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我的印象里,“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在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应该说,有很多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地方却仍在“假抓”、“虚干”。这正如一位省领导所说:我们有许多工作,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了。  相似文献   

2.
现在一些新闻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年轻的记者,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却非常向往美国的新闻自由,向往做一名美国式的新闻记者,以为在美国做一名记者如何轻松、自由、骄傲,可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甚至可以藐视一切、目空一切。实话说,我也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但最近看了一个美国已故著名记者10年前在清华大学与同学们的交流,很有感慨:其实在美国做记者比在中国要求更高,更难!  相似文献   

3.
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我们经常要面对"流动"问题,它与"留住"构成了一组辩证的矛盾关系。我曾在编辑大会上说过,我们应该加强对新编辑的培养,要做到"招得进、留得住、带得出";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也要求主任和分社长们关心新编辑的成长,主任、分社长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队伍,没有队伍,再好的规划、选题也没有用,队伍建设的好与否,就是考核干部的标准之一,队伍成长了,成为骨干了,这就是成功;要是人带没了,我就问你们要,你把人带到哪里去了?抓质量是为了健康发展,抓发展规划和速度是为了快速发展。然而,规划也好,速度也好,首先必须有人,可以这样说,一旦有了正确的规划,人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曾多次给部属讲过家乡的一个民问故事。他说:“成都有条坡路.一只狼经常隐蔽在坡路附近。每当一个推平板车的人将车推到半坡时.那只狼就一下子跳出来,照准推车人的腿上咬去。因为是在坡路上,推车人如果一撒把,平板车就会滑下去,满车的东西就会摔毁,这时候,推车人放也放不下,跑也跑不掉,  相似文献   

5.
对广播弱势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是“弱势媒体”吗?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过传播界的大讨论,现在,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也仍然炙手可热,但争来争去,至少到目前为止,人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反过来考虑,人们之所以对这个争论如此的热衷,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因为人们对广播仍然极度关注。 判断一个媒介的强势和弱势,无非是与其他媒介比较的结果,广播也下例外。当无线广播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诞生时,曾经引起了巨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曾多次给部属讲过家乡的一个民间故事。他说:“成都有条坡路,一只狼经常隐蔽在坡路附近。每当一个推平板车的人将车推到半坡时,那只狼就一下子跳出来,照准推车人的腿上咬去。因为是在坡路上,推车人如果一撒把平板车就会滑下去,满车的东西就会摔毁。这时候,推车人放也放不下,跑也跑不掉,  相似文献   

7.
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上,我们经常要面对"流动"问题,它与"留住"构成了一组辩证的矛盾关系。我曾在编辑大会上说过,我们应该加强对新编辑的培养,要做到"招得进、留得住、带得出";在中层干部会议上也要求主任和分社长们关心新编辑的成长,主任、分社长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带队伍,没有队伍,再好的规划、选题也没有用,队伍建设的好与否,就是考核干部的标准之一,队伍成长了,成为骨干了,这就是成功;要是人带没了,我就问你们要,你把人带到哪里去了?抓质量是为了健康发展,抓发展规划和速度是为了快速发展。然而,规划也好,速度也好,首先必须有人,可以这样说,一旦有了正确的规划,人就是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讲政治”。“坚持政治家办报”,是党的新闻事业使然,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怎样正确理解“讲政治”,进而把这一重托具体贯彻落实到新闻工作中去,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现在看来,我们在这方面有时做得并不都尽如人意。无庸讳言,目前在部分新闻单位,包括有的分管新闻工作的领导同志中,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一提讲政治,新闻报道就可以不讲形式,不计效果,好像讲了政治,就能代替一切。结果,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报道,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嚼  相似文献   

9.
孩提时,老师曾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少年去请教一位善于玩转碟子的杂技演员,练熟这门功的秘诀在那里。这位杂技演员把这位少年带进自己的卧室,指着床底下大堆摔破了的碟子,告诉他说:“这就是老师。”由此,笔者联想到一些热爱新闻工作的通讯员,总为自己上稿命中率低而苦恼,总希望从别人那儿找到“终南捷径”。我以为不妨学一学这位杂技演员的秘诀。回想这些年的新闻记者工作,我备尝艰辛,也经  相似文献   

10.
说“转产”     
说“转产”阎玉才“转产”这个词,木是企业方面常用的名词,现在有人把它转用到社会日常生活中去了。一次开会,碰见一位原来的同行。我说好久没有在报纸上见到你的大作了,干什么去了?他答道:“现在‘转产’了,正忙于搞开发(经商)。”在闲聊中,我才知道,我们同时...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1991年第1期《一月谈》栏目中刊登了凌大同志的《何以“一稿三用”?》一文,编者加了按语,表示赞同。我读后感受颇深,但却不愿苟同。说感受颇深是自己也曾有过同样的看法,不愿苟同是因为现在的认识与凌文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一:凌大同志文中说:“凡署名文章,一般情况规定不得一稿两投(两用)或多投(多用)……”平时经常有通讯员问我:“你们新闻单位为什么规定不能一稿多投?”说实在的,对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我真讲  相似文献   

