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早就指出:“笑乃七情之首,能化雍滞,通气血,有益智健脾之效。常笑之,延年也。”在当代这个开放改革,充满笑声的年代里,“笑”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益智延年了。不管是从社会学、生命学、教学学,还是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说,“笑”都有不可忽视,甚至不可估量的功用和价值,可是,由于受极左思潮和其它原因的干扰影响,中华民族审美品格中的喜剧意识和喜剧审美力已严重地遭到削弱和摧残。对“笑”的认识,于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知其然而不太知其所以然。尽管近年我国喜剧美学的研究和喜剧艺术的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美学值得探讨的地方很多,以下三题显得尤为重要:一、审美直觉的到位是诗人营造诗境的秘诀;二、审美欣赏的高明在于审美观照的运作;三、审美教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人的情感。其中包括王船山美学提出需要辨别真假审美现象的主张,其对提升人的美善品性和培养人的良好审美趣味的重视,以及它表达了对形式美之重要性的认识,等等。以上可以反映出王船山美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4.
绘画与观看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它与人的观看活动有着天然的关系。它通过观看,并且构成观看的视觉图像,显示观看到的东西。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观看:被动的观看和主动的观看。当人在怠惰和消极的精神状态中,或在被盲目的欲望支配时,只能看到浮光掠影的和单一片面的图像,没有任何真正属于观看的因素被看到。他可能会说:“我看到一个人”,但这只表明他看到了一个概念的“人”,关于这个人他说不出任何东西。这种观看事实上把眼睛从心灵的感官降低为纯粹生物性感官。因为它把视觉置于被动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两种思维及其联系美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们就曾运用他们的智慧开始了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深沉的哲学思考,但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不论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没有也不可能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因而,就象对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其它问题的探索一样,人们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也只能是在黑暗中的摸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从而为自然和社会领域内各种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基础,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哲学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由此推论,  相似文献   

6.
戏剧大师曹禺在65年戏剧活动中,在戏剧创作方面,呕心沥血编织成许多戏艺术精品。曹禺半个多世纪的戏剧活动,为我国现代戏剧活动,创作和理论建树,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在新时期的戏剧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摆脱目前的“戏剧危机”,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神”在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诗学等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苟子在论述宇宙存在本体及其发生时认为:“天职既位,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这里的“神”,是宇宙之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存在于宇宙之间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之所以春秋代序,源源不绝,不断地创造、充实自己的表现形态,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有“神”。宇宙万物的存在,不但是一种“形”的存在,更是一种“神”的存在。生机勃勃的宇宙万物,在成为人们认知对象的同时,显示和映照了认识主体的本质力量和创造精神,从而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不惟如此,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的途径,创作了一批又一批诉诸人们审美体验的文艺作品。所有这些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审美对象,作为一种有形有神的客观存在,与人类本身的生命活力形成了一种对应、同构的关系,这就是审美愉悦产生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9.
一、儒道相济的美学思想基础 一个人对艺术的认识应该说首先是对生活的认识,对美的追求也应该首先是对生活的追求。在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大厦中,谁都承认它有两根坚实的柱石,一根是儒家的,一根是道家的。它们都是从对生活的认识转为对艺术认识的一种升华。纳兰性德成长于这个美学大厦之中,他虽是满族世宦的后裔,但传统的儒道思想却在耳濡目染中始终伴随着他。纳兰思想是一个满汉文化交融、传统思想与鲜明个性相织的结合体。他既有儒家学说中所要求的补社稷、济苍生的一面,同时也有道家学说中追求精神自由,摆脱世俗羁绊的一面。入世用世,“神龙亦见首,不然为腐草,”“激烈感微生,请赋从军诗。”慷慨激昂溢于言表,表现出他不甘寂寞,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和极极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周易》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象以尽意像《周易》这样一部号称中国古代“六经之首”、“十三经之首”的著作,通体充满着中国古人智慧的经典文献,其在美学上的价值和地位又如何呢?首先,《汉书·艺文志》称:《易》曰:宓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近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既“通神明之德”,又“类万物之情”的智慧之学,由于达到了人类认知的“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所以又是一部开启了人们审美心灵的百科全书。审美的前提和归宿是人的身心与宇宙万物在精神上的交融,而《周易》以一种具象与抽象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一书对我国古代美学与文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挖掘和整理这份美学遗产不仅对理解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和文艺现象有着极大帮助,而且对建构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美学和文艺学体系也颇有裨益。因此,我不揣浅陋,尝试强说,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道常无名”与“大音希声”老子哲学的核心是“道”,“道”的最要妙处在于“无”与“常”。依照司马迁的说法,《老子》一书是老子离衰周至关,迫于关令尹请求不得已而写成。因此《道经》开篇就郑重宣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1  相似文献   

