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陈宏谋是清代有较大影响的一代名臣、学者和诗人。陈宏谋一生交游广阔,如尹继善、徐树屏、张延玉、鄂尔泰等人都是他的交际对象,这些群体在他的一生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陈榕门先生遗书》、《清史稿》、《陈宏谋家书》等相关文献,从同仁僚友、前辈宿儒、重臣权要这三个群体来考察陈宏谋的交游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游对陈宏谋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理学名臣陈法与当时知识精英的代表陈宏谋的交往有水乳之契。陈宏谋曾多次疏荐陈法于朝。又出资刊印陈法的著作《易笺》、《醒心集》、《敬和堂文集》等。通过考察陈法与陈宏谋的交往,可以对陈法的学术事业、行藏出处、思想情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3.
陈宏谋,清雍乾之际第一流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本其所学,施行善政,深得为治之本。本文着重阐述陈宏谋吏治改革的方法、原则、措施等吏治思想及主张。旨在揭明陈宏谋吏治改王思想及主张对清雍统之治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宏谋关于西部开发的经济思想与实践,主要有如下三端:一、重农务本,以民养民;二、发展经济、自由贸易;三,培养人才,传播技术。种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陈宏谋不愧为我国清代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5.
陈宏谋关于西部开发的经济思想与实践 ,主要有如下三端 :一、重农务本 ,以民养民 ;二、发展经济 ,自由贸易 ;三、培养人才 ,传播技术。种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陈宏谋不愧为我国清代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陈宏谋研究的跨学科、多角度、分层次的理论与方法,更有利于发掘和揭示陈宏谋及其研究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实作用,学术研究在"学"与"术"关系中更好确立文献研究方法与理论研究方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意义,从桂学研究的地方文化及其学术视野的理论与方法立足,更好推进陈宏谋研究的深化与地方文化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宏谋(1696~1771年),广西临桂横山村人.他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一位“理学名臣”.他二十七岁中进士,入官场,此后做了四十多年官,终年七十六岁.历任知府、巡抚、总督和郎中、尚书、大学士等要职.他的一生,主要从事政治,并没有直接到学校任过职,这似乎与教育关系不大.但其实,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其重要职责就是“化民成俗”,工作是以“教学为先”,陈宏谋正是这样做的.根据史料记载,陈宏谋在做官的几十年时间里,自始至终都很重视教育.他每至一地,皆深入了解民情,诸如士子读书勤惰如何,境内有无书院、义学,现有馆师生徒多寡,何项经费若干等等.“他若社仓、育婴、养济诸堂,必计及久远,不以虚文塞责.”(《国朝先生事略》)“辑古今嘉言懿行,为五种遗规、尚名教、厚风俗,亲切而详备,奏疏文檄,亦多为世所诵.”(《清史稿·陈宏谋传》)可见,陈宏谋在做官的时候,从事了大量的教育活动.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对清代有过重大影响.可说他是清代一位很知名的社会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全国有名的优秀出版社,她以精品迭出而闻名于世。近日又影印出版了广西桂林图书馆珍藏近半个世纪的孤本原作《陈宏谋家书》,这不仅是我区古籍整理出版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在近年内抢救孤本原作使之能公诸于世,更好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明服务的重大学术成果。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历一六九六年)九月,是)一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他于雍正元年(公历一七二三年)考中进士,直至七十六岁高龄去世(乾隆三十六年,公历一七七一年),为官四十八载,历任…  相似文献   

9.
广西临桂人陈宏谋乃是清朝雍乾期间一位政绩卓著、蜚声朝厨的官员,亦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为官30多年,宦迹遍及12个省份,入仕后历任知州、道台、布政使、巡抚、总督、尚书、大学士等职。陈宏谋从政治世,务实为民,屡有治绩,其中在云南所取得的成绩,乃是他一生卓著政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研究陈宏谋一生的治政实绩,就必须对陈宏谋在云南的突出政绩有所了解。本文试图对陈宏谋在云南任布政使期间的主要政绩作一些探讨。 云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聚居着彝、白、回、藏、哈尼、傣、僳傈、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崩龙、独龙、基诺、苗、瑶、蒙古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生产生活习俗的差异,滇省生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康熙年间,吴三桂在滇省起兵叛乱,使滇省一度成为战场,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环,人口减少,土地荒芜。雍正时,鄂尔泰在滇实行改土归流,但在这一过程中,少数土司头目在被革职之后,不甘退出历史舞台,不时拼命反抗甚至发动叛乱,骚扰地方。凡此种种,均给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时间是讨论曹雪芹卒年的关键。因为在《懋斋诗抄》的原件上,《古刹小憩》《过贻谋东轩》《典裘》和《小诗代简》这4首诗是紧密接连抄写的,没有剪贴的痕迹;又因为《过貽谋东轩》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所以,《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乾隆二十五年春曹雪芹不在北京。"上巳前三日",应为二月底。敦诚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日到北京北郊山区旅游,不在家;因此,《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不会写于乾隆二十七年。敦敏所主办暨邀请的这次聚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预言的聚会)的地点是敦敏家,不是敦诚家。  相似文献   

