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这涉及到语文意识问题。语文意识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根本,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1997年语文教学大讨论之前,语文课单纯注重传授语文知识技能,舍人文而讲语文,结果导致语文教学患上严重的丧魂失魄症。但近年来却又出现另一种离开语文来讲人文的倾向,有意无意地把语文与人文等同起来。有的教科书无论是导语还是练习,其立意都不在语文;有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动机还是目的都不是为了语文,而是指向语文之外的地方。这种缺乏语文意识的泛语文、非语文的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在语文教学上,首先…  相似文献   

2.
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引发着一场教育的全面革新,它要求我们急切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身兼工具性与人文性重任的语文教学被推上了最前沿。成功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智慧(包括运用智慧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拥有健康良好的的性格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特征),即是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凸现“人”的  相似文献   

3.
一、三个平面 :语法—语汇—语用我们认为 ,语文教学活动应立足于“三个平面”。一是“语法”平面。这里所说的“语法”是个大概念 ,既包含通常意义上的语法 ,同时还包括言语实践中其他一切应遵循的规则。比如写作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文法 ,说“文无定法” ,是指文法有选择性 ,而不是说真的“无法” ,不同的文体就有其个性化的文体特征。二是“语汇”平面。这里所谓的“语汇” ,也不单指词汇 ,更包括了用词汇形式表达出来的知识、思想、情感等言语素材。智商、情商、思想认识水平决定着语言水平。当然知识、思想、情感还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追求语文教学的“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的教学是智慧的启迪.是文化的滋养.是人格的昭示。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有“高度”.要追求“高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所致,要求不再把人文性当作目标。有的老师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范畴内,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人文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我不想在重大的问题上进行过多的探讨,在这里我想就语文教学的“边角”问题谈一些看法。这些“边角”问题可能是许多教师和研究者看不上眼的内容。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办法进行归类,所以分条陈述。  相似文献   

7.
赵艳香 《考试》2009,(1):59-5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在语文教育领域。一度出现重工具,轻人文;重思维,轻情感;重语言,轻文学的情况,这些对语文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要跳出这一怪圈,步入文与道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就应进行素质教育,构建、弘扬人文精神,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同时,要加强人文科学的教学,即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和审美教育等。现代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这次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概念的确立,结束了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认识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及现状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可以说,知情交融.在人类的教学活动中比在人类一切其它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充分。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11.
话说“工具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越炒越凶。随着争论的不断深入,“工具说”似乎越来越接近“荒谬”了。有的同志在这场争论中则走得更远,甚至认为“工具说”导致了语文教学“伪圣化“、“技术化”,禁绝个人语言、多元解读,制定一个公共的话语套子让师生使用,程式化、训练化,无视人的精神存在,无视人文涵养、人文积淀,进而对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大加挞伐。综观这些批判性意见,客观地讲,也的确指出了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和“工具说”的一些缺陷,发人深思。但矫枉过正是要有一定限度的,不应脱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对话教学为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存在着种种形而上学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致使语文教学对话中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思想修养,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过世才 《学语文》2005,(5):16-17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全方位地扩大视野,多角度地汲取各种文化营养,立体地投身于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从而在科学地组合各种信息和养料的能力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善创造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语法和结构语法对单句的分析常常采用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两种析句法都属于句法平面。句子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句法平面上,还应该进行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的分析。本文针对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介绍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三个平面理论在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为语法教学拓展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17.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的关健是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白纸黑字是静止的,怎样让它变得灵动活泼,这就要看教师怎样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来调动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理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远未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仍然只重“传道、授业、解惑”,传“圣化”之道,授知识之业,解考试之惑。学生的任务只在于接受所传之道和所授之业。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授”与“受”的单通道关系;教科书成了课堂的“圣经”,知识成了教与学的目的。“人”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语文教学沦为“心中无人”的教学。这样,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当然也就谈不上创造潜力的激发和促进“人”的发展了。于漪老师说:“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千万不能‘文’是实的,‘人’是空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走向“心中有人”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始终围绕四级目标:(1)建立知识结构;(2)形成方法体系;(3)促进规律迁移;(4)活用变式创新。这些目标不同于《考试说明》中按语文能力要求划分的五个层级,这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由语文知识到能力发展的规律。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心中都要始终有这四级目标,尽管侧重点有时不同,但在这个总体目标上都是相同的。我们的这种做法主要是来源于对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精神,对话教学为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存在着种种形而上学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致使语教学对话中产生了一些误区。笔认为以下三个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