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仁宇以“大历史观”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审视,主要表现是:对中国近现史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评判;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作了历史定位。在“大历史观”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线是“中国的长期革命”,它与唐德刚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有相通这处,具有积极意义。黄仁宇还主张以财政税收作切入点,重修中国近代史,并提出四项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黄仁宇以"大历史观"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审视,主要表现是:对中国近现史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评判;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作了历史定位.在"大历史观"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线是"中国的长期革命",它与唐德刚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有相通这处,具有积极意义.黄仁宇还主张以财政税收作切入点,重修中国近代史,并提出四项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秋季开始,江苏省和全国其它十多个省市一起,使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教材。其中高一年级首先使用《中国近现代史》新教材。这次修订颁布的高中历史新大纲和新教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新大纲很明显地把教学重点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规定中国近现代史在高一开设。为高中阶段学生必修课,每周3课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借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实现范式转化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途径之一.把概念史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说服力.在教学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关注概念语境化,弥合历史概念与书写概念之间的差异性,诠释概念大众化,理清概念"下沉"过程中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不是从历史学科中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分离出来的学科,而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它的基本学科属性,但同时它又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学特性,它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是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为基础和前提的.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中,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需要出发,及时汲取和转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理论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的根本属性;历史属性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的基本属性;实践性则是沟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在邓小平的谈话、报告和文章有诸多论述。这些论述大多已收录在三卷本的《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文选》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它是邓小平一生实践、经验、理论和智慧的结晶,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一份文献资料;第二,它蕴含丰富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对推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是百年党史.百年党史作为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规律的一条主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特殊的历史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直接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走向.中共党史研究可以丰富和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质,但“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5方案”实施五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分别在教材编写出版和教学研究、教学示范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学科支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继续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应围绕三个强化,即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教育评价,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历史思想、价值判断和现实观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参与一体验式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体验式教学法"实施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其主要方式是:针对学生轻视非专业共同课,以及中学即已修过中国近现代史等难题,通过学生"课外实地调研"和"课内专题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衔接、"中国近现代吏纲要"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的衔接,使学生由"教学活动的被动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者",由"历史知识的接受者"变成"历史知识的探寻者".参与一体验式教学法,体现学生自愿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双重互动原则、多种教学方法功能互补原则、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双重最优化,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2.
王艳丽 《中学文科》2000,(11):73-75
记忆,是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大量的年代、人物、事件成了历史学习的拦路虎。要想方设法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知识点,是提高历史记忆效率的一条重要路径。下面,我结合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举出若干例子。  相似文献   

13.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并不在一个层面上,而是各具特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认真把握和研究。一、教学要求不同。初中历史的教学,虽然有识记、理解、综合、分析四个层次的要求,但强调更多的还是识记与理解,综合与分析也基本上离不开教材的观点。高中历史的教学,则更侧重培养学生综合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解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二、知识体系不同。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完整,它包括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涉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精神令人感动.历史教学如果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无疑将起到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杰出的爱国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15.
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百年党史的宝贵实践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实施路径。借助比较思维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有效凸显人民和历史在比较下做出“四个选择”中所表现出的“四个伟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说服力与思政性,增强授课效果,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系统性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主要载体,也是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平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要做到"四要",即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四不要",即不要立场不稳、信仰不真,不要史观不正、引导失误,...  相似文献   

17.
如何真正做到历史、逻辑、思想教育的统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难点所在。要突破难点,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的统一。其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关键;历史知识、思想性、学术性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对这段历史进行多元化和理性的思考,正确看待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以"民族复兴"和"四个选择"为基本叙事框架,依托三编综述铺陈"民族复兴"主线,引导读者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在内容安排上,通过回答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呈现与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和规律。认清教材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学术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特定的文化,在不同时期可起到不同的历史作用。今、古文之争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今文经学多以经世标榜。而湘军人物倡导的经世理学与曾常起历史进步作用的今文经学迥异,了解他们与近代史开端时的重要人物龚、魏诸人在文化取向上的异同,于今人学习近现代史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