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  相似文献   

2.
地震反演中约束模型的建立,特别是多井、断裂发育区的三维复杂约束模型的建立,是地震波阻抗约束反演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反演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地震、地质综合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测井资料垂向井孔轨迹约束、地质层位横向控制约束、断块约束、地层沉积模式和接触关系约束等三维约束模型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胜利油田胜坨地区三维复杂区块实际约束模型的建立和反演,证明了该方法行之有效,大大提高了反演结果的精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9年 9月 2 1日 ,我国台湾南投地区发生 7.6级大地震 ,它是由台湾中部大茅—双冬及车笼铺两块断层受到挤压 ,造成剧烈上升及平行移位而形成 ,台中市地震台观测并记录了地震曲线 .现就地震波引起地面水平和竖直振动原因做具体分析 .一、地震及其有关的几个概念图 1为便于分析 ,引入几个概念 ,如图 1所示 ,Z是地面下引起地震的地方 ,称为震源 ;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 N 称为震中 ;地面上某点 T (以下称观察点 )到震中的距离 L称为震中距 ;点 T到震源的距离 s称为震源距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h称为震源深度 .二、地震引起地面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地震与避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地震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有的地震破坏性极大。  相似文献   

5.
主题四地震     
《高中生地理》2005,(4):46-47
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2.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4.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深度。5.震中距:从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6.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等级,用里氏为单位。7.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8.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水库地震)。9.构造地震的发生过程:岩石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倾斜或弯曲变形,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限度时,岩层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  相似文献   

6.
基于程乾生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属性层次模型(AHM),从震源、震级、地震时间,以及地震灾区地形地势、建筑物防震性能、人口密度等多个方面,根据云南从2001年到2015年地震数据来对云南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分析实际情况时,属性层次模型(AHM)的方法正确,灾害评估符合实际情况,可以运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领域中,有效探测地层的层位、厚度、地下构造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面波勘探方法已逐渐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传统锤击震源面波勘探能量弱、信噪比低、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严重影响该方法的勘探效果;用连续夯击作为地震激发能量源弥补了锤击震源的不足,提高了面波勘探的信噪比和探查精度;利用面波勘探在相同场地条件下采用锤击震源和连续夯击震源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探讨震源的使用对探查精度和分辨率的影响,为以后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夯击震源面波勘探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当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 ,从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发生和预报的过程中也包含了许多数学知识 ,了解和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灾害、避免损失 .一、振源、振源深度和震中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把震源深度在 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 ,占地震总数的 72 .5%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震源深度 60 ~ 3 0 0公里为中源地震 ,中源地震占地震总数的 2 3 .5% ,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  相似文献   

9.
一、震源深度【例1】东日本大地震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致使海底地壳出现长约400km、宽约160km的裂缝。(1)大地震发生后,某地震观测站测得地震波的纵波速度v_p=10km/s,横波速度v_s=5km/s,地震观测站T测得纵波与横波的时间差为20s,则地震观测台(T)距震源(Z)  相似文献   

10.
“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地壳中产生初始震动的地方叫震源,它垂直投影到地面上的点称为震中,从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为0-7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70-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300-700千米的  相似文献   

11.
煤田反演的声波测井曲线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声波测井作为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桥梁,作为测井约束反演的基础和核心,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声波测井曲线品质不好或没有声波测井的地区,人们应用Gardner或Faust等经验公式构造声波测井曲线。这些经验公式砂、泥岩层比较适用,而对含煤地层则不适用。因此,本文提出声波测井曲线重构的方法,即密度、电阻率转换速度加权法,将密度、视电阻率等曲线转换成速度曲线再加权求和。该方法在煤田地震反演中应用,提高了反演的置信度。  相似文献   

12.
地震成像是获取煤矿井下地质结构和应力分布的有效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初值和多解性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针对二维地震成像提出一种新型反演方法,即以非线性方法PSO进行寻优,避免了对初值的讨论,同时引入应力值变化方向对成像过程进行约束以降低多解性.数值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将反演结果与真值间平均距离降低了5.1%,距离方...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03.82°,北纬33.20°,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2017年8月9日7时27分52秒,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东经82.89°)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千米。中国古代,人们会将地震归于国君不贤,上天震怒而使地动。时至今日,人们已经能够明确地震的成因。发生地  相似文献   

14.
费澎 《华章》2011,(14)
本文对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技术中的反演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通过对初至拾取、均匀介质微地震源位置的反演、非均匀介质中基于正演模型的微地震反演、微地震资料反演的实际应用这五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蔡安宁 《地理教育》2010,(10):58-59
一、普及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地理教师应科学介绍地震知识,给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历史上几次重大地震的情况以及我国地震带的主要活动区。还可陆续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观看录像、听讲座、讨论、上网查资料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地震如何发生及传播,地震类型、地震分布,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烈度,  相似文献   

16.
罗真 《中学生百科》2011,(30):35-36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位于宫城县以东,西太平洋海域三陆冲,震源深度20千米,宫城县的首府仙台市是距离这次强烈地震震中最近的城市,约  相似文献   

17.
地震物理ABC     
吴忠良 《物理教学》2013,(2):2-5,59
本文介绍现代地震学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矩、地震频度、互相关系数、地震辐射能量、震源谱、烈度、地震预警、Q值等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逐渐增加,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地质目标的采集方法研究越来越重要,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反演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运用波动方程正演技术设计地震勘探采集方法,研究偏移成像效果,分析采集结果能否达到地质目标的需求,通过反复模拟处理分析,优化观测方案,使得最终确定的采集方法能够解决地质问题,获得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减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一、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地震是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地震发生时,震源处急剧释放出能量,并以弹性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弹性波能量可用其振幅大小来衡量。地震台根据地震仪上记录到的最大振幅来测定地震的能量,并推算出地震的震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M)和震源发出的总能量(E)之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20.
1995年伊始,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较强的地震。1月4日下午3时。我国广西西部大化县贡川乡等地发生了3.8级地震。虽是小地震,但震源距地表仅2.5km左右,破坏较为严重,有2人受伤,经济损失达200万元。1月10日,广西北部湾沿海又发生了6.2级地震,由于地震源位于海上,损失较少。而在同一地区的10天前(1994年12月31日)发生了6.1级地震,受伤者达400多人。广西在10天连续发生了三次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