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习作内容: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小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经历"第一次"获得的启示。习作指导:1.认真审题,紧扣关键词。这篇习作必须写"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邓小平亲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建设道路为第一次,1978年批判"两个凡是"为第二次,1992年"南方谈话"为第三次。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邓小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思想解放,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二次组合进攻"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日益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有必要对其在比赛中的运用特点和规律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研究目的:"二次组合进攻"在散打比赛中的技术运用特点与规律.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结果:"二次组合进攻"组合动作在散打比赛中的运用率最高;不同类型的"二次组合进攻"组合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不一样;不同局中不同类型"二次组合进攻"组合的运用情况也不一样.结论:散打比赛中"二次组合进攻"组合动作的运用情况对比赛结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同类型的"二次组合进攻"组合在整场以及每一局比赛中的运用情况都不一样,运动员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马丽 《文教资料》2008,(19):71-72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次巨大的考验.其间,在党内斗争方面,尤以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后果最为严重.从1935年到1936年,朱德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在"南下与北上"、"团结与分裂"、"力阻西进促会师"三方面进行了针锋相对、有勇有谋的斗争,从而一次次地挽救了红军.朱德在长征途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5.
董高丽 《考试周刊》2014,(97):57-57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写"二次作文",在"二次作文"的过程中提高习作水平。所谓"二次作文",就是当单元主题确定后,让学生写"预备作文",即"一次作文"。批改"一次作文"后,进行点评和指导,然后让学生写"二次作文"。这里的"二"表示"多"的意思,经过多次实践,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写作。  相似文献   

6.
张荣芸 《中国教师》2011,(Z1):79-79
<正>【片段实录】师:在《桃花源记》中,"外人"出现了三次。请同学找到这三处?生:第一次是在"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中。生:第二次是在"遂与外人间隔"一句中。生:第三次是在"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中。师:注释14告诉我们,这三处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者增加了以"吐泡泡"形式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伙伴"在"泡泡"里说的话,其实都是一个先学者对正在参与学习的小伙伴的引导。本文以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上册为例,浅析"学习伙伴"的特征。一"、学习伙伴"的呈现特点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学习伙伴"在课文板块及语文园地都有分布,共56次。(一)分布特点"学习伙伴"在课文中出现了31次,占56%;在课后练习中呈现8次,占表一:"学习伙伴"分布情况17,30%课文中出现(次,比例)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学习语文关键在于"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能够运用。在"理解"上强调了教师的指导,然而在"运用"上仍采用"无师自通"的方法。而我认为学生从"不理解"一"理解"是第一次飞跃,而从"理解"一"运用"是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中,第二次飞跃更难,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难点不是"理解",而是"运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从小  相似文献   

9.
许多教师都在埋怨,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他们抱怨课堂上的"知音"越来越少了,大多数时间教师都在"一言堂"。面对一次次冷场,一次次尴尬,教师往往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一味埋怨学生。于是,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10.
黄洁丽 《生活教育》2014,(12):91-91
正关于"二次备课",我最早接触是在全县开展学习"洋思经验"活动的时候。后来,经过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通过校内校外听课、交流,发现同行们对"二次备课"颇为热忱,但操作起来却云遮雾罩、误区良多。误区之一:无预设性备课。有一次同行们云集县城中学听观摩课,一位山区同行在休息时饶有兴趣地谈起他的"二次备课":有次他教《夏天也是好天气》时故意不进行课前备课,在无教案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编者小记:这期职场"特别策划"让我备惑头疼,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思维几近枯竭。整个前期思考过程花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自考"与"就业"两个词语来回不断的在我内心深处撞击,怎样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自己也在一次次的质问,原有的念头与想法一次次被颠覆,又一次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中藏经》里已经出现隋唐时期才传入中国的"密陀僧""阿魏"等药物。方药部分"个""枚"分别出现29次和3次,汉语史上,"个"在唐以后取代"枚"成为最常用泛指量词;且书中已有唐以后才出现的量词"次"等。据此,《中藏经》"方药"部分成书在唐以后,而非东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要求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对此探索了"同课二次异构"这一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形态:分析了"同课异构"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同课二次异构"及其操作流程,并以具体的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剖析了"同课二次异构"如何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同课二次异构"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应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学名师专业持续成长要求教学名师实现"二次成长",通过深化对教学名师的认知更好地分析其"二次成长",可以推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采用质性研究法剖析某重点学校教学名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二次成长"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并将其行为背后的"二次成长"与教育生活进行了联系。重点归纳一名教学名师突破"二次成长"困境的策略,即自我统整、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研究发现,教学名师的"二次成长"与其教育生活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1949年至1976年的杂文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次理论探讨,两次创作高潮和两次政治重创.三次理论探讨的核心都是杂文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第二次理论探讨是借引进"苏式小品文"以激活本土杂文创作.两次创作高潮的结果分别是"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参与杂文创作的主要作者或成为右派,或受到其他名目的政治迫害.整个"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杂文创作进入潜在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般擦""般次"都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频繁出现。经考证,"般擦""般次"意义相近,一是指少数民族对中原的贡物,二是指出使中原王朝的使节;"般次"始见于唐朝,"般擦"则是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候对"般次"的改译,两个词在文献中同时使用是由于回改不完全,实际上指同一个事物。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1世纪初,先后两次提出实施"半工半读"制度。两次"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在范围、概念、背景和目的上都不相同。正确认识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区别,是借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半工半读"制度的历史经验,做好当前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49年至1976年的杂文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次理论探讨,两次创作高潮和两次政治重创.三次理论探讨的核心都是杂文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第二次理论探讨是借引进"苏式小品文"以激活本土杂文创作.两次创作高潮的结果分别是"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参与杂文创作的主要作者或成为右派,或受到其他名目的政治迫害.整个"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杂文创作进入潜在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首因效应作用最强,持续时间也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因此很多人都非常重视首因效应。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第一次确立班委会、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主题班会、第一次组织活动……总之,非常重视第一次,这也说明首因效应对学生的作用是非常强的。记得我们班的学生在四年级时,都是十一二岁的年龄,对于"谈恋爱"是比较朦胧憧憬的,但他们还是不十分明白。在学生的一次告状中听到"×××"和"×××"怎么样了。"×××"喜欢"×××"的声音,一次次的告状都涉及男女同学的相处。自己在生气的同时也在想:  相似文献   

20.
我们之前谈到,2008年至今市场总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5次"政策底"至"市场底"的组合,组合在市场趋势上有相似之处,即都经历了由"政策底"出现之后的反弹行情,但创出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之后进行二次探底,形成"市场底",其在政策底反弹以及二次探底的持续时间、节奏、强度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