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一种含蓄隽永的文学体裁。读诗,需要含英咀华,品读玩味,方能在字里行间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很多同学认为诗歌难以理解.其实学习诗歌,有法可循。  相似文献   

2.
含蓄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是中国诗学的审美传统,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种风格,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具体表现为意境的含蓄美、比兴的含蓄美、语言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4.
童话意境是童话作家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一种境界.童话的意境美是一种动态美、空间美、也是一种含蓄美,之所以产生如此美妙的童话意境是因为审美经验中的"移情"现象.而童话创作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开掘和创造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蔡继英 《甘肃教育》2013,(20):38-38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语言含蓄。意境深奥.干百年来脍炙人口。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由于中国卉代诗歌本身的含义和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义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诗词难以理解和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占诗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包诗”的美文,文字清新,意境含蓄,如何凸显“文包诗”深远的意蕴美?利用多媒体层层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感受关、领悟美、表达美。构建情景交融的诗意情境。  相似文献   

7.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能够启发人产生联想,耐人回味,使人越看越感觉有味道,感觉美。本文仅就中国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形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多处留下“空白”,要求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学识修养去体会,这种构思就具有一种意蕴含蓄而深远的“空白”美。它有“语尽意未穷”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穷人》的“空白”美。一、嘎然而止的含蓄美。文学作品的“空白”构思,就是“以削减迹象来增加意境”。且看《穷人》的结尾:  相似文献   

9.
“含蓄”属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美的重要范畴,这种美最忌直露,主张将作者情感的表达包含在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能够启发人产生联想,耐人回味,使人越看越感觉有味道,感觉美。本文仅就中国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形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画代表了我国国家的艺术气息,即包含了国画的表现形式,又包含了国画的特点。以国画的表现形式来讲,对国画的运笔和用墨变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对于一些特别工具材料的运用,如国画笔、墨、颜料、宣纸等。由于国画的构图原则是散点透视,这一原则让国画在表现形式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可以自由展现,其灵活性非常大。又由于在国画中,其诗、书、画、印形成了整体的结合,让画面得到了足够的丰富,充分展现了其艺术魅力,对国画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深一步的开拓。对于国画的审美特点来讲,以形写神的含蓄美、融情于景的意境美、深邃悠远的韵味美形成了国画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含蓄与意境     
含蓄,是艺术的普遍性品格;是构成意境的要素;又是创造艺术美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我国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关于意境的论述,几乎都涉及到含蓄问题。解放后,有的文章甚至认为含蓄即意境,把含蓄看作意境的同义词。这种看法未必有什么理论意义,但它至少说明了,在艺术的审美本性中,含蓄和意境同样重要。含蓄未必构成意境,但没有含蓄也就没有意境。正如水份未必构成生命,但没有水份也就没有生命一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十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兴趣1.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文字常常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不可言传的细微之处,唤起学生的激情,使他们进入意境。音乐是最富有情感召唤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书法具有结构美、意象美以及表现形式丰富等优点,在标志、招贴、包装、书籍等设计领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艺术形式。有不少优秀作品借助传统书法的艺术元素提升品位、凸显特色和增添意境,从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16.
意境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范畴,分布在我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其特征是含蓄、悠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具备体会意境之美的能力.意境美应该从语言联想开始,过渡到绘画、建筑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安排不同类型的诗词,帮助小学生通过古典诗词诗句联想感受意境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该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有灵有魂的.是文化色彩很浓的一门课程。然而.我们却往往把这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把在很多时候“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变成简单唯一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角度出发.探讨骈文的美学特征,认为骈文在美学上体现出含蓄美、对称均衡美、纤美、典雅美和意境美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19.
冯素屏 《中学文科》2006,(11):38-38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堂教学中较让人头疼的文言文教学偏偏没有给学生读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读,这是由文言文的特点和文言文教学目的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含蓄为美,文言文言简意赅,蕴义深远,尤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韵,更是非读不足以深谙其中奥妙。  相似文献   

20.
翻开历史画卷,诗歌是其中最绚丽、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民族的诗风词韵让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成长、成熟。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正所谓文贵含蓄,诗美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品味意境是鉴赏诗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