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公益性的重新解读——兼论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往关于教育公益性内涵的理解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实际,有必要从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的角度重新解读教育的公益性内涵。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纠正教育公益性内涵的泛化,为教育产业性存在保留空间;二是赋予教育公益性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弥补教育产业性缺陷。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益性和产业性体现的是不同教育运作方式下的教育特征,二者都是教育的非本质属性,它们可以共存,但作用的范围不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教育的产业性日益彰显,民办高等教育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是其彰显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得以合理存在并发展的基石.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教育机构的运行过程是公益性和产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公益性是远程高教得以存在并发展的核心要求,产业性存在的价值最终诉诸对远程高等教育所应具有的公益性的维护.远程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办学主体对公益性认识不足引出公益性危机.制度建设是维护远程高教公益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再议教育的公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性是指教育应该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倡教育的公益性,并不否定教育的私益性、营利性和产业性.政府、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教育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5.
发展我国教育产业的观念创新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的事业性和产业性 ,并不是教育的固定属性 ,而是对教育活动在某一历史阶段运行特征的规定。在现代社会 ,教育活动是事业性的还是产业性的 ,并不是它客观上具有的不能变更的属性 ,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 ,对把它作为事业来运行有利还是作为产业来运行有利的主观判断。事业性和产业性是一根坐标轴上可变的连续体 ,如何对其定位 ,既涉及到如何进行理论解释的问题 ,更涉及到实践中怎么操作的问题 ;既涉及到属性分析的问题 ,更涉及到政策如何把握的问题、运行模式如何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教育的公益性还是产业性角度来看,政府教育职能都存在着“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处于一种“错位”状态。有必要从处理好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关系方面入手,依据公益性与产业性比重的不同,将教育划分为三大领域,分别确定政府在其中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光潮 《广东教育》2009,(11):28-29
高职教育具有产业的属性。从产业的视角看高职教育,可以分解为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方式。同时,高职教育又具有非产业性特征,体现出一种复杂性。拳文结合产业性和非产业性的分野,探讨了高职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公益性)和私利属性(产业性)是客观存在的,高等教育首先是公益性事业,但也是一种准公共产业,却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借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而提出并高校系统特殊性相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一个动态概念。  相似文献   

9.
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各阶层人士均对此争论不休。时至今日,虽争论已经不多了,但仍然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现象,有争议是好事,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我是教育产业的积极提倡者,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教育是产业,是服务性产业,办好教育、发展教育,必须树立教育服务产业观。1郾教育是服务产业有些人不赞成教育具有产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是公益性的产品。我认为这种以教育的公益性来否定教育的产业性的观念是片面的。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有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教育的公益性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有关教育社会属性的划分,解放初有人提出教育属上层建筑,后来又有人提出教育属生产力,或教育属公共事业,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关于教育社会属性的争论热又转移到教育是否具有产业性。可谓教育的属性成为教育基本原理方面争论最多的问题。1985年4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的产业首次进行了划分,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至今,由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确立,将教育事业作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公益性的特殊产业,归属于第三产业,已分歧不大,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含义一直存在争论:一种是指产业化的经…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把握高等教育的属性.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实际上是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对教育的经济功能认识不断加深并越来越重视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的过程.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之争,也正是历史上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的延续,是教育的"上层建筑说"与"生产力说"之辩的发展与深化.它表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公益性与 (准 )产业性并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 ;私立教育的发展弥补了公立教育的不足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私立教育中存在营利性的部分 ,所占比例不高 ;在营利性教育中 ,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3.
发展教育服务产业,必须对教育服务的产业属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通过对人类活动三大基本元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作为服务产业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通过对教育服务产业属性特征的分析,则可以发现,事业性和产业性是教育服务的两个非本质属性,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表达教育服务的本质属性并共同为其服务,非本质属性的彰显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产业形成的国家理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代国内外教育产业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三个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其中,以国家理念的教育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与市场逻辑的教育商品性、产业性作为探讨的原则和基础,并对促进教育产业形成而进行的体制、机制、法制三个层面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运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和商品化划等号,它并不排斥教育的公益性,它是产业性和公益性的统一,因此,它仍具有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但教育的发展总受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因此现阶段高等教育办学的具体目标和宗旨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实现产业化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所以,教育产业化与教育最终目标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有限度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连玉  谢浩  傅书红 《教育科学》2004,20(2):15-17,35
“产业”质的规定性在于“生产性”和“产业运营性”。由于还不具有完全的“产业运营性”,我国教育还不是一项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今天,教育具有“(一定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属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政策取舍上我们应该实行教育有限度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产业形成的国家理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代国内外教育产业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三个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其中,以国家理念的教育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与市场逻辑的教育商品性、产业性作为探讨的原则和基础,并对促进教育产业形成而进行的体制、机制、法制三个层面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运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职教育的开放办学,已经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阶段。高职教育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内在属性,以及近年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给高职教育境外“教育输出”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面临一些挑战。建立“以我为主”的观念,实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精准服务,兼顾境外“教育输出”的公益性、市场性和产业性,形成多赢的集团化教育输出格局,获得国际职教通行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是高职教育“走出去”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教育的产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产业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但其特殊性在于:教育目的的非营利性,教育资源的主体是人力资源教育过程的非经营性,教育产品的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教育及教育机构的经济属性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这一育人的社会活动本身就具有经济属性。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机构要能长久地运行下去,就必须考虑到教育活动的经济属性,并充分利用经济规律来提高教育的效率与效益。转型期教育的经济属性与教育公益性相比,前更显得突出,原来两间的平衡已被市场经济强大的场吸引力打破,并在一段时期内将难以再次达到平衡。经济实力不很强的转型中的中国只有尊重并运用教育的经济属性,不断发展壮大教育产业,才能为教育的公益性奠定坚实的经济及教育基础,经过多次不断的搏弈过程重新达到经济属性与公益性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