12.
《花笺记》又名《静净斋第八才子书花笺记》、《绣像第八才子笺注》或《第八才子笺注》,是明朝后期用广州话写的一部韵文体小说。古人将它比附于金圣叹批注的《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之“六才子书”和毛声山评注的《琵琶记》之“第七才子书”,并列为“第八才子书”。原作者的姓名已失传。现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再版发行,并于《前  相似文献   

13.
孙犁的短篇小说《山地回忆》自九四年入选中师《阅读和写作》教材以来,执教者纷纷著文,或谈教学设计,或言训练机理,皆可称大家之言。美中不足的是,很少有文章言及小说的美质。我读《山地回忆》如品佳著,似享甘醇,美不可言,妙不可言,强自言之,日:《山地回忆》美学三题。 一、情调美的咏唱 《山地回忆》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是关于一九四一年冬天敌战区一般生活的回忆。一九四一,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文学批评本身探究、研讨的兴盛,曾经被长期遗忘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美学和历史的批评的命题,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确知和引用,然而普遍的阐释仍是令人不尽满意的,在许多文章中,或者是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割裂开来;或者是将美学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美学审美心境构筑论三题李天道中国古典美学极为注重审美体验活动中主体审美心境的营构,追求一种超越心态。弥于六合,敛于方寸,吞吐烟云,腾踔万象的审美体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收神涤心、浣濯肺腑而营构出的心和气平、洞然无物的审美心境.即如《庄子·天道》篇...  相似文献   

16.
胡健 《青海师专学报》2011,(6):36-39,43
汉代美学的整体特点在于它的过渡性质,阴阳五行学说将此前的阴阳说与五行说融为一体,提供了一个包括对中国古代艺术影响很大的宇宙观;汉儒的《乐记》、《诗大序》则分别对先秦儒家的音乐与诗歌美学作了总结,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以道制欲”“以理节情”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17.
新闻美学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新闻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美学价值及其规律的科学。新闻美具体地体现在新闻的本质美和形态美上。新闻美呈现出鲜明的形象性、广泛的社会性和强烈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借写作《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之机,笔者对30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些问题———如当代中国美学思潮的产生缘由、理论得失、未来发展趋势,还有与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其他问题———如"积淀说"与"突破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30年美学研究中争议甚大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借写作《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之机,笔者对30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些问题———如当代中国美学思潮的产生缘由、理论得失、未来发展趋势,还有与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其他问题———如"积淀说"与"突破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30年美学研究中争议甚大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褚少孙主要在三个方面续补《史记》:重大政治事件、重要人物与占卜龟策。褚补材料来源广泛,具有相当的史料、文学、语料价值,尽管如此,班固总体上对褚补抱有怀疑;在天命观上,褚少孙提出了“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的进步观点,进而否定了“无父而生”的神话传说,将“无父而生”与“天命”联系起来,认为“天命”就是“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无父而生”的传说实质上是天命降临的征兆,象征可以继承乃父的德泽;在人生观方面,褚少孙不否定人们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而是认为一旦“立名当世”,需“持满守成”“知进知退”;政治倾向上,褚少孙尊崇汉武帝,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有远见;主张朝廷任命官员要选择通经术、直言极谏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