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通过对光的发展史的认知过程,知道一种观点的提出必须有实验作为基础。2.掌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完善理论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3.了解光学知识在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探索,学会对一些光学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学会用对立与统一的哲学观点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在睡眠过程中是没有意识的,可是这并不代表人脑没有在工作。做梦、梦游等现象说明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人脑的一部分仍然活跃着。传统观点认为,睡眠中的人脑主要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运转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修复和再生细胞。最新的研究表明,睡眠中的脑活动是巩固记忆和已学知识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取决于他睡眠时大脑运转的过程。更有趣的是,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当人们睡觉时,大脑可以在他的主人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3.
环境方面 1、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气候学家斯蒂芬·施奈在他的新作《地球实验室——我们输不起的行星级赌博》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今天的地球已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室,人类在其中正自私地进行着各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实验。他在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思考地球及其各子系统,包括生物  相似文献   

4.
蝌蚪互答     
2013年第3期沈唐敏读者问:人在睡觉时,是否会产生多重梦境?如果会,在多重梦境中,人是否能支配自己的意识?多重梦境是有可能出现的。比如,睡觉前把手放在胸口上、会压迫跟阻碍心脏血脉的运送,导致大脑轻微缺氧、出现幻觉,即所谓的梦象,而引起多重梦境。这时大脑正处在睡眠的状态,是很难支配自己意识的,就像一个梦游的人,你不能说那是他自己的意识,只有当大脑清醒过来了才行。  相似文献   

5.
大脑被认为是今天科学上最大的谜。在脑科学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提起来,恐怕神经生物学家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我们迄今关于学习、记忆的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自于他。但是请别误会,他不是什么科学家,而只是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心灵哲学的讨论中,丘奇兰德的取消唯物主义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对民间心理学和功能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丘奇兰德提出了神经哲学作为替代当前心灵哲学讨论的新框架:它反对民间心理学来捍卫物理主义,反对计算主义来捍卫联结主义,反对功能主义来建构还原式神经哲学,并通过知觉的可塑性理论为神经哲学的合理性辩护。尤其是他强调哲学解释要与最新的科学进展相结合,这为其理论提供相当有利的支持,从而使“神经哲学”成为心灵哲学讨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派别。但是它又排斥当前流行的哲学话语,在神经科学还并未取代民间心理学的今天,丘奇兰德的主张更多的是一种预测或猜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为什么     
正读书真的能锻炼大脑吗?答案是肯定的,读书让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喜欢读书的人,能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而且读书会加强大脑的神经通路,就像肌肉能强壮人的体格一样。研究显示,书本能够刺激大脑中不同区域,改变大脑。这种改变会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依赖,读者还可以对书本的情节进行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问题是中西哲学中的大问题,素以难以研究著称。有人甚至将其称为哲学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然又极其重要,人只有知晓了人性是什么,才能明白该怎么活。钱穆先生作为一代儒学大师,对人性论问题也极为关注,对人性也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本文拟就钱穆人性论观点中尤其重要的几则,做一个简要的述评。大体上讲,钱穆先生是赞成人性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天赋之而一成不变的,这与王船山的“性日生日成”观点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人性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并非自由散漫的,而且有一定的性向,即“人性向善”。另外,钱先生提出人性从发用端来看是重情的,情感的重要性要大于欲望和理智。这些观点都是他百般玩味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后“自家体贴”出来的,不同于哲学上的逻辑论证。这也使得他的这些观点质朴有余而深度不足,值得吾侪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
做梦的奥秘     
专家说,一项由健忘症患者和睡眠专家参与并涉及一种流行的计算机游戏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梦为何如此怪诞却又如此重要。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博士说,梦只是人体清除精神“收件箱”的方式。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其办法就是将记忆转移到文件柜中,存放到适当的位置。”他说:“许多快速眼动阶段的梦———即我们在深夜所做的非常离奇的梦———实际上是大脑在设法为记忆设立‘互见索引’。大脑在寻找互见参照,即梦里的东西是否与记忆中的东西相吻合。有时是吻合的,有时则不吻合。”他说,当梦与记忆不吻合时,…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正新型三维碳神经支架问世由中国、意大利、美国学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最新研发出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网络支架。这种生物支架能很好地模拟大脑皮层结构,未来,研究者们不仅能借助支架清晰、直观地看到脑部疾病的发展过程,还有望将其植入大脑,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碳神经支架是一种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超微碳材料的生物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