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卖骑手作为平台经济下的“新形态”劳动者,劳动基准保护的缺位促使其劳动权利难以实现。基于我国劳动保护同劳动关系相互绑定的现状,认定外卖骑手的劳动者身份成为劳动基准保护的逻辑起点。从重新厘清劳动基准适格主体的思路出发,同时结合用人单位的义务法理,可以摆脱身份认定的束缚,实现将外卖骑手纳入劳动基准保护范围。在外卖骑手劳动基准保护的具体内容上,应当落实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构建符合职业特征的工作时间规制以及设立收入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形成对外卖骑手劳动权利保障的完备机制。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主要阐述我国法律制度以维护企业的用工管理权和限制企业用工管理权的无限扩张,保护和维护职工和企业之间的平等权利,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目的,对企业的用工管理权的确认和规制而施行的一系列立法措施,并结合本人研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9,(2):87-90
"互联网+"时代下劳动关系模式由原来的"以公司为中心"变成了"以人为中心",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公司的从属性,而在传统劳动关系认定中,又特别强调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依附性。随着大量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得互联网平台用工这种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存在愈发常见,引发了对传统劳动关系认定的挑战。厘清互联网平台用工关系,对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台用工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下,劳动管理与算法技术深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劳动形态。平台用工下的雇主劳动管理突破了时空界限,同时深度使用算法以强化平台对从业者的技术控制,并且雇主劳动管理依自动程式化逻辑展开。雇主权力存在滥用风险,主要体现在加剧了平台从业者的职业风险、加强了平台从业者的技术从属性、加快了平台从业者的人格数字化。规范平台用工下的雇主权力,需要从确立雇主责任、专项立法规制、动态行政问责、集体劳动联结几个方面对雇主权力加以法律规制,以保障平台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从而构建新业态下的和谐用工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企业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几方面案例,阐述当今新形势下企业用工减低劳动成本,规避法律风险的方法策略,得出:企业贯彻执行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必须吃透劳动法律精髓,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挖掘法律合理利用空间,重在"灵活"运用上下深功夫,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现有人力资源,做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外卖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络外卖的网络性、虚拟性,存在着系列信用问题,限制了网络外卖市场的有序发展,亟需围绕网络外卖平台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本研究基于网络外卖、信用评价相关文献的梳理,遵循"科学性、合法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由平台基本概况、运营现状、诚信机制、服务信息信度、用户评价、商家评价、监管记录七个维度的网络外卖平台三级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为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选择热门网络外卖平台展开单因素模糊评价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一方面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评估了网络外卖平台的信用水平,为更好推进网络外卖平台有序、规范发展提供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卖骑手作为一种新就业形态人员,具有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就业特征。算法的介入使平台的劳动管理趋于隐蔽化,骑手的劳动过程被划分为更加精细的、可供计算的形态。以效率为依据的奖惩制度使骑手受到更严苛的时间规训,电子化监控和多元化监控主体使骑手受到的监控增强,内化于算法的管理体系加深了对骑手的禁锢,使其工作自主性下降。算法的隐蔽性导致现行规制措施难以落实,应要求平台披露并解释算法,提高算法透明度,构建自律性和他律性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固有偏见和非中立的决策要素会导致算法歧视,需确立间接歧视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降低骑手取证难度和维权成本。为解决平台从业者法律关系不明的问题,有必要进行专门立法,给予平台从业者部分劳动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新颖的劳动关系形态,具有灵活性和用工成本低的优点,在我国存在已久.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利用此种方法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追逐利润和实现资本流动.对于劳动者而言,可以实现收入增加,自由务工.非全日制用工使我国劳动力供求市场矛盾加重,但在减轻就业压力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关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非全日制用工标准不明确,劳动合同规定不明确.社会保障缺失等.至此,应该不遗余力地在这些方面做出完善,保障好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20,(1):51-55
大学食堂的自主经营模式劣势明显,在餐饮外卖平台的冲击下困境凸显,因而平台化转型无疑是正确选择。平台化转型即把大学食堂转变为餐饮服务多元供给与合作共治的多边平台,以平台模式应对餐饮外卖平台的竞争。平台化转型旨在实现餐饮品的多元供给、餐饮服务的开放创新和食品卫生质量的合作共治,以开放食堂的经营控制权与基础设施为前提,由外部餐饮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学校为平台运作提供支撑服务、促进良性互动与公平竞争并防范负外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以专门的章节就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所涉及的计酬方式、计酬标准、工作时间、合同履行、工资支付周期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劳动法保护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价值取向。然而,通过对这一制度进行纵深和细致的思考和反思,非全日制用工在合同的解除、社会保险缴纳等多各方面的制度设计都背离了劳动法的初衷。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一部分的劳动者权益,需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为上升到法律关系层面来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法律关系主体应当有四个,即职业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组织,政府及学生;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职业教育行为;校企合作法律关系的内容应限定在职业培训上的权利和义务.主张我国应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引导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科技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约车的出现为百姓带来便利。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关系到网约车平台是否需要为司机提供保险、认定工伤等关乎司机安全保障的事宜。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根据不同模式以及运营方式分别构成劳动关系、居间关系、劳务关系和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生效,其中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特别规定,分析清楚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法律能否正确适用的关键.本文在这部法规和目前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在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形成的是劳动关系,但这种劳动关系具有涉他性;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使用与提供劳动力的关系;而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则产生了受合同法和劳动法体系双重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整个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动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网络经济领域行政监管力量之不足,《电子商务法》赋予了电商平台“准公共行政权”的内部管理权限,同时科以了严苛的监管不力之责任。为此,电商平台纷纷通过制定更为严格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途径来实现平台的内部管理。这种做法若把握失当,容易成为电商平台转嫁自身责任的工具,从而破坏电商平台与其内经营者间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平等关系,侵犯平台内经营者的自由经营权等权利,影响网络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因此,以电商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为视角,研究如何坚持两者应有的民商事平等主体关系为本体,切实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责本源,并借助司法的事后审查纠偏等,规制电商平台的“准公共管理权”,具有非常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储备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实现企业外延式发展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内涵式发展的探索.怎样才能做好劳动用工关系的管理呢?本文立足现实,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安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0):127-128,167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以来,内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一部分农民工回到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福利待遇吸引了一部分富裕劳动力往外流动,导致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论文通过对永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就如何化解用工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企业走出用工难的困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升级,餐饮外卖行业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出现了传统餐饮企业和外卖餐饮企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外卖餐饮企业因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迅速发展,原因在于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高效信息传播,批量外卖平台的出现,专职配送员的培育。在互联网环境下,餐饮外卖企业应继续以高品质确保消费体验,建立良好的商誉。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法律关系性质分析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二层次,是作为第一层次的国家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我国养老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养老责任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尽快完善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是保证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滞后,偏重实务、轻视理论的现象比较明显。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中国企业年金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恐怕会困难重重,甚至会走不少弯路。研究企业年金法律关系性质不仅丰富企业年金理论内容,为我们认识和评价企业年金和相关法律提供新的视角,而且将其和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