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框架讨论了语言结构中的空间关系,并分别探讨了图形-背景关系在拓扑空间方位和投影空间方位中的两种语言空间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开展空间非正规化实践,自下而上地生产出城市社区非正规空间。依托空间生产理论,可以构建出“权力空间-权利空间”的研究分析框架,并以此阐释所研究个案中的非正规空间生产机制。面对社区中的非正规空间治理危机,Y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构建有效政社协商机制和建设社区优秀文化道德风尚,对社区内的非正规空间实行柔性治理,取得极大成果。Y社区依托党组织统合、约束和引领功能,引导非正规空间治理问题中党建统领与居民自治并济、技术化治理体系与主体协商机制并济、空间治理制度化运作与文化治理并济,实现了刚柔并济的非正规空间治理。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以来,学习空间理念、框架设计及教育实践发展迅速,导致相关概念、类型、框架、方法等的纷杂。为系统梳理学习空间的现有研究,本研究借鉴现象学意象视角,首先归纳了学习空间类型,提炼了设计要素及其核心思想的演变过程;其次从设计框架架构维度,区分了概念型和发展型框架及其内涵;再次分析了设计观发展过程及教师设计主体发展路径;最后总结了现有实践项目及其设计类型、框架建构和方法设计原则。研究发现,以“涌现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迭代式发展型框架已成为未来设计研究方向,而以元宇宙学习空间为代表的混合空间自主沉浸设计成为其实践研究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陈瑜 《湘南学院学报》2021,(4):44-48,59
宗祠是中国传统社会空间教化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化形态的重要表征.从历史进程来看,桂阳宗祠的空间教化功能深受礼法制度、建筑形制、戏剧观演三种教化形态的影响.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框架考察桂阳宗祠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形成桂阳宗祠空间教化实践分析模式.研究发现,桂阳宗祠的空间教化实践融物理性、精神性...  相似文献   

5.
"空间转向"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理论研究的共同趋势。空间意识与空间话语的缺失,是国际关系学不可忽视的理论疏漏。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成为一项兼具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研究议程。这一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的议题:一是从哲学层面对"空间"进行重新审视,奠定国际关系学空间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在"社会学转向"的基础上,对国际空间进行社会结构研究和社会过程研究,以构建国际关系学空间理论的内容框架。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空间转向"有两条可行研究路径:一是推动反思主义理论的空间化;二是通过建构主义与地缘政治学的融合,构建地缘政治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6.
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该主题的理论建构多围绕政策设计和项目过程,尚未形成将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及城市空间治理有机融合的思考。研究围绕城市更新,遵循空间范式展开理论探讨,通过多学科的理论路径,探索城市更新治理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空间治理范式:从城市生命体隐喻出发,延展至城市发展史演绎城市更新的时空观基础;从“社会性空间”,到“空间中的生产”,再到“空间的生产”的理论进路中分析城市更新的动因、局限和治理转向的潜在可能;继而转向“空间尺度的生产”及尺度政治的框架,从中捕捉耦合空间和权力分析的治理转向的方向;最终形构“空间—行动者—尺度”的统合框架。随着尺度下移的城市更新在空间治理上营造“尺度共治”,形成横向的双重尺度博弈与纵向的上下尺度衔接的制度创新,城市更新将牵引中国城市发展由增长扩容转向提质转型,走向空间的良好善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村史馆研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建档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献综述法,以中国知网期刊论文为主要研究数据来源,定量揭示国内村史馆研究的特征,质性归纳已有的五种研究视角:展陈物质性、空间内容、空间交往、空间价值凝练与表征、空间反思。在此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存在理论抽象性、本土解释力和路径前瞻性三方面不足,进而展望村史馆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遗旅游的兴盛,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对非遗保护提出的要求。新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非遗保护的新理论武器。以谷雨祭海节为例,运用文化空间生产理论,在“资本—权力—地方”三维逻辑框架之下分析了非遗文化空间生产逻辑与生产路径:在实现资本增值与权力渗透的逻辑驱动之下,资本主体与政府分别作为内在动力与外在因素推动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地方主体作为非遗文化空间的使用者,虽然在内外力作用的挤压下处于非遗文化空间生产的弱势,但其对于非遗文化空间生产效果的情感认知、态度认知对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非遗文化空间的生产为非遗文化生存与活态传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值得研究与提倡。  相似文献   

