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从西藏较早传入四川甘孜藏区,有两个史证;甘孜藏区藏传佛教的传入,各教派时间不一;甘孜藏区各教派寺院的分布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格鲁派和宁玛派寺院几乎遍及全州,萨迦派和噶举派寺庙系小集中状态。在甘孜藏区,格鲁派寺庙大多分布于农区,宁玛派寺庙分布于牧区,萨迦派、噶举派以西部的德格县和东部的康定县为集中;甘孜藏区藏传佛教对社会稳定具有正面效性和负面效应;新时期要挖掘藏传佛教的积极因素,发挥正面效应,引导藏传佛教与甘孜藏区跨越式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以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的基本过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传播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7,(4):39-42
藏传佛教在元朝和明朝两次传入蒙古地区对蒙古族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藏传佛教能够传入蒙古并得到如此发展离不开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地缘上的接近以及二者之间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二者之间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发源于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同样适应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为藏传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自从明永乐年间藏传佛教格鲁派首次传入五台山,由于明清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明朝五台山格鲁派已经初具规模,至清代发展达到鼎盛。五台山真正成为沟通汉、藏、蒙、满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五台山格鲁派的兴盛为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从明永乐年间藏传佛教格鲁派首次传入五台山,由于明清两代最高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明朝五台山格鲁派已经初具规模,至清代发展达到鼎盛。五台山真正成为沟通汉、藏、蒙、满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五台山格鲁派的兴盛为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在古格王室的大力扶持下,佛教从上部阿里地区开始弘传,阿里地区一度居于全藏宗教文化的领先地位。同时,后弘期前期也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个极具活力的时代,宗派竞起,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卫藏地区后来居上,各教派在卫藏地区相继创立,并传入上部阿里地区。其中,止贡噶举派成就特别突出,得到西藏西部的古格、普兰、拉达克等地方政权的支持,成为阿里地区主导教派。15世纪初,格鲁派在卫藏地区兴起并迅速传入阿里,得到古格政权的大力扶持,成为古格境内的主导教派;另一方面,拉达克政权则开始转而成为主巴噶举派的信徒,双方在宗教派别的信奉上渐生分歧,格鲁派与主巴噶举派的矛盾日益增加,以致双方冲突不断,直至古格政权崩溃。  相似文献   

7.
塔尔寺六族在历史上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为其主流宗教信仰,兼及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六族信仰呈现出多元化、世俗性的特征,本文调查塔尔寺六族主流宗教信仰,汉文化影响下的道教信仰,民间信仰及民间禁忌等信仰现状,借以对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做一概貌性展示。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地区的蒙古族信仰黄教。黄教是西藏的教派之一,是藏传佛教的格鲁派,由宗喀巴(1357—1419)创立,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藏传佛教与通常所说的佛教,既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其不同的一面。它是佛教与吐蕃时期的本教长期斗争、吸收、接近、融合以后的佛教。 一、黄教在准噶尔地区的传播 一提起蒙古地区的佛教,人们就会想到“喇嘛教”。其实“喇嘛教”一词,是很不确切的,犹如称内地佛教为“和尚教”,称天主教为“神甫教”,称基督教为“牧师教”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所以能在百余年迅速发展壮大,除了自身通过宗教改革,赢得了广大藏蒙族善男信女虔诚信仰外,与清政府的大力尊崇、支持分不开的。然而,清政府并非像元朝廷那样佞佛。为了地方的安定与国家的一统,朝廷制定了响应的政策法规,严格管理活佛僧侣及各寺院等。文后就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对藏族社会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青海塔尔寺是我国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一座藏传佛教艺术的文化圣地.塔尔寺利用地处青海河湟地区多元文化过渡带的特殊地理优势,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寺院文化特征,十八罗汉高堆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由于与藏传佛教十六罗汉无法对比,许多人对塔尔寺十八罗汉人物莫知所以.本文就此作了一定的考定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