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公民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问题,导致人们的隐私受到威胁.对此我们要尽快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准确界定,并增设新的规定范围,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才能让公民权益得到有力维护.本文首先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刑法保护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总结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遭到侵犯的情况层出不穷。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促进信息合法交流方面和很多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重视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既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也结合我国现实的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文从民事角度出发,分析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探索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的权利民事立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民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裸贷"等侵犯大学生个人信息权方式而存在的校园网贷,既危害着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也影响着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我国《民法总则》的颁布,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予以确认和保护,并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也为依法防范和治理校园网贷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不断发生,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日益凸显。《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个人信息行为明确纳入刑法保护的范围,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进步,更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作为新增的罪名,由于立法缺陷及现实等因素,对该罪的理解存在分歧,在司法实践中的操作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信息成为有价值的商品,批量信息的收集、利用成为可以牟利的"行业",其中对个人信息的滥用将给公民个人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困扰,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法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因此,从个人信息的概念、性质等个人基本问题着手进行研究,提出保护个人信息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张娅 《职大学报》2015,(1):84-89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客体应为公民个人的信息权以及国家对公民身份的管理秩序,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观要件为故意。司法实践中侦查取证困难、起诉主体不明确造成了该罪认定中的困难。应明确相关主体的行为规则以及该罪的具体界定标准,并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消费者个人信息越来越遭到频繁侵害,而我国并没有完善的相关法规与制度,这对个人信息的安全带来了危机。本文通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具体的举措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同互联网高度融合,网络空间体育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体育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体育领域巨大的潜在危机。主要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认为:网络空间体育个人信息保护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技术途径与法律治理;在技术层面,体育个人信息保护应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的差分隐私保护技术;但是先进技术也不是绝对安全,技术与法律制度同步建设是保障网络空间体育个人信息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体育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者应当遵从法律规定的基本原则,充分保障体育个人信息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承担信息安全义务。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采取"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元化客观事实证明标准.这种一元化的、高标准的证明程度对行政效率的实现、成本的节约、公民权益的保护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行政程序、证明标准等,以确立被告对行政程序事实达到何种程度的证明标准,才符合行政程序合法的认定.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将首次作为民事权益的一种被纳入民事领域的最高立法保护。但学者们对于是否确立"个人信息权"仍有争议。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必要确立个人信息权并与隐私权相区分。我国还缺乏一般性规定;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还处于消极保护权能,未谈及积极保护权能,信息利用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信息利用者在利用的过程中未涉合目的性原则;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督与追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公安部推出的身份证号码信息查询服务,社会各界评价不一.有必要从各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下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行政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行政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行政信息公开如果缺乏合理的限制。则极易危害到个人信息安全。行政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可以运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调整,使二者保持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数据权力伴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在平台上出现,对告知同意规则造成了重大的冲击。现有以私法保护为基础的改进方案仍不能摆脱原有告知同意规则的窠臼,其问题根源在于难以应对数据权力的不对称性、外部性和社会性。因此,应当以宪法规定的个人信息权为基础,引入以行政监管为代表的权力保护模式。行政机关以间接监管与直接监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敏感信息处理行为的市场准入、高风险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安全审查、第三方监管以及元规制四大制度,促进个人信息保护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是促进政府转型的必要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的缺乏,导致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以个人隐私为借口不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或者将本应当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毫无保留的公开,给公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所以,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进行区分是保证公民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首要前提。但是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重叠性和时间性导致二者非常容易混淆。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分析方法,从为区分必要性、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关系、列举式的不规范以及进行区分当坚持的原则试进行论述,试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同于国内通行的将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进行列举式阐明,提倡对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进行原则性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对网上个人信息保护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认知存在的问题以及因个人信息泄露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以降低因对个人信息保护认知的不清而产生的资讯不确定感,确保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务电子化的发展,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受到极大威胁,我国亟须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我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在历史法律文化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且其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和理论方面较为发达,因此,研究分析台湾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大陆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元利益并存的个人信息打破了传统的权利思维路径,个人信息的财产利益是否能够纳入人格权保护在理论上有争议。但是从人格权自身的发展、人格与财产的关系以及各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实践来看,以人格权为依托仍然是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进行公益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民法典正确实施的重要力量,是助推二十大精神落实的重要方式;其现实困境表现为适用条件和指向较单一,主体和诉讼请求欠明确,诉前程序和设计显单薄;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可以采取制定公益诉讼的专门法律,建立并完善惩罚性赔偿机制,创设健全胜诉的奖励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庄阳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具有双重面向,其在网络空间内的大规模推广催生了一条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犯罪黑色产业链。现行刑法主要存在以下规制困境:一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适用困难;二是理论与实务对破解人脸验证行为的定罪存在分歧;三是非法使用人脸信息的规制缺位。对此,应当从人脸识别犯罪产业链的各环节入手,非法收集行为应通过实质解释将人脸信息归为“公民个人信息”,进而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规定。破解人脸验证并未破坏数据和系统安全,应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系统罪。非法使用行为需结合行为性质与用途具体判断,确定相应罪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