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熊丙奇 《师道》2007,(5):22-23
最近,一些大学为闯过本科教学评估关,而进行“评估造假”——造假论文、假教案、假规章、假试卷——以此通过教育部门评估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教育部出来说,评估造假,不是评估的错,这反应出的正是部分高校管理的混乱;学校出来说,当前评估泛滥,学校迎接各类评估,已经是苦不堪言,学校造假,实则是逼良为娼,此犹如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件划时代的人事——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从此,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逐步集结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不断谱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篇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犹如呼啸奔腾的江流,有时猛进,有时迂迴,有时直泻千里,有时弯弯曲曲,有时急流狂涛,有时缓流平波,有时旋涡急转,有时海阔天空,然而,不管怎样,时代洪流的总趋势是向着人类美好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也许经常会问自己:“我们应该教什么?”。答案可能很简单——“知识”。从幼儿园到大学。答案无一例外。广义上的知识——事实、观点以及技术。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答案固然没有错,但是怎样处理这些知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会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远比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这种运用知识的技巧就是——  相似文献   

4.
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本质内容是二者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文章阐述了对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认识,分析了影响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要素——知识、人才、制度,并指出这三大要素的重要作用:知识构成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导内容,人才是知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能力的强力支撑,制度是发挥人才效能、提高知识运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2004-2011:海口英才学校"文化教育" [郭利琴]:在任海口英才学校期间,作为首届"全国学校文化建设优秀奖"的得主,您是怎样凝练"文化"的理念和教育思想? [兰祖军]:我一直认为,学校文化是超越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体现了教育理想、人文关怀、行为准则、创造激情……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的,犹如滴水穿石.学校应该构建高品位的"文化‘化’人",让师生在文化场中感受文化的熏陶、滋养、浸润.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组织技术经历了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阶段。20世纪后半叶,出现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应用活动不再是单独地进行,而是被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大学在应用中生产知识。创业型大学正是在校级层面主观地推动和组织了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并使其成为大学知识生产的最主要模式,这是创业型大学在组织技术上对传统大学的超越。为了配合这种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创业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脱离传统大学的发展模式。以新兴大学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单一的学校文化和自上而下的公司化经营战略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相形之下,诸如MIT、斯坦福等美国研究型大学不能被认为是创业型大学,而是具有学术创业精神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日本有一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用诗文的形式表达的。这些诗词,与学校的地理、历史环境以及专业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显得富有情趣,词义贴切。例如:静冈大学——征服富士山商知大学——钓到大鲸鱼山形大学——冰树汽光茶水女子大学——茶飘芳香大阪大学中文系——白兔在吾妻山上跳舞神户大学船舶系——风平浪静,船请靠岸对于落榜的人,学校也会含蓄地通知考生。如:东京大学——樱花凋谢东京商船大学——沉没下关水产大学——吃河豚中毒鹿儿岛大学——樱岛不景气大阪大学中文系——吾妻山上风暴骤神户大学船舶系——风浪太大,无法进港妙趣横…  相似文献   

8.
一流学科:林业工程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林业工程、林学获评A+,风景园林获评A-高校底色南京林业大学,犹如一本书写了百十年的厚重书本.当你打开她,不禁被她深厚的学术底蕴与独特的林学魅力所触动.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中央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华中农学院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办学历史.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驱动模型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驱动区域学校系统思考和整体发展的学校改进模型,创建于2009年,12年来已应用于数百所学校.模型立足于政府、大学、学校三方合作模式,植根于学校文化研究,作用于学校改进实践,这三个知识模块构成了模型完整的知识系统.模型应用需要两项关键知识的支持:六项工作制度和五步工作法.前者提供三方合作的组织机制,后者提供学校改进的动作框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假冒伪劣”产品大曝光黄羊,黄梅九十年代的今天,神州大地改革大潮,犹如一泻千里的长工黄河卷起的狂涛巨澜,冲击并涤荡着千百年来的污泥浊水,造化孕育着无数个“聪明者”和“愚味者”。君不见“聪明者”挥舞着手中花样翻新的假冒伪劣商品,肆无忌惮地“掠夺屠宰...  相似文献   

11.
新二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断地冲击着每个学校、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面对新课改,教师备课在吸收传统备课成功经验的同时,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性怪圈,大胆实行改革,试行了全新的备课方式——“开放式”备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张述川 《班主任》2005,(11):28-29
<幻城>如童话中的少女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橱里.每当我看到它时,就会想起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总忘不了她那双水灵而又落寞的眼睛.她忧郁哀愁的眼神犹如利剑穿过时光的隧道,在我精神的王国里激起思索的狂涛和深深的自责.时光流转,这种自责在我心里不断地膨胀,几乎让我窒息.  相似文献   

13.
名家园林     
在“我的大学”栏目中,上个学年,我们从学子的角度去解读那所给他展现自己的舞台、获得知识、结交朋友、独立生活的大学。在本学年,我们将从与学校密切相关的另一些人——学校的招办主任的角度去看看他眼中的大学。作为招生主管的他们,承担着为学校广纳人才的重任,他们眼中的这所大学是什么样子,他们对这所学校有着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六朝古都"南京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短期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学校座落于"浆声灯影"的秦淮河畔,毗邻素有"天下文枢:之称的夫子庙.为南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是金陵职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十载春秋,金陵职业大学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蓬勃发展的道路.学校从无至,从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清华大学为案例,分析了研究型大学中的基层学术组织——研究中心的主要特征:从设立历程来看,研究中心迅猛发展的背后是学校战略规划的引导;从研究类型来看,应用型研究中心占主导的同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从组织类型来看,跨学科、跨组织的研究中心协同发展成为主流。由此得出对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三点启示:一要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二要实施跨学科交叉融合战略,三要在知识生产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颁发的纲领性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相当明确地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地位.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有“三大支柱”,一是图书管,二是实验室,三是师资队伍,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图书管这座知识宝库,教师和科研人员知识无法更新,也无法吸收新鲜“养分”进行科学研究.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要办好一所大学,就必须办好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大学办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拟定各项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英语作为任何一所大学办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修专业,其学科建设成败与否直接对大学教育产生相当的影响,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会使大学教育犹如骏马长上翅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方知识的概念、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失位以及可能的对策三个方面对首部裕固族教育研究专著——《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进行了评论,认为该书就地方知识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富有学术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自考与我     
一、我是一名自考生 1992年我带着地方大学所学的有限的知识走进了神圣的教室,踏上了圣洁的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完成了从“生”到“师”的角色转换,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第一次面对着几十位神情专注、满脸好奇心的孩子,自豪感与责任感、压力与动力共同撞击着我的心扉,学校、家长、学生的目光犹如聚焦镜一样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  相似文献   

20.
屈指一算,今年已是我担任校长的第17年,距我首次担任常务副校长已经有25个年头了。过去的25年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和改革的时期,而我个人则在卧龙岗大学、莫纳什大学、弗林德斯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这四所不同的大学里亲历了这段历史。在这期间,我见证了太多的变化——当然有些是好的,有些并不尽如人意。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政府和大学之间逐渐失去尊敬和信任,使政府和高校的关系犹如一对平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