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电磁场的边值关系和菲涅耳公式出发研究了光波在介质分界面处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关系。通过Matlab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半波损失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给出了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随入射角度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波斜入射下的地基动应力路径,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变化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动力响应奠定理论基础。创新点:1.从数学上证明斜入射P波在任一深度的地基中形成的应力路径在剪应力分量(偏差正应力-水平剪应力)组成的平面中为一个斜椭圆;2.分析了P波入射角、土体泊松比和单位波长深度对斜椭圆应力路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方法:1.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的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地震波在自由界面的反射,推导土体中任一深度处由P波斜入射产生的动应力,并表示成由剪应力分量组成的平面下的应力路径(公式(9))及该应力路径的特征参数表达式(公式(A12)~(A14));2.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参数敏感性(图7、9、10和12)。结论:1.虽然证实P波斜入射引起的应力路径为斜椭圆形式,但在地基深度、入射波频率和波速的特定组合下,斜椭圆仍可从斜线一直变化到圆形,形式较为多样化;2.P波斜入射角度在30?~60?时引起的动偏应力幅最大,最大可达同等条件下其它入射角产生的动应力幅的2倍以上;3.斜入射角大于45?后,斜椭圆路径形状几乎不随入射角改变,在研究范围内以竖直扁椭圆形为主;4.土体饱和度大于70%时,泊松比的变化对土体斜椭圆路径形状影响不大,但动应力幅随泊松比增大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单层弱吸收Ⅱ型界面的一种构型,分析了TE偏振的平行光束在这种界面上反射时的纵向位移,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存在着一个临界角,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其纵向位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纵向位移则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此外,还分析了纵向位移随介质层厚度以及折射率等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储气库裂隙介质分形特点以及储层运行压力变化对储气库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分形维数改进储层裂缝与孔隙系统中的气水相对渗流模型;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模拟裂隙储层天然气注采渗流过程,研究含气饱和度、分形维数、裂隙尺寸比对储气库储层运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介质中分形维数对气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相反,储层运行压力与裂隙介质分形维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采用的计算模型考虑了裂隙储层的分形特点及气水边界条件,计算精度提高了3%。  相似文献   

5.
利用菲涅耳公式讨论光从界面上反射时的相位变化,得出各种情况下,反射光的相位变化与两介质的折射率及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计算并且绘制了自然光在介质界面上入射时,其反射光的振动矢量在垂直和平行于入射面的反射率分量 P_n、P_p 随入射角变化的曲线,定量分析了两个分量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于光的传播规律,主要是掌握光在2种均匀介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以及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复习中,要做到能正确分析光在介质界面处所发生的传播现象,并能正确运用相应的传播规律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8.
反射的平面偏振光振动面的旋转和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光学教材在讨论光在界面上反射时,仅讨论了自然光在界面上反射的某些特点,而偏振光在界面上反射时也呈现出许多特点。从菲涅耳公式出发,平面偏振光在介质分界面上反射光的强度和振动面旋转对入射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地震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地震是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地震发生时,震源处急剧释放出能量,并以弹性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弹性波能量可用其振幅大小来衡量。地震台根据地震仪上记录到的最大振幅来测定地震的能量,并推算出地震的震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M)和震源发出的总能量(E)之间的关系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菲涅耳公式,讨论了线偏振光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时,反射光的偏振态与入射角、折射率、入射线偏振光矢量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问题的压力不稳定响应,考虑了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分形特征以及应力敏感地层中裂缝发生形变的问题,建立了应力敏感地层双重分形介质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以求解数学模型;此外,还给出了典型的压力曲线图板,并利用这些图版对模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探讨了分形参数、变形参数、双重介质参数以及井筒储集系数变化时压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1 地震波的特点 地震波是由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机械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传播,是造成建筑物严重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线弹性微结构理论和黏弹性理论,讨论了带孔隙损伤的黏弹性材料压力容器问题.所得的解是准静态的.应力的解和线弹性的压力容器的应力解相同,位移场和损伤场与带孔隙损伤的线弹性材料压力容器问题的位移场和损伤场相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内部反射裂缝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分析模型.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蠕变试验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Prony级数以赋予模型中面层粘弹性材料属性.基于粘弹性理论、时温等效原理、断裂力学及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利用半正弦荷载模拟动荷载作用,以断裂参数J积分以及复合应力强度因子作为裂缝扩展评价指标,对路面反射裂缝在不同车速、不同环境温度以及不同材料阻尼系数等条件下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反射裂缝断裂参数值随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结构温度下的断裂参数差异不明显;断裂参数曲线随阻尼比的增大而逐渐后移,且最大值逐渐减小.因此,通过改善车辆行驶条件以提高车辆行驶速度,以及通过改进材料组成来增大沥青混凝土阻尼系数,都能够有效延缓反射裂缝扩展速度,延长路面的正常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基于菲涅耳公式讨论了在内反射条件下,等振幅TE和TM线偏振光以不同入射角入射时反射光偏振状态,发现在入射角满足0≤i1≤ic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其振动方向随入射角增加变化;当ic<i1<90°时,反射光为左旋椭圆偏振光;当i1=90°时,反射光又蜕变为线偏振光.  相似文献   

16.
问题为什么照相机镜头前要加一层增透膜?加多厚合适?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有反射,若反射光干涉相消,能增加透光量,减少反射量;若反射光干涉相长,能增加反射量,减少透光量,则形成灰暗背景.  相似文献   

17.
致密储层有效开发的实现通常多采用水平井技术和体积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技术的增产原理在于,能够在水平井周围的致密储层中形成裂缝网络,有效提高致密储层的渗透能力,同时,体积压裂裂缝网络伴随有高度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建立水平井地质模型、裂缝网络模型、双重介质模型,有效地模拟了水平井复杂裂缝网络的组织结构,以及复杂裂缝网络中流体的...  相似文献   

18.
多波混频是非线性光学效应的一种应用。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特点是介质对光的响应呈非线性的关系,此时,光在介质中传播会产生新的频率,不同的频率的光波之间会产生耦合,独立传播原理和线性叠加原理不再成立。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不同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界面张力对残余油乳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扩张黏弹性影响残余油的启动和运移,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存在协同乳化效应;界面张力降低到10-2 mN/m后,界面扩张黏弹性对残余油乳化作用的影响增强;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