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社交媒体多任务使用的行为。以压力交互理论和“压力源—应变—结果”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扩展的研究模型:技术特征—压力源—应变—结果。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462份有效样本,并使用SPSS 22.0和Smart PLS 3.28对收集的数据和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学习有用性、感知社交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有用性都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多任务使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交媒体多任务使用通过认知分散的中介作用对学业表现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使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多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释放压力,以降低社交媒体多任务使用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使用形态,媒介多任务使用受到研究者关注。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以上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的媒介多任务使用,从媒介功能视角,整合已有研究中需求动机的类型,探究需求动机和使用情境对媒介多任务使用的影响及其差异,丰富了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的媒介多任务使用研究。研究发现:(1)大学生最主要的媒介多任务使用都与手机有关,并呈现普遍性、碎片化使用的趋势;(2)学习、信息、娱乐、社交和习惯需求会带来不同类型的媒介多任务使用;(3)学习与工作、休闲与日常、碎片化情境会带来不同类型的媒介多任务使用;(4)相比于情境,需求能够带来更多的媒介多任务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归因,本研究使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女生的幸福感总体情况优于男生,但是男女在幸福感上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在归因方式上总体倾向于内部归因,男女大学生都是内控性得分高于外控性得分,男女在归因方式上差异不显著。(3)内控归因倾向的大学生比外控倾向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到幸福感。在成功的情境下,学业成就中的背景因素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失败情境下,学业成就中的能力因素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85):149-150
为了了解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状况,本研究采用吉楠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4年级的215名大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结论:(1)天水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较好;(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高于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社交媒体的人群中,大学生群体对社交媒体的多任务使用与其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属性,对其社会资本的积累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所在。对研究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出于学习或娱乐目的的社交媒体多任务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呈现负相关,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阻碍学习进程健康、科学开展,不利于其社会资本的正向积累。  相似文献   

6.
由于媒体多任务行为会造成"分心"现象,因此研究者认为它可能会在认知控制、学业表现和社会情感功能三个方面给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但总体来说,媒体多任务行为对这三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很小。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关注如何利用媒体多任务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认知控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社会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大学生抑郁、自杀等现象的报道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研究指出,社会关系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已有的研究在数据和方法上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尚未关注到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变化轨迹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数据,采用分层线性模型进行变化轨迹建模,...  相似文献   

8.
幸福感主要有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种视角。本文主要从社会幸福感领域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通过调查研究从人格影响、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等方面阐述影响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有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大学生社会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文教资料》2007,(20):30-31
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焦虑、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家庭来源差异;社交焦虑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与人际信任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高社交焦虑将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下降,但不影响其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10.
众多学者先后研究了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依赖情况及社交媒体对使用者的影响。本文基于沟通模型分析了社交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并通过不同情境建立了不同的沟通模型,应对处理不同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200名在校大学生,对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网络依赖程度与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人际敏感、主观幸福感和焦虑等8个因素进行了测评,进而探讨了网络成瘾与个体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在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与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等有显著性负相关,与孤独、抑郁、社交回避等有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日益普及并深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研究社交媒体使用方式对国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行为会显著提升国民主观福利,产生福利效应;社交主动型使用影响国民的认知标准、积极情绪和预期满足,是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主要传导机制;通过工具变量和混合方法回归克服内生性问题,模型表现稳健;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女性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主要影响积极情绪,受教育程度越低更易改变认知标准和预期满足,高教育程度国民更多通过影响积极情绪作用于主观福利,农村居民社交媒体主动型使用仅仅影响认知标准,福利效应不显著,低龄与高龄居民社交媒体主动使用的福利效应显著,中年居民更多通过影响预期满足作用于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13.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社交障碍的主要表现之一,对他们的正常人际交往有很多负面影响。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作为大学生,很有必要学会从主观上降低乃至消除社交焦虑的影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整认知,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放松心态,积极应对,这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作为一种重要的衡量个人及社会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使用自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12名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当前西方人格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感恩的社会认知模型认为,利益评价在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之间,以及情境因素与状态感恩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许多研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发现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以及负债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恩是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感恩的人更具有亲社会行为,感恩不同于负债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对天水市大学生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8位大学生基督徒进行调查,并与90位无宗教信仰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大学生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无宗教信仰大学生(p<0.01);其主观幸福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p<0.01)。结论:天水市大学生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不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对天水市大学生基督徒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8位大学生基督徒进行调查,并与90位无宗教信仰大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大学生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均低于无宗教信仰大学生(p<0.01);其主观幸福感总分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p<0.01)。结论:天水市大学生基督徒的主观幸福感不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低,应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社交媒体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日益密切。大学生作为新型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的现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探讨科学引导其行为习惯的策略,指导其行为认知,规范其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学家从独特的视角对幸福的界定——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应该受到关注。国内的研究多集中于消极情感,不能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主观生活质量。本文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深入了解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对于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95后”大学生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网络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与行为,为考察“95后”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其综合幸福感的影响,根据568名“95后”大学生的有效数据,结果显示:(1)“95后”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其获得的网络社会支持、综合幸福感都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对于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与两者的相关度更高。(2)无论是“95后”大学生的积极自我呈现还是真实自我呈现都能显著正向预测其综合幸福感,并通过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