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山”壮美,象征着稳重、宽厚和刚毅,“水”柔美,象征着灵活、周流和顺达;“乐水”者善于权变,“乐山”者善于坚守。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体,是“和谐”世界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山"壮美,象征着稳重、宽厚和刚毅,"水"柔美,象征着灵活、周流和顺达;"乐水"者善于权变,"乐山"者善于坚守。它们都是对立的统一体,是"和谐"世界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文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的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提出: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法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5.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一文提出了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治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6.
7.
<正> 雄伟的高山,浩瀚的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雨雪,霞光彩虹,奇花异草,怪石林木,飞禽走兽,等等,等等。大自然中存在着这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自然物,吸引着、陶冶着、养育着人类。大自然给人自由、轻松、兴奋和欢乐,也给人风险、灾难、沮丧和悲哀。不管是好是坏,是福是祸,人们总是向往、热爱,离不开大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杜甫)多数人具有此欲此情  相似文献   

8.
王万举 《教师博览》2006,(10):43-43
人生的一千个为什么“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以上是《论语·雍也》中的一段话。其中“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家喻户晓,不可不解。但因读过钱穆《论语新解》及李泽厚《论语今读》,故又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因笔者深服钱、李二文,故本文先引二位先生之解。钱解: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表而出之,则为艺术,故有道德者多知爱艺术,以此二者皆同本于自然也。《论语》中似此章于艺术性之美者尚多,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俯仰之间,而天人合一,亦合之于德性与艺术耳,此之…  相似文献   

9.
黄英 《文教资料》2010,(32):71-73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旅游文化观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该思想一方面重在以旅游主体的主观感受为归宿。另一方面又强调无论乐水还是乐山,都是君子对精神文化的一种追求和享受,只是各人享受的方式与享受到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别。但同时知者乐水和仁者乐山又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兼而有之的旅游思想.已成为我国古代旅游文化较为显著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先民在劳动过程中敏锐的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山水之美。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孔子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观点,从而形成了以“比德”为基本特征的先秦自然美学思想,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学重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一美学命题的内在原因在于自然山水在净化人格、培养情操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绘本是美丽的,虽然简单,却堪称完美.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童真的语言,童趣的画面,实现与美术活动的碰撞,真是甜蜜而酣畅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教学领域中人们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解仍停留在旧的认知基础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厘清"教学有法"的理念,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进行新的解读。"教学有法"既指在教学中存在一种稳定的具体的方法、手段,又可以理解为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也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法则;"教无定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与途径,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建立在"教学有法"的前提下,教师只有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和教学规律,才能根据自身教学需要自由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隐”字常被释为“隐瞒”,但从哲学层面进行分析,会发现这种说法有悖于孔子的一贯思想,因而是错误的;同时通过训诂考据,得知这个“隐”字应释为“审度”。训“隐”为“审度”既有哲学上的依据,又有训诂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心有两个概念,两项生理功能;玉壶一词可用以表达场态心和肉团心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故为心脏之别称;“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把)整个晶莹纯洁之心(这个做人的准则)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15.
"着火"的"着",许多权威工具书都注作"燃烧",这一注释,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亦不符汉语的语法搭配习惯,故此注释恐未为妥当。文章从词义的历时演变和词的组合关系两个方面,考证出"着火"的"着"应为"生出、生起"义。  相似文献   

16.
李艳平 《广西教育》2011,(11):33-34
“老师,我觉得罗敷是一个虚荣的人,因为她出门的时候穿金戴银,打扮得很艳丽。而且她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却嫁给了一个比她大那么多,但是却有很多钱和权势的人,说明她可能很有心机。”“老师,《木兰诗》一文的结局不合理,她恢复了女儿身,可汗知道了应该会判她欺君之罪才对。”  相似文献   

17.
“无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学术界有各种不同解释。从人生观的角度立意,便可悟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邓红梅 《辅导员》2014,(2):72-72
要使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乐知者",关键在教师如何把学生教活。因此,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使他们成为"乐知者"。现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要使学生形成想学、爱学、乐学、会学的乐知者,关键在教师如何把学生教活。因此,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使他们成为乐知者。现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使学生喜欢数学,首先必须喜欢数学教师。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之“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其意应为:媒介(作为技术、工具)创造了社会,改变了社会,产生了大量“社会内容”(讯息),对人及社会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媒介是讯息”此一“误解”。“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的一个总的高度概括而又简单明了的表达,旨在促使人们对媒介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与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