共13种交互类型对答案的8个指标有提升效果,尤其能显著提升答案的完整性、细节性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5.
社区类问答网站以国外的quaro、国内的知乎、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为大众所知,这类网站以问答的形式由网络用户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由其他用户进行回答。这其中用户所产生的内容往往良莠不齐,网站通常有自身一套筛选机制对用户回答的答案进行先后排序、突出或隐藏。这样的筛选机制是根据什么条件来设立的,对用户产生内容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每个网站之间的筛选机制有何不同?笔者以知乎网为例,对知乎网话题与问答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对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产生内容筛选机制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有所帮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搜索引擎的中文问答社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基于搜索引擎的中文问答社区从问答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回答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已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常用途径之一,也是网络环境下重要的社交方式。探究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刻板印象以及矫正消极刻板印象,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图式理论,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包含用户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属性3个维度,其中用户属性包括用户水平和使用原因,平台属性包括管理体系和社区氛围,社会属性包括知识问答和社交营销。用户门槛低、内容审核机制不严格、消极现象明显以及软文广告较多是用户产生消极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袁毅  蔚海燕 《图书馆论坛》2011,31(6):171-177
问答社区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其中开展营销活动,社区的信息质量开始下降.文章研究问答社区的低可信度信息的类型、传播特征及表现形式,提出在信息传播的源头引入SNS机制、在传播的过程中引入专家过滤和系统过滤机制、在传播的后期引入质量评价与推送机制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一鸣 《视听》2021,(7):113-115
民以食为天,人类探索食物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时候,食物不仅仅为了饱腹,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地域文化和思想传承.基于中西方饮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差异,二者在美食类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上也略有不同.中式的人文情感与西方的自然简朴给予受众不同的审美体验.未来中国美食类纪录片要与时俱进,取长补短,增强自身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面向用户需求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和筛选,提高社会化问答社区知识服务质量。[方法/过程]引入社会情感特征和用户特征,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实证构建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最后,选取知乎网站数据对用户生成答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自动化评价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结果/结论]构建包含答案文本特征、回答者特征、时效特征、用户特征、社会情感特征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分析发现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答案质量自动化评价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准确率较高、平均误差低,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作为目前主流的在线问答社区模式,免费和付费在线问答社区为用户提供了不同的信息交互场景,能够满足差异化的用户需求。本文通过对两类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的比较,深入揭示了他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对两类社区服务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采用列联表分析、非参数检验和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对免费和付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的参与特征和交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免费和付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在信息需求、参与特征和交互影响关系上存在诸多差异,其中免费在线问答社区具有最多的观点型问题,付费在线问答社区具有最多的建议型问题;免费提问者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问题,付费提问者则倾向于提供详细的背景信息;问题长度负向影响免费回答的数量和长度,正向影响付费回答的长度;问题长度、回答长度正向影响免费和付费评价数量。本文丰富了对在线问答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的研究,为免费和付费两类社区服务模式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基于在线知识问答社区平台,通过眼动实验阐明用户注意与用户信任的关系,有助于用户获得高质量的信息,维持知识问答社区平台的公信力与可持续运营。[方法/过程]从视知觉的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技术量化在线知识问答社区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明晰用户对各信息要素的注意力分配特征,并结合自我报告式量表探究用户注意力是否反映其对信息的信任判断;同时基于ELM模型探讨信源个人成就、信息内容和系统累计线索值与用户信任判断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对不同卷入度的信息,用户对各信息要素的关注情况存在差异,且各信息要素对用户信任判断的影响不同,用户对信息的认知加工也存在路径差异;用户注意力指标(注视时长、注视次数)与信任判断之间关系甚微,注视未必代表相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线下社会资本水平不同的用户,在问答社区中累积的社会资本和问答社区行为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过程]以知乎网10个医学、健康类话题的6 927名用户为研究对象,借助职业声望、院校排名对其线下社会资本进行编码和排序,分析不同线下社会资本用户的线上社会资本积累和社区行为模式的特点。[结果/结论]部分线下社会资本如毕业院校名誉度与线上社会资本存在正向关联,但职业声望高低则与线上社会资本无关;线上结构性社会资本高的用户,其提问数量、专栏文章数量和关注人数较高,而线上认知性资本高的用户,其回答数量和专栏文章数量较高。这些结果有助于网站管理者识别、关注核心用户、优化用户激励制度,但样本用户为医学、健康话题参与者,结论普适性还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7.
张洁 《新闻世界》2012,(4):158-159
网络社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网络的影响力。同时,对网络社区的研究工作也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本文通过梳理学界、业界对网络社区的研究和实践,旨在呈现网络社区的发展脉络及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分析网络社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Web 2.0的发展和普及,问答社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问答社区用户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及使用目的各异,使得问答社区中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文章建立了问答社区中询问回答的质量评价体系,选取样本统计数据,并设置打分标准对指标进行打分。评价结果显示两个问答社区的询问回答质量都是比较理想的,对比分析表明知乎询问回答质量优于百度知道。  相似文献   

19.
邓菲  衡中青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26-130
对佛山地区明、清和民国时期的22部地方志门目进行研究。首先进行总体分析,介绍其门目记述的主要内容;其次选取地理、建置、赋役、官师和学校5门进行详细分析,介绍其特点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康熙朝志书为例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以南海县志为例进行纵向对比研究,探求佛山方志门目的变迁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知乎是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问答社区。基于自身参与社区的经验,结合收集的资料,探求用户参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方法/过程] 通过收集知乎社区中的"小米手机"话题单一月份的数据,利用观察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Pajek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在知乎上,社区成员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答形成互动关系。社区成员间的关系以单向连结为主,98%的用户是单纯的提问者或回答者,仅2%的用户又提问又回答,用户扮演的角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