11.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的写作时间是讨论曹雪芹卒年的关键。因为在(《懋斋诗抄》的原件上,《古刹小憩))《过贻谋东轩》《典裘》和《小诗代简》这4首诗是紧密接连抄写的,没有剪贴的痕迹;又因为《过胎谋东轩》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所以,《小诗代简寄曹雪芹》写于乾隆二十六年春。乾隆二十五年春曹雪芹不在北京。“上巳前三日”,应为二月底。敦诚乾隆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日到北京北郊山区旅游,不在家;因此,《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不会写于乾隆二十七年。敦敏所主办暨邀请的这次聚会(《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预言的聚会)的地点是敦敏家,不是敦诚家。  相似文献   

12.
楷模形象的构建和变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十分紧密的勾连。陈宏谋作为清雍正乾隆年间的"最"贤能之官吏和效仿对象,其楷模形象因时代需求不同而经历了从"18世纪当朝的能吏"到"19世纪的革新家的政治榜样",再到"20世纪道德文化典范"的变化。从陈宏谋楷模形象变迁中,可以管窥自清代以降中国社会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3.
陈宏谋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理学名臣,同时亦是一名积极倡导"理学以经世"的经世学者。在以往的学术谱系中,其经世思想一直不为人关注,如同其他学者一样,陈宏谋深受不同学术观点的影响,在这一点上,他没有特异之处。但是,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对其时代及后世经世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理学"为基础,倡导"学"、"政"合一;关注现实改革以及以书为教、积极传播理学思想构成了其经世思想的三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清朝入关后的立法活动,虽以《大清律例》为代表,但不限于《大清律例》,除去律以外。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法制建设。但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当然就是律和例了。在清代,律,就是大清律;例,就是条例。清王朝建立后,曾于顺治四年(1647年)、雍正三年(1725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分别颁布了《大清律集解附例》、《大清律集解》和《大清律例》三部正式的成文法典,最后定本律四百三十六条,附条例一千零四十九条。本文主要论述律例之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周易》作为古代文化典籍,被誉为群经之首,智慧之源,蕴含着丰富的修德养民、谦恭待民、廉政为民、诚信对民的思想。探究其思想,可以为当今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尤其是唐初,据《贞观政要》记载,其时“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民".这种局面的形成和延续,是和唐初统治者运用法律手段反对腐败,提倡廉政,严惩贪赃枉法以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唐初严于治吏,严惩官吏贪赃受贿的立法思想,集中体现在重视官吏的选拔和考核,以及严惩贪赃受贿的官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廉政问题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其研究大都倾向于腐败的定义、原因、危害及预防,较少专注于廉政思想探析.毛泽东廉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毛泽东廉政思想进行解读,可以为我国当前廉政制度建设提供思路及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该加大对于传统儒家文化中廉政思想的挖掘力度。尤其是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更是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如其中蕴含的勤政爱民、富贵有道、加强修养等思想,都可以为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湘南学院学报》2019,(3):17-22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践行者。《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是最早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思想渊源,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初心,指明了奋斗目标。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中的党建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20.
收藏于甘肃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是目前唯一未曾影印出版的存世《四库全书》,很值得研究。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钞成装订完成时间,学界异说纷呈,影响了对该书的研究和使用。而通过考证《乾隆朝上谕档》、《乾隆御制诗集》、《清实录·高宗实录》、《十朝东华录·东华续录》乾隆卷等相关记载,辨析其他几种说法不妥之处,可以肯定“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说法是唯一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