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鲁克与《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娜 《文化学刊》2008,(6):126-129
18世纪西方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是歌剧改革。歌剧改革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变革———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的出现和取代正歌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旧势力之间,围绕着歌剧的改革,展开了具有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激烈争论。在改革派中,格鲁克是最杰出、最重要的一位。他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更是歌剧改革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为大歌剧等浪漫主义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他将歌剧音乐降格到次要的位置,使之完全服从于诗歌,这一形式和风格,对后世的瓦格纳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6月16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报道研讨会在重庆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重庆日报》联合《新闻战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外传播》等单位共同主办。来自中国记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同热议"逐梦故事"。他们认为,"逐梦他乡重庆人"用精彩故事讲述重庆  相似文献   

3.
《白蛇·缘起》是一部以"白蛇故事"为原型的影片,讲述了晚唐年间蛇妖小白与捕蛇村许宣的爱情故事。与传统"白蛇故事"相比,影片虽以二人感情为主线,但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借由格雷玛斯叙事学分析方法,将其与成熟范本戏剧《雷峰塔》对比,可发现根本矛盾由"人蛇异类恋"到"妖的转变"、人物塑造由白蛇到许宣的重心转变、主题由"颂真情"到"赞扬善"等一系列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4.
正长篇历史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2009年率先出版于法国,斩获多项大奖,以其独特的传播策略,受到外国读者欢迎。本文以其为例,总结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产品的故事表达策略。一、"出口转内销"的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从小李到老李》是由昆明漫画家李昆武与法国友人欧励行合作创作的自传体长篇漫画。该书于2009年最初由法国达高出版社出版,原名为《一个中国人的一生》(Une Vie Chinoise)。漫画一经出版,即受到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18日,由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多媒体现代舞剧《霸王别姬》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首演,这是继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音乐剧《告诉海》、景观剧《宁波的故事》之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又一力作。舞剧首次尝试"创作在国外、制作在国内、市场在海外"模式的多媒体现代舞剧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青梅》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贴近社会生活。故剧作者以《青梅》为蓝本,增改故事的某些情节,如淡化青梅与阿喜主仆二人的情谊;增加王员外与家童的对话;改阿喜赠钗为青梅赠钗;改"一夫二妻"的结局为"一夫一妻"等,采用符合戏曲表演的语言,改编而成传奇《梅喜缘》、川剧《青梅配》。从中可见聊斋戏改编的总体特征:清代聊斋戏多选择与现实社会相关的作品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兼以说教劝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川剧聊斋戏则多通过喜剧表演以反对旧制度、宣传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学刊》创刊于2006年9月15日,至今已有10个年头。《文化学刊》以"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探索导引现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人文社会"为办刊主旨,以"创新·求是·争鸣·前沿"为办刊理念,以"瞩目学术前沿创新使学界瞩目,因关注重大理论问题让社会关注"为办刊方略。《文化学刊》自创刊伊始就时刻以"瞩目学术前沿创新使学界瞩目,因关注重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重庆市委外宣办积极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工作方向、整合资源平台、依托市场主体、重视现代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打造"重庆与世界·文化嘉年华""穿越新丝路——渝新欧国际铁路文化行(媒体行)""逐梦他乡重庆人"等活动品牌。一、找准主题,让中国故事更有生命力"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庆外宣办近年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身实际情况连续开展  相似文献   

9.
阿成 《文化交流》2010,(1):75-77
2004年,俄罗斯捷米娜·图阿耶娃、阿列克谢·皮休林执导的历史故事电影《亚瑟王,你是谁?》,用镜头语言第一次讲述了亚瑟王的出身和传奇故事,亚瑟王作为萨尔马特——阿兰人,就是现在在北高加索的奥塞梯人的祖先。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言语》曰:"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犹如极妙的广告词,山阴道成了山水风光秀丽的代名词,也因此成了海内外观光客朝圣兰亭等胜迹的著名游览线路。绍兴篆刻家杜泽卿等人还用"山阴道上人家"作为他们的字号。鲁迅于1925年2月9日在《语丝》周刊第十三期所发表的《好的故事》,显然是在描叙山阴道上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生笔耕不辍,于2016年获得布克奖。她善于审视人类种种社会问题,文字往往给人犀利、深刻的耳目一新感。《女巫的子孙》沿袭这一风格,既保留了莎翁戏剧《暴风雨》的原味,又在反复铺陈、发酵的情节推进中将故事的戏剧张力最大化,赋予经典作品以历久弥新的韵味和别具匠心的思考维度。"牢笼"禁锢身体,更禁锢了灵魂,借助"牢笼"这一意象,作家设置背景、场所甚至情节,并给出了打破"牢笼"的方法,即宽恕,显露了阿特伍德对人性的关照。  相似文献   

13.
董静 《文化学刊》2015,(3):102-103
《马兰花》是关于"两姐妹"的故事,弘扬的是勤劳善良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理念。在我国,"两姐妹"的母题是姐妹家庭故事叙述的常用手法。本文从《马兰花》和"两姐妹"母题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两姐妹"故事的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烟台市在对外宣传工作中,紧紧围绕讲好烟台故事,传播烟台声音,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积极拓宽对外传播渠道、强化平台构筑、夯实工作基础,推动烟台对外传播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发力一方面,借助传统媒体传播烟台城市形象。积极参与"好客山东""好品山东"捆绑营销联合推介,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国际在线等主流外宣媒体的合作,通过开设  相似文献   

15.
陈仰民 《生态文化》2011,(6):37+41-37,41
《赣水·滇池·珠江》是广东警官学院教授王彬的诗词歌赋、故事剧作、随笔杂感、党史拾粹、警学探讨等内容的作品选集。之所以取名《赣水 滇池 珠江》,作者为的是回眸他自己大半生跋涉留下的印迹,也算是他对人生感悟沉积的一次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为"讲述北京故事,传播北京声音",北京市继"外国摄影师拍北京"品牌活动后,再塑"手绘京城·外国漫画家画北京"活动品牌。2016年4月,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北京《月讯》杂志社、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第一届"手绘京城·外国漫画家画北京"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七个国家的十位世界著名漫画家用手中的画笔和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北京。漫画家看北京、画北京,他们采风创作的身  相似文献   

18.
对于学术论文的文采,是否应当鼓励和提倡呢?考虑这一问题,可以关注古来成功的、有影响的政论的行文风格。被称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一书,纯粹是严肃的政论性质。然而《韩非子》论说的新鲜和文辞的生动,却打动了人称"少恩而虎狼心"的冷酷的君主秦王嬴政。此外,王充的《论衡·佚文》又讲了其他的故事,比如:"孝武之時,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王莽时,使郎吏上奏,刘子骏章尤美。"通过"文辞"的"美"和"恶",也就是"金玉""瓦石"之别,可以看出"才"的高下,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检索《纽约时报》从1930年到2015年的86年间对《西游记》故事的报道,以传播学理论为视角,从报道数量、传播者身份、传播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再现该世界主流媒体在西游故事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该媒体在传播内容上从侧重译本的评介、猴王在异国文学中的变异,到猴王故事其它艺术形式再现的过程,为美国受众提供了对西游故事的不同认知方式。考察猴王故事在《纽约时报》不同时期报道内容的差异,为中国经典文学外传和域外的接受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价值,客观上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