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契丹辽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早已在其前史中就开始接触州县行政了.循契丹辽朝州县建置的发展脉络,以州县人口来源为根据,契丹辽朝州县大体可分为移民州县、燕云接收州县和边防城三类.契丹辽朝移民州县的设置和燕云州县的整体接收,巧妙地解决了原有部落组织的保留与中原州县行政的移植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契丹辽朝“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而且透视出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2.
契丹辽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早已在其前史中就开始接触州县行政了。循契丹辽朝州县建置的发展脉络,以州县人口来源为根据,契丹辽朝州县大体可分为移民州县、燕云接收州县和边防城三类。契丹辽朝移民州县的设置和燕云州县的整体接收,巧妙地解决了原有部落组织的保留与中原州县行政的移植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契丹辽朝"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而且透视出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3.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唐代业州图,主要根据《明一统志》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制作,多与唐代相关史料不尽符合甚或错误。其关键在于没有大沅州观念,把唐以后已不属于辰沅之地的巫州夜郎即业州(舞州、鹤州、奖州等)塞入小沅州内,造成业州及其辖县的地理错位。  相似文献   

4.
唐前期地方监狱体制一般实行州县两级制,府兵制下军士受州县狱的管辖,在京府县狱与京司机构有严格的权责划分。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以及禁军司法权的膨胀,使得州县狱的管辖权受到挑战。唐后期军府中马步司置狱是从唐前期镇军体制下的虞候司发展而来。由于盐税收入成为唐后期财政的重要来源,度支、盐铁等使置狱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监狱的设置是唐代地方监狱体制的重大变化,并被继承下来,成为宋代地方监狱体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府州县学与乡村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建立之初 ,就十分重视地方学校的建设。朱元璋对长期战乱后出现的道德沦丧状况十分忧虑 ,曾多次倡议各地办学以兴教化 ,他说 :“治国以教化为先 ,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 ,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 ,延师儒 ,授生徒 ,讲论圣道 ,使人日渐月化 ,以复先王之旧。”[1 ]自此 ,明代府州县开始普遍设立学校。从《明史·选举志》的记载看 ,政府对府、州、县学的教官编制、学生人数、师生待遇、教学内容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府设教授 ,州设学正 ,县设教谕 ,各一。俱设训导 ,府四 ,州三 ,县二。生员之数 ,府学四十 ,州、县依次减…  相似文献   

6.
宋朝统一南方后在西南民族边区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县峒,采取羁縻州形式进行统治,以达到控御四夷、边地安宁之根本目的。宋代羁縻政策的重点是生蛮地区,羁縻州县主要设置于黎、雅、茂、威和叙州等地,其疆域不大但羁縻州县官吏却有很大的自治权力。"惠而不苛"、羁縻远人的治边政策反映了宋代汉族统治者的一种民族态度,实质仍然是中国古代王朝"以夷制夷"传统治边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清代州县听讼制度一直为学界所关注,特别是对听讼制度的性质以及听讼裁断依据产生较大的争论.近来发现的清代浙江黄岩诉讼档案对进一步认识清代州县听讼制度提供了新的原始资料,一方面表明州县官在听讼中并非认真地进行讼案审理和亲自进行讼案调处,除了极少部分讼案被官府受理外,官府通常是采取各种方式抑制民众的诉讼行为;另一方面也表明州县官对讼案裁断依据上基本表现为个人的主观直觉,即使法律有明文规定也基本不依法裁断,并且在讼案裁断过程中知县也不依据情理进行调处息讼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陈玺 《华章》2011,(15)
唐人稗史传奇中数次描写冥司法庭之概况,并言其与人间法司大致相似.唐人笔记中关于阴司法庭的设置概况大致可知:阴司设判官六人,分判诸曹事.法司断事庭设官案,用于判官据案推问.判官厅前对置房屋两行,用于收禁人犯.另有收储案卷机构,兼作书吏办公场所.由于唐代地方州、县实行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的制度,因此上述关于阴司法庭设置格局的描述当本于唐代州、县衙门结构设计演绎.  相似文献   

9.
唐代,原州先后隶属原州都督府、泾州都督府、庆州都督府、朔方节度司、关内节度司、邠宁节度司、泾原节度司等地方高级军政机构.“元载遗策”是一个以城原州为核心,主要针对吐蕃,稍顾回纥的攻守兼具的军事方略.受唐朝国力的制约,“元载遗策”没有全部被贯彻实施,它最大的贡献是对城平凉的实践.唐后期的行州为侨治州的主要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与其时唐朝政治、军事形势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隋唐时期的行台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考证了隋唐时期设置的行台省数量、名称及设置与罢废时间;其次,考察了这个时期行台省的内部结构、官员设置及其职能权限;再次,研究了行台省设置的原因、作用、特点,批驳了种种否定行台省积极作用的观点。认为唐代后来出现的行政区划性质的道,其实是行台省以另一种形式的恢复,和宋金时期的路,元代的行省都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