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的诗富于变化,是人们称誉的特点,人们都称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其实杜甫的诗歌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歌中浪漫与现实交融,内容题材创作手法上相互渗透,是其诗歌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草堂诗中很多描写到了饮酒,尤其在公元761年春天创作的诗歌作品中,饮酒诗大量出现。本文试从诗人心理、生活环境、交游情况、邻里关系四个方面分析饮酒诗于此时集中创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4.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共写诗1400余首,他在长江三峡地区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诗歌480首,在艺术质量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鲜于煌教授的新作《诗圣杜甫三峡诗新论》对杜甫的三峡诗歌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如何全面认识杜甫及其诗歌创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闲适诗是指具有悠闲安适心理和审美特征的诗歌。通过对杜甫闲适诗的初步探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杜甫个人思想和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前人创作对其写作的影响,介绍了杜甫闲适诗的创作背景,从而为杜甫诗歌和闲适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8.
诗人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各自诗歌的不同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可以说,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独  相似文献   

9.
近代诗人吕碧城,创作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热爱祖国,关心民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诗歌。其诗主要学习屈原、李白、杜甫。风格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她是近代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  相似文献   

10.
冯凌云 《中学文科》2007,(6):100-100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典诗歌成就辉煌,优秀诗人浩若繁星,诗人由于各自的生活时代不同,经历各异,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形成了各自诗歌的不同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苏轼的豪迈、清照的婉约……可以说,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艺术风格,对我们鉴赏古诗有重要意义。古典诗歌常见的风格有以下10类:  相似文献   

11.
杜甫诗歌展现了诗人饱满、庄严、凛冽的生命状态,显示了诗人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基本态度,表现了诗人助君济世、自觉为诗的生命追求。探讨杜甫诗歌中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追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杜甫在京城长安时期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在京城长安度过了十三年的时间,在模仿和掌握前代大师"京城诗"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京城诗,被称之为"第二代京城诗人"。关注杜甫的京城诗歌创作,对于理解杜甫及其创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激情。在诗歌艺术上更是起到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巨大作用。而金代的元好问也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歌同样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通过分析会发现杜甫和元好问无论是在诗歌内容、艺术风格,还是理论创作等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无疑,生于后世的元好问对杜甫的精神和遗产是有所继承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五排诗《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是杜甫生平最长的一首赠友诗,长达一百韵,总计千字,洋洋洒洒。全篇叙议谨严有章法,书写挥洒自如,对仗精密而工整,用典繁多且讲究,笔力惊人,气势磅礴。它是杜甫夔州诗中的长篇巨制,风骚独具,在杜甫五排创作中属佳篇,展示了诗人晚年"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全唐诗》一书中,就收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近三千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多产作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充分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杜甫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他在草堂时期创作的诗歌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重点和研究热点。文章试图对杜甫草堂诗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小结,以期为广大学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参阅资料,从而便于建立学术增长点,更系统、准确地把握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大量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主要表现在:及时地记录了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广阔面貌,并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乃至整个七律诗的发展史上,杜甫和李商隐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比较两位诗人的七律创作艺术,可以发现李商隐在对杜甫七律章法、句法的学习模仿的同时,却能另辟蹊径,自具面目,这主要表现在诗歌中则为对仗灵活巧妙,分承由浅入深,句法变动不拘。  相似文献   

19.
与同时代及其前代诗人的创作相比,杜甫的口号诗的基本特点是:将时事打入创作当中,拓宽了口号诗题材领域,提高了口号诗的诗品,且数量多,多七绝。这些创作特色既与时代创作风尚有关,也体现了诗人自觉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春景诗共有四十多首,除了沿用传统的主题外,杜甫用春景诗来表达思归与忧国之情,这是对春景诗主题的新开拓。这与杜甫所处的年代、杜甫的个人经历与追求有关。这种开拓对后世诗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