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举例描写东北方言中与"那"、"啥"、"咋"字相关的应答词语的特定意义与用法,讨论其使用与功能,尝试揭示其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虚无"、"虚无化"的概念,贯穿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突出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但其内容与表述十分庞杂与晦涩,我们不容易读懂与理解,同时我们又往往只从表面去肤浅地解释,因而无法掌握其概念含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语义相近、相关的同音词语,在具体的使用中常常误用.根据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遴选了"既"与"即"、"象"与"像"、"需"与"须"几组容易误用的同音词,根据有关工具书的解释,给以了剖析,希望有助于广大作者能对其正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学物理学中"势"的概念与高等数学中其原函数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对某些物理公式"摘除"其具体物理含义,并将其与高等数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数学公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由来已久"因材施教"在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其关注度与认可度之高,恐很少有出其右者。溯其源头,其实早自孔子倡行"有教无类"始,便已成为其教育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有教无类"的践行,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情致的学生都有了接受教  相似文献   

6.
"统统"与"通通"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的范围副词,本文主要从"统统"与"通通"在句中的位置,和其他词语共现情况,探索其句法特点;从语义指向和语体选择来看其语义特性;对其副词化过程进行探讨,预测其未来演变趋势-中和化倾向,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通通"和"统统"在句法分布、语义特性、句类选择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萨特在其文学中对其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了形象化解说,其中心即"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其戏剧作品中,"他人即地狱"首先表现为他人对个体认知的介入与对个体自欺的侵犯,与个体围绕注视展开超越与被超越的斗争。另一方面,个体依赖他人达成对自我的认知,通过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追求自我的绝对自由。"自我"与"他人"在人的存在层面达成同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两者间都能够很好地发挥其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素材与教学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教学方法,让"预设"与"生成"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然而,在有些情境下两者间的结合使用往往效果也非常好。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关注科学"板块的教学文本,展开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探讨。一、关于"预设"初中语文课本中增设的"关注科学"板块不仅能够给学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及裴注中语气副词"其"主要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其次为推测判断语气、反诘语气等。这与《左传》中"其"主要表示推断、反诘语气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借此可以看出语气副词"其"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用法变化。  相似文献   

10.
贯云石是元代保存散曲作品较多,与马致远、张可久同时代且可比肩的少数民族散曲作家。其"颂"、"咏"类散曲在其作品中为数不多,但深深带有"贯氏"风格。  相似文献   

11.
"动"与"静"的问题是中文和英语中所关注的重要诗学问题之一。中英文诗歌中"动"与"静"存在着差异和相似之处,因此,研究者有必要系统地对其进行探究,本文将就中英文诗歌中"动"与"静"的差异、相似性以及诗学意义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2.
处于边缘地域的东北作家迟子建,其小说中"民间性"的发生与流变过程,似乎总是在与时代语境进行显现或潜在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一方面在文本中流露出鲜明的"民间性"特征,即地域性、民俗性与日常性;另一方面文本中的"民间性"特征,又因与时代语境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民间文化形态。迟子建小说的独特性,就在于"民间性"不仅是建构其小说文本的方式,更在于"民间性"内涵的丰富,拓展了其小说的审美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书法家,也是著名的书画艺术鉴赏家,他的画论在北宋的艺术理论中非常重要,也与其艺术创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其与禅宗的关系出发,围绕"韵"、"幻"、"诗画一律"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3~8岁是训练儿童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良好的"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习惯,会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为此,我园开展了"分享阅读"实验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其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在与老师、家长的分享、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我园在历时五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分享阅读中的"3355"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教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根本任务的差异,决定了其间不存在谁指导谁、谁脱离谁的问题,但二者却以教学目的相维系,使"真际"与"实际"共同纳入"应然"的轨道;与此同时,二者操作程序上的差异则促使其关系在"应然"的轨道中,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客观上必须经过一个"筹划"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揭示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在其契合状态上"恒矛盾中求和谐"、契合支点上"筹划者与实施者的同一"、契合过程上"循环式发展"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殷墟甲骨中有关于"蔑"的若干卜辞,对该字的考释历来颇多争论。早期其字形的某些部分或从"人"、从"戈"、从"女"、从"■",相配使用。第一期之后其字数量不多,可见形体似渐趋稳定,在商周之际及西周的金文中有不同的用法与含义。该字在商代卜辞作先臣名、微茫小雨、攻灭击杀使用,商周金文中则与"历"字相配,表懋勉嘉美之义,为铭文常用语。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师之于乡村的知识分子身份,随着现代文明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而日渐式微:其"知识者"角色正在弱化,其"文化人"身份正在消失,其"政治精英"地位正在旁落;他们在追逐与城市教师趋同的专业化过程中,其创造力、判断力与反思力等均在发生全面退化。帮助乡村教师回归内心,融入生活,回归乡土,是回归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与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4,(A4):73-74
<正>数学课程里"过程与方法"中的经验与技巧、思路和手段、意识与思想、态度和精神等都属于缄默知识的范畴。它内隐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内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脱离认识主体,因此又可以称之为"个体知识",它是发展自己认识能力的"向导"和"主人"。因此教学中应该给其等于或高于知识目标的地位。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但比显性知识更为基本。但因其"缄默",往往容易被"教"与"学"的双方忽视。所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周作人的白话新诗理论及其诗作,并将其与"五四"同期文学家的诗论、诗作相比较,阐述了周作人诗论中"个性化、民间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