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极其频繁.在全部救灾主体中,政府居于最关键的地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近代官府对安徽灾荒的救治,既有兴修水利、农业推广、植树造林以及储粮备荒、兴办农村合作事业等防灾减灾的措施,也有赈济灾民、蠲免赋税等救灾赈济之举,些措施对保障灾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1942年至1943年中原大旱荒期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上到下组织起党政军民共同联合的抗灾救灾机关——旱灾救济委员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和民众动员型的生产救灾模式,采取标本兼治抗旱救灾的措施来渡过灾荒。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旱救灾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口的损失,明显的改善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增强了民众对共产党的向心力,提高了八路军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但是不可否认,救灾活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今天的抗旱救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民间组织救灾问题涉及到中国近代灾荒史、中国近代慈善史和中国近代社团史等领域,对此进行专题梳理后认为,当前研究受“传统-现代”视阈影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具有“现代性”的民间组织如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个案研究上,而对传统社会组织、临灾所设民间组织及相关理论研究尚缺乏足够关注,这势必会影响对近代中国民间组织救灾问题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4.
一、边区教育的社会基础与历史任务一定的文化教育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边区的社会经济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作为其观念形态之反映的文化教育也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边区人民早就推翻了封建半封建的统治,建立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民主政权、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反蒋反美、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各式各样的变工队与合作社、各种规模的工厂与作坊等等。以这种社会形态为基础,发生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反映了边区人民的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初期(1949-1956),河南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中以水灾最为严重,具有受灾地区广、灾情严重的特点。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河南省委和政府采取了救助灾民、扩大副业生产、进行生产自救等一系列措施,带领和帮助灾区群众渡过灾荒,恢复生产。本文以河南省水患及其救助为例,对新中国初期河南省赈灾救灾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板桥的诗有杜甫遗风,<逃荒行>就是典型的代表,反映了贫民的疾苦,揭示了康乾盛世的黑暗.身为父母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经常到民众中去,亲自询桑问麻,熟悉农事,体察下情.灾荒之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救灾振贷,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认为竹子的一枝一叶,都关联着民情.  相似文献   

7.
1937年贵州省发生了严重的全省性的大旱灾,受灾民众之多、区域之广,为历史所罕见。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对此作出大量的报道,并呼吁国人赈济黔灾。中央、贵州地方政府以及民间救灾机构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救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277年中,江淮大地发生过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各类灾害,灾害频率不仅高于全国同期,而且也比明代以前的安徽高得多。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明王朝采取了各种救灾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灾荒救治举措对当今安徽防灾减灾事业不无启迪之处。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学界对清代云南灾荒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史料搜集与整理、灾荒本身及其应对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还应继续推进史料整理与数据化,拓展研究领域,加强理论探索、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注重区域研究与比较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不断完善清代云南灾荒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是战时财力、物力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法规体系.边区的农业立法,规范了农村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今日中国法制农业的实现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湘鄂渝黔边区各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 ,富有民族特色和山地、水乡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 ,通过调查进行整理、分析、探讨 ,提出对其宣传、研究、推广、训练的发展思路 ,为我们深入研究民族传统文化提供现实依据 ,为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团结广大妇女的力量,陕甘宁边区改组妇女代表大会为各界妇女联合会,开展抗战动员工作。边区妇联通过开展纪念大会、发表告妇女同胞书,利用歌谣、墙报、传单和庙会等方式多层次宣传抗日。边区妇联积极扩张组织基础、提高妇女教育水准并着力改善妇女生活。在边区妇联的动员下,边区妇女踊跃加入妇联,积极组织自卫军、劝夫送子入伍、动员离队士兵归队以及慰劳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边区妇联的动员工作为其他地区的妇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京津晋冀鲁豫地域上紧密联系,该区域应该以京津为"双核"整合在一起发展,为此需要构建"太原—济南"和"保定—郑州"两条主城市链,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上形成"十"字形的城市空间构架.除了构建主城市链外,还需要构建多条辅城市链,将京津晋冀鲁豫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整合在一起.在京津晋冀鲁豫一体化进程中,京津和郑州将会分别发展成为"北核"和"南核",以"太原—阳泉—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一线为"公共边",在区域内形成"京太济"三角形和"正太济"三角形.石家庄在"北京—郑州"链上居于中点位置,由于石家庄距离京津、郑州的距离较远,石家庄南北两侧需要发展次级节点城市,才能够以石家庄为中心构建"京石链""郑石链",在石家庄北侧保定扮演节点城市的角色,石家庄以南需要发展"邢台—邯郸"城市组团.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的开明绅士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和法律的保障下,参与到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中来。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揭露敌人阴谋、支持土地改革,为边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开明绅士参与边区建设不仅缓和了边区的阶级矛盾,而且逐渐完成了对自身的改造,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统战经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云南的地震救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变化.中央赈济委员会的成立使得中央政府各部属直接参与赈灾;地方政府救灾也有财政独立和中央统收统支两个不同时期的差异;社会力量相比于抗战前作用有所减弱但也仍然不可忽视;报界的变化导致报道云南地震救灾的中坚力量集中至当地报纸上;家国罹难,外敌天灾,虽然有了某些方面的变化和特点,抗战期间云南地震救灾仍然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水利建设是1931年湘鄂西苏区抗灾斗争中光辉的一页,苏区军民书写了在河湖港汊地区与敌人较量、绝处逢生的成功范例。面对国民党兼施"水淹苏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反动政策,中共湘鄂西省委英明决断,领导和组织苏区军民开展水利建设,把党的建设、反"围剿"斗争和春耕保收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战胜天灾人祸,保卫了人民,而且提升了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声誉形象,巩固了红色政权,深刻地说明苏维埃社会制度对灾荒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日报》社论秉持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力量,为保障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思想,围绕“抗日战争”主题,积极培养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同,坚定边区军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动员边区军民积极参加持久战、游击战,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边区的抗战胜利贡献了党媒的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发展工业建设中,对私营工业实施保护和扶持其发展政策的同时,还实施了调整私营工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业劳资关系的改善,促进了私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对于配合公营工业的生产和建设,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晋察冀边区财政上通过开源节流,坚持与健全财务行政制度、完善机关部队人员的给养与生活费规定、规定地方财政的经费与支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积极发展国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并倡导节约反对浪费。为边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为抗战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湘、渝、黔边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湘、渝、黔边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促进其体育师资人力资源的开发,采用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湘、渝、黔边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的基本现状进行研究,获知其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都不尽合理,据此,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