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内蕴丰富复杂,它完整地记录了19世纪20-50年代俄国社会因剧烈动荡而引发的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与人格上的分裂。处在社会转型中的当代中国,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不断调整;反观“多余人”形象,为的是不重蹈覆辙、不做“聪明的废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深受屠格涅夫的影响。他的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人物塑造等方面与屠格涅夫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由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他们小说中的人物在反抗社会的方式上也有明显的差异;郁达夫重视以心理冲突表现人物的反抗意识;屠格涅夫则更注重情感与行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多余人”是俄国学中的独特现象,反映了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发展和特征,本着重对其“多余,无聊,空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余人”是俄国学中一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性格矛盾而复杂,他们之所以成为“多余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的二重性冲突,而构成其性格二重性冲突的深层原因,则是狐国独特的化土壤以及社会、历史生活状况,细言之,即化的冲突(包括东方化与西方化的冲突、“底层”化与“上层”化的冲突、传统化中的落后性与现代化中的先进性的冲突)、先进意识与阶段地位的冲突、历史使命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本着重从化冲突上探讨形成“多余人”二重性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存在着一些类型或一些形象系列,最典型的莫过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系列。同世界各国文学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能这样如此全面地集合着一群成功的同类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形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多余人”形象的性格特征、典型意义、历史进步作用及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阐明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系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群像存在渊源与流变关系,而且将“零余者”从特指郁达夫文笔下的人物拓展为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群像。  相似文献   

7.
冷和平 《宜春学院学报》2002,24(1):44-45,49
从罗亭的生活信念和生活目标、追求真理和舒弃自我、历经挫折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以及在情感上为他人着想的严肃认真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罗亭不是个“多余人”。  相似文献   

8.
奥涅金和贾宝玉虽然是两个国家两个不同的艺术形象,但他们都是社会的"多余人".他们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是他们都是社会的悲剧人物,都具有叛逆性的性格.不同的是他们在反对现实的方式,对爱情的态度以及最后的归宿都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借助俄罗斯多余人学精神悲剧的视角,探讨了贾宝玉精神悲剧的中国化特性,与多余人比较,因化背景,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贾宝玉的精神悲剧主要表现为纯粹的精神探索,缺乏共鸣的社会基础,因而不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甚至长时间不为评,读所理解,本以世界眼光阅读《红楼梦》,贾宝玉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多余人”的爱情是对当时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冲击和批判 ,“多余人”性格的典型性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 ;作家对“多余人”的同情和肯定 ,说明了塑造“多余人”的形象是有进步意义的 ;从读者的角度考虑 ,欣赏“多余人”形象 ,有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在屠格涅夫的创作中,有两组人物形象:爱情故事中的"茨冈女人"与社会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在内在精神上,他们都蕴藏着某种"激情"与"狂热"。屠格涅夫对这类"激情"人物的态度是"既怕又迷";而这种双重态度,又折射出屠格涅夫爱情观与政治观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以学术为中心,大学教师以学术为其志业。高等教育各界主体所持的学术观是大学的根本。厘清学术的内涵,理解当下时代的学术观实为必要。虽然学术具有强时空性,但它仍拥有固定内涵。学术的结构包括知识、研究、交流和自主四个维度。学术的特性体现在复杂性、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等方面。学术的判定标准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但二者因为学术观的影响往往不能达成一致。当前,我们处于科学学术观时代。但已发生变异的科学主义的学术观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而要致力于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根本上着手于学术观的变革。后现代知识型为我们提供了契机,而博耶的大学术观则是学术观变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与后现代的"人本主义都是把人作为中心,强调人在自然、社会及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是一切价值的来源。但是以人为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又有着天壤之别,两者在针对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对人的价值定位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认知上的差异。比较研究以人为本思想和人本主义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通过数学交流促进反思性数学学习"的观点,给出了"通过数学交流促进反思性数学学习"的三个原则、四个策略以及"分组交流,对比反思"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减负"博弈     
博弈论的出现只有50多年的历史,诺伊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的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开始了系统的研究。近几年,这一理论逐渐成熟,并已经成为一种范式,一种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其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纯经济范畴,深入影响着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学科的理论研究,本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大约有70多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度过的,可以说大学几乎成了冯先生整个人生的舞台,他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上演了一出出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剧。具有世界眼光的冯先生对于大学的理解可谓是独到而高远,他所提出的"为学术而学术""教授治校"与"学术自由"等大学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蔡元培先生的大学教育思想,而且对于当今中国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研究可发现,多余人是当时社会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作品主人公奥涅金作为多余人存在的深层内涵,可以揭示出作者由自己的文化积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的魏晋六朝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对于魏晋六朝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有其民族革命的功利动机在内,另一方面,也是他在认真考察中国学术发展史后所得出的关于魏晋六朝“其言循虚,其艺控实,故可贵也”的学术结论使然。  相似文献   

20.
论"学术自由"理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自由产生于思想自由,其精神实质是一种人性的体现。现代高等教育在学术自由理念支配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对辩证的范畴,学术自由必须承担学术责任。学术自由弘扬批判精神和张扬个性,为创造性提供精神氛围。学术自由体现以人为本,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