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咔唑衍生物和三芳胺类化合物合成了一种新型咔唑基三芳胺空穴传输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手段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鉴定.测定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了其HOMO能级和LUMO能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空穴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自制的双-(6-氧-间羧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衍生物填充柱(液固比为1%、2%),用苯作内标物,在不同的柱温条件下,对正己烷和环己烷的模拟样进行分离测定,分离结果达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同时与商品柱比较,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3.
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发展了一种根据分子结构计算链烃及其衍生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脂肪醚、脂肪醇、脂肪醛、脂肪酮、脂肪酸、脂肪胺、脂肪酯、硫醇、硫醚、卤代烃等化合物)第一电离能的方法--基团贡献法.对181种化合物的计算结果表明,电离能计算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绝对误差0.1 eV,平均相对误差1.22%.  相似文献   

4.
胺类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通过烯烃氢胺化反应直接合成胺类及其衍生物是众多合成胺类化合物方法中最高效和原子经济性最高的方法.烯烃的反马氏氢胺化反应是合成高价值直链型胺类化合物的最优方法.最近有关此类反应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催化体系研究上.本文以此为主线,综述了烯烃反马氏氢胺化反应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β-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β-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成功合成了两个新型的三苯胺衍生物:三-[4-(4-三氟甲基-1,3-丁二酮)苯基]胺(L1)、三-[4-(4-苯基-1,3-丁二酮)苯基]胺(L2),并使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和质谱进行了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分子具有D-(π-A)3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对小鼠脂肪干细胞神经样分化的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创新点:证明了人参皂甙Rg1可以通过mi RNA-124途径促进脂肪干细胞的神经样分化。方法:从BALB/c小鼠腹股沟和睾丸脂肪垫处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的脂肪干细胞纯度。试验分为以下五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组、IBMX+Rg1低剂量组、IBMX+Rg1中剂量组和IBMX+Rg1高剂量组。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脂肪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效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 CR)方法检测mi RNA-124的表达变化,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βIII-微管蛋白(βIII-tubulin)及羧基端小结构域磷酸酶1(SCP1)的表达水平。结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BMX可以成功诱导小鼠脂肪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免疫印迹结果显示,Rg1可以显著提高神经样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g1可以促进miRNA-124的表达量,进而降解神经分化抑制因子SCP1的表达,促进脂肪干细胞的神经样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8.
1,8-萘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种具有推拉电子结构的1,8-萘酰胺衍生物.测定了它们在氯仿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发现改变1,8-萘酰胺衍生物中酰亚胺基团上的取代基,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峰位变化不大,但其荧光强度随着取代基推拉电子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杯[4]芳烃衍生物A与Ce(Ⅲ)的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在λ=250nm产生一个新的紫外吸收峰,同时Ce(Ⅲ)可产生λex,max=254 nm,λem,max=361 nm的自身荧光.而杯[4]芳烃A在一定条件下能淬灭其荧光,可见杯[4]芳烃衍生物A在稀土分离与提取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1,4-二氢吡啶衍生物(1,4-DHP)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4-DHP衍生物分子与CT-DNA相互作用后,如其荧光显著增强,表明1,4-DHP衍生物分子嵌入到CT-DNA中,如荧光明显减弱,表明1,4-DHP衍生物分子不是以嵌入模式与CT-DN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新型荧光试剂2-(11H-苯[a]咔唑)乙基氯甲酸酯(BCEC-Cl)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非水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衍生二肽进行分离.以甲醇和乙腈为溶剂,乙酸-乙酸铵为缓冲体系,采用279nm二极管阵列检测.在甲醇与乙腈体积比为7:3、乙酸铵浓度为50mmol·L^-1、乙酸浓度为0.8mol·L^-1、柱温为25℃、分离电压为28kV的条件下,实现了12种二肽衍生物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基于4-(4-甲氧基亚甲基氨基)甲酸(MBABA)荧光化学传感器,用于95%乙醇介质中Fe3+测定.常见金属离共存时,荧光传感器MBABA可以选择性地与Fe3+形成1∶1配合物而使其荧光被明显淬灭,Fe3+对MBABA荧光淬灭常数KSV为4.71×104L mol 1.更强配位剂F–可夺取MBABA-Fe3+配合物中Fe3+,使MBABA荧光恢复到原来强度.法测定Fe3+检测限达2.4×10 6mol L 1,表明MBABA可作为测定Fe3+高灵敏度和专一性荧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咔唑羧酸配体--4-(9-咔唑)苯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罗丹明B为原料,合成了聚(胺-酯)-罗丹明B(RHDB)树枝状大分子(PAE-RHDB).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用IR、1HNMR和UV表征了它的结构.研究了PAE-RHDB的荧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原料配比n(-NH2):n(-COOH)=2:1时,以氯仿为溶剂,产物产率为34.86%;当PAE-RHDB浓度为0.15mg/mL,甲醇为溶剂,溶液荧光性能最强,原料配比对产物荧光性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嘧啶酮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酸度(pH=7.4)的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再根据数据计算了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反应速率常数、结合位点数与热力学常数.研究结果表明:嘧啶酮衍生物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即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复合物,结合位点数大致为1.通过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出△G<0,进一步说明化合物与BSA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胺和2-氯苯甲酸、4-甲氧基苯甲酸、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在多聚磷酸(PPA)的催化下,用微波辐射法分别合成2-(2-氯苯基)苯并咪唑、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和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通过测定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1HNMR)及紫外光谱(UV)对这三种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荧光测试表明,这三种化合物分别在发射波长λ发射=364.0 nm、345.0 nm、376.0 nm处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7.
报道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咔唑二羧酸配体--9-乙基-3,6-咔唑二甲酸(L1)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和单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好的紫外吸收和单光子吸收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有机化学中,在讲授肪脂胺的碱性及碱性强弱时,经常要提到三个顺序.气相中脂肪胺的碱性强弱顺序:(CH_3)3 N>(CH_3)2NH>CH_3NH>NH3〔1〕水中脂肪胺的溶剂化程度大小顺序:NH_3>CH_3 NH_2>(CH3)_2NH>(CH_3)_3 N〔2〕水溶液中脂肪胺碱性强弱顺序:(CH_3)_2NH>CH_3NH_2>(CH_3)_3N>NH_3〔3〕教学过程中,正确分析导致这三个碱性顺序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文〔4〕的基础上,拟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1 气相中脂肪胺的碱性有机物脂肪胺同氨一样,由于氨基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能接受一个质子而显示碱性.但由于脂肪胺是氨分子中的氢被烷基置换的取代物,因而脂肪胺应受到烷基的影响而显  相似文献   

19.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的酸酐(简写为DTPAA)和对氨基水杨酸的钠盐(简写为PAS)在水溶液中制得了Tb3+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对此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生理酸度(pH=7.4)的条件下,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姜黄素嘧啶酮衍生物6-(4-羟基-3-甲氧基苯)-4-((1Z,3E)-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1,3-丁二烯-1-基)嘧啶-2(1H)-硫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分子对BSA有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理是静态猝灭为主;该药物分子与BSA结合位点数约为1,且其结合能力优于姜黄素;运用热力学方程得出热力学参数(ΔH,ΔS)均小于0,可知药物分子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