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服务于丧葬礼俗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画像石大多嵌饰于墓室及其附属地面上的祠堂、墓阑等建筑之上,它们既是组成这些墓葬建筑物的构件,又是配饰其表面上的刻画装饰。装饰纹样是汉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了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而且比较全面遵循了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沂南北寨画像石墓自1954年正式科学发掘以来,就墓葬的建造年代、墓主归属的考证,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作者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西汉说"与"西晋说"两种不同的认识提出质疑.同时,笔者根据近年来考古研究的新成果,就自己多年主张的北寨墓"东汉说"作了进一步阐述.还回顾了40年前考古、史学界关于北寨墓年代的那场持续数年之久的笔墨官司.本文再次强调北寨画像石墓主应为东汉末年献帝时任太山郡丞的诸葛珪.最后,文末还披露了北寨汉画像石墓内的考古新发现,指出该墓曾被金元时期的入侵者盗掘过.  相似文献   

3.
张骞孙子张猛所处汉元帝时期,南阳社会上正流行兴建画像石墓,是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发展期。张骞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就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出使时是三千石级的中郎将,返回后是位列九卿的大行。其后辈肯定熟悉这段历史,将祖辈的丰功伟绩刻在石墓中,以显荣耀,以求护佑,以志纪念,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出土该石的画像石墓墓主,很可能是张骞后裔。我们对这块画像石做出了符合汉使开通西域历史画面的推断,又知道出土地点是张骞的封地——博望侯国,石刻时代是张骞后裔十分活跃的西汉晚期,虽然无法确知那立乘于大使车上的尊者的姓名,但为永久纪念张骞,将这块画像石命名为"张骞通西域"。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是反映汉代社会状况的活化石,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对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的墓室建构、画像石内容的解读,寻求汉代黄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肯定人的地住及作用,"与物推移"、虚幻与科学相结合的自然现特征时汉代画像石墓建造的影响.尝试建造汉代思潮与汉画像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文物研究中哲擘、关擘与考古学相综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汉画像石中流畅飞动的线条极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音乐和力量之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史的研究中,作为考古学上的实物遗存,汉画像石在研究者的视野中备受关注。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立且奇特的艺术样式,对它的研究更多是与汉代的历史、风俗、生产活动和信仰等建立联系。该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入手,对汉画像石的构图、布局、风格、材质等相关设计要素作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8.
门扉画像石不仅作为汉画像石墓中的重要构件而存在,而且其具有特殊的图像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墓葬艺术,门扉图像严肃而沉重,但这掩盖不住其充满生命律动的艺术本色和美学精神,磨灭不了汉代无名艺术家的智性创造,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一种汉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9.
徐州汉画像石一直是我市历史界、考古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上众多的汉画像石爱好者,都曾孜孜以求地涉猎这一领域,使这一地区汉画像石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汉画像石所产生的年代,毕竟是距今两千年前的封建社会,那时,人们的思维发展及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意识与现代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对古人思维方式、神祗崇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的认识,是随着现代人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加以深化和提高的。同样,对于徐州汉画像石的研究,以及目前在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公认现象,仍需要做必要的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画像石的动物图像不仅仅表现出原始宗教的影响,而且也表现出浓郁的宗教意识,以江苏地区汉画像石材料为例进行梳理,可以说明它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已经有了不同于原始宗教的宗教意识,这一意识在构图中得到表现,有序,完整和一致的特点使汉画像石可以归入宗教美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文章所谓"马王堆汉墓遣策",是对"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和"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的总称。马王堆汉墓遣策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汉代的文献研究数据,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文字、名物制度、衣食住行及丧葬礼俗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通过一些简文中词语的分析来探讨《汉语大词典》辞书释义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1993年2月在东海县君湾村发掘西汉末至新莽时期家族墓群一处.其中6号墓为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葬,卒葬于公元前10年.出土的木牍竹简极有历史价值.本文对竹简中的西汉俗赋<神乌傅>的发现予以初步释读,并对<神乌傅>的特色及其文学和书法的成就予以研究,突出了<神乌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随葬器物造型精巧,纹饰细腻,色彩华美。这些随葬器物,不仅折射着西汉贵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而且也丰富了人们对于西汉艺术精神的认识。从满城汉墓随葬器物可以看出,西汉艺术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对雄浑、古拙之美的追求,其二是对精巧、奢华之美的追求。前者以西汉征战南北、开疆拓土的气势一脉相承,后者与西汉贵族阶层追求享乐和羽化升天的生活境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贵州汉墓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接着分析了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等次和各主要汉墓群出土文物的特点,最后着重论述了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贵州汉墓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接着分析了贵州汉墓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等次和各主要汉墓群出土文物的特点,最后着重论述了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考古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汉代两京地区墓室壁画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自主和孤立的,在这一过程中它不断受到汉代各个历史阶段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主要有汉代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发展变化、汉代墓葬形制的变革和汉代绘画艺术的繁荣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论费留     
通过对读简帛文献,对汉简《孙子兵法·火攻篇》中"隋其功"三字提出新的看法:"隋",应读为"隳";"其",代指敌方,而不是自指;"功",指功业,尤其是指土功,而不仅指战功。"隋其功"的本义,是要求对敌人的土功设施进行摧毁;而其反义——"不隋其功",就叫"费留"。"费留"通"昧瘤",意指暗瘤。  相似文献   

19.
尹湾汉简《东海郡吏员簿》再次证明,汉代"有秩"和"啬夫"实乃两个独立官名:"有秩"分"官有秩"和"乡有秩"两类",啬夫"分"官啬夫"和"乡啬夫"两类。中华书局版《汉书·百官公卿表》及《后汉书·百官志》关于"有秩、啬夫"之点校正确无误,是历史事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