12.
各级领导要成为“问题型”干部。现在尽管我们都在讲“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但总是成绩讲得多,愿讲成绩的多,问题往往实起虚落,轻描淡写,点到为止。于是,问题确实讲到了,问题仍然存在;于是,老问题派生出来的新问题又出现了;于是,还在讲问题,问题还在。 肯定和宣传成绩,是一种有效的正面教育方法。但这样不是说,总要把思维和步子老盯在成绩上,甚至搞点添枝加叶锦上添花。这种过份地渲染和夸大,只能让大家把成绩看成“席梦思”,最后发展到一叶障目,看不到问题。如有的单位安全生产天数比较长,领导又信奉“安全定乾坤”的论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新闻教育改革研讨会上,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代表向大会提供了这么一个情况。去年首都某家报纸在报道大学毕业后分配问题时写道:“学校因专业过剩分不出去,退回来的学生愈来愈多,今年人民大学退回50人中,80%是新闻专业和考古专业。”随后,一些报刊纷纷摘引这段话,一家颇有影响的新闻周刊还把这几句变成了人民大学某党委书记的谈话。其实该报所写的情况纯属子虚乌有:一、人民大学根本就没有考古专业;二、人民大学新闻系去年毕业的学生拿着报到证去报到而被用人单位拒收的,一个也没有;三、人民大学某党委书记也从未说过上面这一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一向寂寞严肃、质朴无华的书评界,近年来也沸沸扬扬,热闹起来,而且在这条风景线上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新景观…… 景观之一: “不读作品的评论家” 不读作品搞评论,提出这个命题好像是无稽之谈,在过去,一般人都不会相信,可今日不知怎的,不读作品搞评论的人运应而生,而且还有不少是名家,花样翻新,可谓书坛一绝。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一直很尊重的“那位”驰骋文坛、才思敏捷的先生,被作为重要人物特邀而来。会议还未开始“他”就郑重并煞有介事地说,还有一个会等着我,我必须得去,对不起,我先讲一讲就走了。会议不得不打乱程序,叫他先发言。听着他耀眼并用光环的表白,更加吸引着我去寻找他的新见解,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笔和本,认真地听着记着。可后来,怎么也记不下去了,离了谱的问题滔滔不绝,一涉及作品的具体问题,总是张冠李  相似文献   

15.
有些学员在写先进人物的时候,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是否可信,是否可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信性与可学性是写先进人物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试想,读者看了你笔下的先进人物,或是半信半疑,连连摇头,或是仰望兴叹,敬而远之。如果产生了这样的阅读效果,作者的心血和愿望,岂不全部落空。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前几年我们曾经讲过几次。但是,函授学员一年换一茬,一些老生常谈,对新学员来说,未必是陈词滥调。因此,某些重要问题,还得不厌其烦地念叨念叨。现在,通过剖析一篇习作,再作些深入探讨。请看学员夏华民的习作:在基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第4期上发表金东水同志《话说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一文,这确实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先要说,金文题目不够确切。应当是新闻写作的“京派”与“海派”,是就新闻业务领域而言的。金文说成“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新闻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了,除了新闻业务问题之外,还包括新闻体制等等大问题。而且就“改革”而言,是不大好分什么“派”的。金文一开头讲在上海好新闻评选会上听到的。这话正好是我在会上说的。但这种说法的真正来源是在北京或其它地方。我在会上说,北京有一种说法:新闻有“京派”、“海派”之分,我  相似文献   

17.
日前看到两篇报道,一篇是《青岛晚报》关于倪萍的,倪萍对记者说,每期连轴转,已使她艰于补充自己。另一篇是《新闻出版报》关于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于宁的,于宁“觉得某些知识严重滞后,想做一些补救工作,但受时间精力诸方面的限制,力不从心”。的确,如今新闻界的朋友见面,常有的一种感叹就是“忙”。有的说,成天连轴转,想抽出点时间看点书也不成,一年没看一本书了。这也不怪,新闻是一种讲“时效”的工作,原本就忙,更重要的是现在搞市场经济,搞竞争,整个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在加快,新闻界自然是要忙上加忙了。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访问了一位曾经参加过新闻工作的同志,他就有关报纸工作的一些问题谈了些意见。报纸要以最广大的读者为对象这位同志说:作为读者,首先我反对报纸的分工。现在报纸分工很细,青年有青年报,工人有工人报,搞卫生工作的还有健康报,搞体育运动的有体育报……。这样分有一个毛病,局部的、一个行业的东西讲得很多,全局的、本行业之外的东西反而讲得很少。  相似文献   

19.
丁晓丽 《中国档案》2003,(12):43-44
本单位另一福利相对较好的部门在单位局域网上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由于不甘心自己一辈子从事档案工作,过清贫日子,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也带着几分冲动,前去应聘了。不曾想,居然应聘成功。自认为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高兴之余,也不免带有几分愧疚,觉得对不起档案部门的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和栽培;也带有几分留恋,毕竟从一踏上工作岗位,就从事档案工作,已有十年了;也带有几分后悔,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以说是业务熟悉,独挡一面,而到新的岗位后,面对的是陌生的人和几乎无从下手的工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  相似文献   

20.
做“24小时编辑”陈礼章有“24小时记者”一说,意思是当记者的,不分上班下班,不管白天黑夜,什么时候发现有新闻,就去采写。却无“24小时编辑”之讲,好像当编辑的,只是上班拿过稿子修改、起题、安排版面,才算开始了工作。其实,编辑同样需要24小时投入,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