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教师应当自觉、主动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分析我国抗疫实践与抗疫精神,传授我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哲学思维;用抗疫实践与抗疫精神中的真善美丰富教学元素,充实教学内容;用抗疫精神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
校园精神是包含多种优秀品质的时代新文化、新力量,它对青年一代的塑造与教育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完全可以拥有一席之地。校园精神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形态、意志品质提供好的保障,针对如何开展将校园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研究将会为这一状态提供一些思路与启发。本文针对校园精神的融入路径与遇到的挑战与机遇引发相应的思考,力求从中获得一些灵感,为这一路径的探究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群同心、水乳交融是沂蒙精神的核心要义,军民情深、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的鲜明特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将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激励价值和教育价值,有利于解决以往思政课中新时代感不够强烈、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容易脱节、实践应用性不够突显的问题。新时代,应从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发力促进沂蒙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沂蒙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和探索的优秀素材。分析"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性,通过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丰富校园"五四"文化、拓展学习形式、挖掘"五四精神"内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战争,又是一趟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诸多感人事迹,可以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素材。深入分析爱国主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内容、方法,对于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厚植爱国热情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融入目的、融入内容、融入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将"抗疫"元素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浙江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赋予浙江精神丰富的内涵,它内含着奋斗、奉献、创新的精神品质.浙江精神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精神动力,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具体展现,是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而要得以实现就要从融进日常生活、融进课程体系、融进校园文化、融进高校教育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朋辈教育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朋辈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认同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更好的探索高校朋辈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示范、互助作用,本文从探索朋辈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出发,分析出朋辈教育是建设原则和方法,从而凸显出朋辈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总结出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实效性体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9.
心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生共存。新时代,面对青年学生更为开放、复杂、多元的心理发展倾向,高校心理教育呈现出人本性、实践性、差异性、现实性、发展性等丰富特征。按照为青年全面发展增力、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互补、对接立德树人目标的逻辑必然走势,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繁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优化综合心理教育的实施路径,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于牺牲;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患难与共等.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品格.有必要应用长征精神充实并优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开展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活动,并...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积累,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以期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有效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价值,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切实解决大学生拥有深厚爱国情怀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主旋律影视作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自身改革与创新,不断以更加富于表现力与观赏性的形式对宏大历史主题下的普通人物进行细致描绘,在对现实生活更为细腻的体察中将他们处理为更加多面立体,和蔼可亲的形象。因此,在倡导学党史、知党史,“知来路,明去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深刻认识主旋律影视作品带来的影响,把握其政治性与艺术性、时代性与历史性、人文性与思想性、娱乐性与教育性。同时,在剖析对思政课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意义的基础上,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积极探索融入路径,最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优秀文化正承受着外来思想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艰巨挑战,基于此时代背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党史是建党以来的历程记录,不仅包含着伟人思想,还蕴含着百年来的实践智慧。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助力其成长为对国家有贡献、对社会有用处的人才。鉴于此,本文将展开讨论,探索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在我国建设的初期以及不断的发展中所呈现出革命精神不仅对我国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思想支撑,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我党在战争年代的坚持下来多亏了革命精神的引导和支撑。目前虽然我国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传统的革命精神文化应该继续传承下去。高校中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教育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以及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大钊精神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充分发挥大钊精神的育人功能,立足教育整体观,提出大钊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六位一体”途径,让大钊精神成为广大青年学子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和视野思路的愈发开阔活跃,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如人文素养欠缺、审美品味低下、艺术修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在价值观形成发展初期的高校学生中表现得愈发显著,这说明当前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缺陷和漏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急需创造性地运用更具感染力的技能和载体来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交通大学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由此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西迁精神.进入新时代,高校应重视西迁精神的育人作用,将其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从健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实践育...  相似文献   

19.
红色资源承载着革命先烈不懈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是当下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分析,发现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将二者进行相互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实现路径,如组织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活动;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等竞赛活动和建立大学生红色教育网站等。通过上述解决措施的提出,以期推动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党和国家坚强领导、果断处置,有效阻止了新冠疫情的蔓延。在抗击疫情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讲好抗疫故事,讴歌抗疫精神,既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又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