9.
乡村空间的资源和权益在城市更新、城市扩展等大规模城市化运动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从而导致乡村社会存在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共同体疏离、空间优秀文化发展乏力、空间环境污染和差异性空间丧失等空间社会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可以从空间实践的历史逻辑、空间表征的资本逻辑和表征空间的文化逻辑中获得解释。乡村空间生产的良性发展,需要遵循新时代空间正义原则,在新时代价值引领下构建乡村空间内外协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乡村空间治理多元主体的作用,用积极开放的空间民主,大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因地制宜促进乡村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是当代关于空间问题的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提出一种独特的社会空间理论,用社会和历史来解读空间,又用空间来解读社会和历史,并使用“空间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的“回溯式进步”来强调社会——历史——空间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对于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反叛,又是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空间化尝试,也是列斐伏尔自己理论发展一脉相承的产物,将自己的理论指向于“空间革命”——重建一个差异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基本关系,健康的师生关系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是空间隐喻视域下基于不同审视对象得出的两种师生关系理论。基于这两种关系理论的师生关系,本质趋中心化特征较为明显,现实表征为分离异化。要构建科学的师生关系,应坚持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把握师生实现空间正义的关键、积极回应师生关系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3.
儿童空间认知中参考框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主要有两种参考体系:以自身为参照系认识周围事物和以客观事物为参照系认识周围事物。本文以Levinson等人开创的动物排列实验(animals in a row test)范式为研究方法,对5~11岁儿童使用空间参考框架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有界标还是在界标情境下,儿童使用空间参考框架都显示出由自我参考向客体参考发展的趋势。儿童在使用空间参考框架时,更易受界标的影响:在无界标的情境下,儿童倾向使用自我参考框架;在有界标的情境下,儿童倾向使用客体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先锋派艺术实践与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合力作用下,列斐伏尔转向了空间研究,围绕空间的本质、空间的生产和空间的再生产等对空间生产理论展开论述。受其影响,卡斯特、索亚、哈维和佐京等从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与文化研究等学科实现了空间生产理论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存在和发展来看,人存在的空间不仅有自然物理空间,还有社会空间。人的生存空间是人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生产、创造出来的。空间生产包括物理空间生产和社会空间生产两种类型。两种空间生产分别呈现为显性和隐性的状态,他们之间表现出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辩证关系。不能准确、清晰地把握两种空间生产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当代中国城市建构实践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代价。在更深的层次上,当代中国城市建构现存问题背后的实质是资本关系及其意识形态神话。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虽然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忽略种族意识形态,他的“空间三一论”却体现种族空间政治张力。本论文将莫里森新作《爱》的故事空间作为观察对象,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理论框架,分析文本虚构世界的空间关系,探讨虚构社会如何为空间所结构,空间关系如何反映社会关系,权力怎样构建空间,空间怎样表征权力。指出:种族统治体现为空间统治,空间构建表达个体、社会之间的协商。科西一家的空间发展和位移、“丝镇”的空间构成和重组,折射出种族现实的变化,空间生成密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交通秩序混乱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空间生产理论三重空间逻辑为框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案例,致力于揭示中小城市交通秩序混乱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道路侵占和无序行驶是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空间特征,基于不同交通主体和道路空间类型,可概括为三类道路侵占和二类无序行驶模式。道路侵占是无序行驶的直接原因,且表现为在道路横断面视角下自外向内的空间作用路径。导致中小城市交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产品提供者和管理者构想的交通空间秩序和交通产品使用主体空间感知和行动的对立;直接原因是交通影响者违规挤占交通空间、非机动车驾驶者及行人交通意识淡薄和交通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或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谭恩美2005年力作《沉没之鱼》突破以往的写作模式,将旅行文学、幽灵叙事和乌托邦话语融入写作。本文以小说中的"无名之地"为切入点,以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为理论框架,剖析无名之地的乌托邦色彩,通过探寻其乌托邦空间表征推出乌托邦背后的表征空间和意识形态,最后窥探小说的乌托邦主题,以及谭恩美新近带有政治色彩的写作倾向。  相似文献   

19.
未来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社区形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遵循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内涵来打造九大场景建设。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将场景建设分为软性空间、韧性空间和硬性空间来探讨其背后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和技术逻辑。并利用空间生产理论的三元一体思想,针对义乌宾王未来社区实践,探讨未来社区在不同场景建设中的具体发展路径,最终提出对未来社区建设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整合以往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将空间理解为社会关系的综合和生产活动的结果。该理论推动了学术研究的空间化转向。在城市发展史上,城市更新是一个现代事件。随着城市更新实践的不断推进,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价值日益凸显。从表面上看,城市更新是物理空间的改造;但从本质上看,城市更新是一种复杂的空间生产活动。在资本增值逻辑的支配下,空间生产具有同质化、碎片化和等级化等价值危机。为了避免这种危机,其解决途径就是打破资本增值的单一逻辑,谋求空间生产的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