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教育发展中人们往往将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设计合理的教育制度等等同于教育正义,忽视学校教育中长久而广泛存在的情感排斥、价值否定、身份拒绝等教育不公问题。霍耐特承认理论认为,承认是社会正义的价值所在,体现了自我和他者的相互确认。为此,以霍耐特承认理论为出发点,探析教育正义缺失问题,在重构教育共同体、教育范式和教育内容中解决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身份排斥、价值否定、情感冷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利益,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矫正是社会正义的重要论域。在平等、公正的原则下,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满足不同人的发展需求。教育公平的实现基于社会理念中的共同标准,同时也受制于既有的制度环境和利益结构。它的正义取向体现为平等、补偿和发展三个原则。要实现教育公平,制度必须有效保障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以及政府教育权责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尽管配置正义理论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和基本善的均衡分配,有助于教育正义的实现。但由于其视域的局限和偏颇,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其理论视域需要在实现配置正义基础上借助关系正义理论予以审视,共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图景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公民实现基本的受教育权,需要拥有合理的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权利的物质基础.公民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寡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支付能力以及政府所能够提供的公共资源.个人的支付能力受制于公民个人所处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存在着实质上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面临这种不平等,政府有义务出台正义的教育政策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政府出台的教育政策应当遵循怎样的正义原则,如何与这些原则达到契合,什么是正义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应选择一种正义观进行剖析,而罗尔斯的《正义论》系统提炼的正义二原则恰可作为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分配正义范式几乎是解决教育不公正问题的唯一方案,但是教育分配正义并不能矫正微观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中的不公正行为,也无法消除人格蔑视、尊严羞辱、身份拒绝、价值歧视等教育不公现象。本文用承认正义理论审视这些教育不公正现象,以推进教育正义从"分配"向"承认"的价值转向,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效用、正义、承认: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教育的公共品性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利益博弈而自发地生成,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必须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才得以实现。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既要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教育促进社会、社会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也要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正义视角,以使教育资源最大程度地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地分配;同时还要强调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承认维度,通过平等身份的文化认同,使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参与,而避免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排斥。效用、正义、承认共同构成了教育资源合理性配置的三个维度,同时也成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分配正义是一个涉及如何在社会群体及个体中间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更为公平的问题。一直以来,有关教育的分配正义之理论,主要关注封闭社会中的稀缺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在封闭的社会体系中,教育的正义取决于分配的程序公平,并且倾向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给那些天资优异的年轻人。社会基本结构的封闭性,使得因教育而形成的个体特殊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得以实现。但是在开放的社会里,关注教育资源分配的正义理论就会面临因个体在国际间的流动而带来的权利享有而职责缺失的困境。因此,需要根据开放社会的正义环境,在传统的教育分配正义理论的基础上,把有关与能力实现有关的职责分配纳入到教育资源分配的题义之中。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使“数字正义”成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正义是对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合法性的判断,意指教育评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秉持了社会正义和道德关怀的立场,从而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教育需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算法正义与数据正义三种形式。然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迈向数字正义时,必须警惕教育评价过度计量化、智能评价算法偏误与智能评价数据异化的价值风险,进而规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可能引发的数字非正义现象。为保障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数字正义的实现,要建构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一要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意义,树立“需求本位”的分配原则;二要保障智能评价算法的人机协同,确保“合目的性”的算法运行;三要把握教育评价数据的应用边界,彰显“以人为本”的数据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相似文献   

10.
批判教育学以批判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实现社会正义和个人解放为己任,而包华士的生态正义教育学则认为关于社会正义的问题需要在更广泛的生态正义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二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分歧和论争,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生态和生态正义观。二者对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关系,或者说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均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教育正义——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教育规模发展迅速,然而教育在高效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问题,即教育正义性的问题。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因而教育正义与否则是检验教育制度的首要价值标准。因此,教育的高效性与正义性之间的矛盾,教育正义怎样实现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需以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义务为切入点,将该问题放到社会体制的背景中,社会体制便是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正义维度,以分配正义与补偿正义、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为基本的分析概念。由此,在法哲学与伦理学的视域内,教育公平问题便转化成了受教育权利作为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如何公平实现的问题。同时,在应然与实然的范畴内,在国家与公民、国家与个人等关系范畴内,公平与正义作为法律价值则指向了受教育权利如何得以公平实现上。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在配置时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原则。罗尔斯关于正义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站在超越阶级和社会的角度,对正义进行了详细论述,也对教育公平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做了分析,并依据此原则对我国现在存在争议的一些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制度正义是教育公平的首要价值。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现状不容乐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依然严峻。教育公平保障体系必须建立在制度正义这一伦理基石之上,把制度正义贯穿于教育制度的供给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平等地分配受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别配置教育资源,对处境不利的人予以教育资源补偿,以此构建教育公平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16.
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是当代中国社会公正的两大现实问题。本文梳理了公平正义这个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理论渊源,考察了马克思解决分配正义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指出了公平正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现实问题,初步得出了解决分配正义和教育公平问题的实际路径:确保公共财政的正义性、完善分配机制和改进税收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学说对研究法与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问题有较大的启发作用。罗尔斯论述了正义二原则的实现过程,提出了政治正义、经济(分配)正义和个人正义问题,并论述了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对正义的严重侵犯下,人们可以采取良心拒绝、非暴力反抗的方式拒绝服从法律。在承认实体公正难检验性的前提下,“视为公正说”正是罗尔斯“纯粹程序正义”在司法审判中的体现。就法治建设而论,国家在立法时应当更多地考虑予弱者以更多的权利配置,在司法时也应考虑保护弱者的原则得以更具体的贯彻。  相似文献   

18.
社群主义理论为我们在中国语境下审视教育政策的正义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社群主义的理论视野里,正义的教育政策既要保障教育资源的自主与公平分配,还要引导社群走向公共的善。正义是社群成员的共识,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制定是正义的教育政策生成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正义是教育活动追求的首要价值。班级教学场域是践行教育正义基本理念和受教育正义引导、规范的基本单位。由于相关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许多违背教育正义基本理念的现象,如过度地干预学生的自由、忽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个性、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不公正、教学内容僭越儿童的生活等。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环境和改变教学模式是促进教育正义在班级教学中更好实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教育的公平性并使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现是近几年教育研究中的一项热点。考察教育公平如何可能有许多观察维度和考察路径,原有的以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配置正义观在实践教育公平芳面有难以逾越的局限。只有从多元正义的维度出发,对如何实践教育公平做理论阐释,才可能避免单一的分配正义视野下教育公平难以实现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